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圈

含有「舒適圈」共 30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太久沒有停下腳步,因此忘了怎麼和自己獨處,以及怎麼休息。 原想訂4DX二刷鬼滅之刃,但場次趕不及。 我滑著Instagram,試圖查一下週末活動懶人包,甚至搜尋週末市集,卻沒有什麼讓人有感的選項。 我誤以為自己最近變得太過安逸於舒適圈,而不知道該做什麼,於是決定上街走走
Thumbnail
大一上學期以調整作息與修養生息為主,寒假的時候一直在想自己的大學生活能做什麼?在生活中努力出軌,尋找各種挑戰的小事。有過爛尾的,也有成功的。不管結果如何,過程中的小插曲都帶來經驗和勇氣。 才明白有些恐懼源自未知和自我設限,打破它的辦法就是親自走一遍。
月亮雙魚渴望的安全感很單純:有人懂他的心、接得住他的淚。當靈魂有了依靠,他才敢放心做夢。 近年來,『跳脫舒適圈』成了流行語。可我常想,真的只有離開才能成長嗎?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只有當我感到安全、踏實時,才能放鬆,才能把力量發揮到最大。 於是我開始寫這個系列:關於如何建構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Thumbnail
有點感動這個終於孩子踏出了宅圈圈。 女孩是家裡的老二。相較於姐姐的外向活潑和弟弟的老么的光環之下,老二的她可能因為夾在排行的中間,獲得關注可能少一點,她的意見表達總是很含蓄,缺乏一點自信。不過,或許因為這樣的個性,她總是默默地尋求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喜歡手繪塗鴉、待在家裡、收集公仔玩偶,不太出門社交
Thumbnail
對秩序與自我價值的追尋,是月亮處女最核心的安全感來源。 前陣子,很多文章與書籍都在強調「要跳脫舒適圈」,好像不跳出去,就無法成長。 但我一直覺得,與其硬逼自己離開,不如慢慢去擴大它。 因為人只有在覺得安全、踏實的狀態下,才有辦法真正放鬆,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好,甚至有勇氣去嘗試更多不熟悉的事。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是個計畫通,不太能接受漫無目的的行程。徒步環島改變我這個想法,凡事別看得太難、一定得收穫什麼,不然會喪失行動力。只要有心踏出第一步,最後一步絕對是遲早的事,只要一點想出發衝勁,你就可以!耐心與勇氣,是我在途中收穫最多的心靈補給。 又挖到好大一個坑 在跑圈,我只聽過有不少人涉獵三鐵、越
Thumbnail
天才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真的那麼不可跨越嗎? 在單一領域,理論上,我們都能達到任何人曾經做到的表現。 許多我們以為的「天花板」,其實只是心理和方法上的限制,而非能力的終點。這本書的核心,就是教我們如何打破限制,發揮潛力。
Thumbnail
5/5隱性潛能
為什麼我們越努力,卻仍感到筋疲力盡與無力? 低行動力的現象已滲透現代生活,卻往往被解讀為「個人弱點」或「自律失敗」。 事實上,這背後有更深刻的社會、演化與體制因素,正悄悄撲滅你的幹勁與創造力。 當你自責軟爛、躺平、懶惰時,也許你該懷疑… 究竟是誰在背後悄悄按下了「集體催眠」的開關?
Thumbnail
匿名投票
你覺得你是哪種?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迫使我們成長的,不是順利,而是這三件事 我是帶給你正能量的 Vic。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常常不是在順風順水時變強, 而是在卡住、失敗、無路可退時,才真的成長。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真正會「逼我們成長」的關鍵:
走出舒適圈聽起來很正面,但真正的痛苦在於「我是不是一個人在撐?」挑戰不是問題,缺乏共情與共進化才是關鍵。成長不能靠獨撐,要有人同行,也要系統一起升級。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