知識論

含有「知識論」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寫作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檢證」方式。就像透過「說給不懂的人聽」來強化學習的所謂「費曼學習法」,透過寫作去把一些特定或不特定領域的觀點或知識表達出來,我們就能從過程中更加知道自己對事情理解到什麼程度,也更容易看到事情裡自己不夠了解或從未仔細思考的部分。可以從此出發,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補強。
  哲學家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一個聰明的小女孩瑪麗被關在只有黑色與白色的房間。房間裡有充足的自然科學資料,可以讓她掌握一切可能被人類理解的物理知識。後來,已經成為神經科學大師的瑪麗在某天被允許離開房間。當她看到湛藍的天空、綠色的草地與鮮紅的花朵時,哲學家想讓我們思考的是:瑪莉有掌握到任何新的知識嗎?
搭配上詩和音樂,又更有感覺了❤️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在懷疑主義的脈絡中,有更廣泛的替代品被視為相干,你不能確定你看到的人不是她的雙胞胎姊妹(即便你認識她多年從沒聽說過她有雙胞胎姊妹)、不能確定你在公路邊看到的穀倉會不會只是電影拍攝用的布景(即便你根本沒聽說過這附近有電影正在拍攝)。對此,脈絡主義者大方地說「OK!你是對的」,遠離一切爭吵,不客氣。
Thumbnail
  同一篇文章中,Clifford還提出了一個基於「不夠充分的證據」對位高權重者進行指控的例子,但畢竟時代背景有所不同,我們姑且修改一下那個例子,譬如說,在我們的例子裡,那名位高權重者我們暫且稱呼為「劉總」。而某位丁先生,則發揮他的影響力,向大眾散布「未經查證的」、「詆毀性的」言論。
  「訂定一個明確目標,相信它會成真,並立即以這種方式形塑生活」。這樣的實踐指南聽起來挺不錯的,即便我們不見得想要或有辦法照做,至少不會感覺它荒謬可笑。但如果在一種更容易流行起來的表示方式下,它被激情地描繪為「向宇宙下訂單」、「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就顯得有點令人尷尬。
  要說服那些硬凹人大概是不太可能,畢竟他們通常本來就只是想找麻煩,沒有為自己的生命預留一絲改變的彈性。但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角度去將這些人言談中的荒謬指出來,讓旁觀討論的人不只不會被這些硬凹給蒙混過去,還能向其他身邊的人解釋,為什麼那些硬凹是有問題的。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