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

含有「缺工」共 8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及職場缺工潮,本文提出三大策略:善用AI科技提升效率、透過冥想調整心理狀態,以及持續學習與彈性適應職場變化。
Thumbnail
我查了中高齡職訓數據後,才發現不如想像樂觀。
Thumbnail
花開富路-avatar-img
2025/08/10
謝謝用心寫出真實案例,點醒提早明年退休的不可行性。 曾想要離職後去當公務人員的職代,以為比較彈性,好友勸退(當職代面試官),評審私下共識是高齡者意見多,不想錄用。
努力的小中產-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0
花開富路 感謝你分享這麼具體的案例,這正好補足了數據裡看不到的「面試官心理」這一塊。 很多中高齡在規劃再就業時,會預設某些職位比較穩定或彈性,但實際上,外界對年齡的隱性偏見常常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你提到的評審共識,正好呼應我在文末提到的問題——中高齡轉職的最大阻力,是外界,還是自己? 下一篇我會更深入探討這個議題,也很想多聽聽你好友在面試時觀察到的細節,因為這些真實故事,比統計數字更能讓人警醒。
記得有一次,公司召開了一場主管會議,主題是「缺工」。各部門主管依序發言,提出觀察、挑戰與建議:是不是該加薪?是不是要降低招募標準?是不是該調整職務內容?是不是年輕人不夠願意吃苦?會議討論得很熱烈,也有人拋出一些具體的行動方向。 但聽著聽著,我腦中卻浮現一個更根本性的問題:「缺工」,真的是一個『問題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學習#討論#缺工
週末參加幾個老闆的小茶會,後續大家聊到未來方向: 1. 一致認同未來將面臨「高缺工、高失業率」。 2. 即使公司條件開得比同行更高,還是有很高比例會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對給香蕉或牛排的問題已經無所謂。 3. 有表現良好的人才,會選擇持續加薪留人,走菁英路線。 4. 大家都有特別針對某些學校畢業
企業缺工表象下,真正問題在於待遇差、風險高、缺乏保障。其所代表的含義,行業可能面臨淘汰。
—— 當招不到人,就從管理找方法💡 現在這波缺工,不是短期現象,是長期新常態。 老派的管理模式遇到人力荒, 就像老車遇到壞路,開沒兩步就拋錨💦 你可以抱怨,但競爭對手選擇調整, 他們用這波缺人潮來「練內功」,反而體質變好、跑得更快。
精華重點: 一、 酷澎720元時薪現象解析 事件背景:電商酷澎為應對618購物節的龐大人力需求,開出臨時工晚班最高時薪720元的優渥條件,是台灣基本時薪190元的近4倍。  市場反應:高薪成功吸引大量民眾應徵,甚至有人特地請假、長途通勤前往工作。  儘管工作內容辛苦,如搬運重物、酷熱、身體痠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剖析企業如何導入 AI 工具,不僅解決人力短缺,更能提升營運效率與決策品質。我們盤點9大AI熱門應用場景、10種產業導入範例,讓你從「做不完」變「做得巧」,從「人手不足」變「一人多工」,打造不加班、不離職、還天天升級的數位超級助理團隊!
Thumbnail
活意行銷企管總經理高培偉分析道:「人口紅利消退、世代工作觀念落差、法規限制、生活型態轉變……構成了當前勞動市場的結構性轉折。」這些牽動整體國力的巨輪,並非民間企業所能左右。因此,我們不在此探討這些大環境,而是將缺工焦點拉回「企業內部管理」的六大因應策略,提供給經營者們參考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乎歷史、經濟與社會結構深層變化的問題。從古代到現代,「工作」的定義與取得方式其實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古代「不缺工」是因為沒有選擇權 在古代,「工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身份的延續。你是農夫的孩子,就耕田;你是鐵匠的孩子,就打鐵。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延續上一代的職責。 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