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古魯

含有「薩古魯」共 5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婚姻是不容易的。喜歡很簡單,關係的維繫卻需要持續地投入和用心。 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是很棒的事,但故事不是在這裡告終,故事往往從這裡才開始。建立了某種約定關係,並不是幸福快樂的保證。 女兒問我,「一定要結婚的理由是什麼?」我沒有答案,因為我不認為人一定要結婚。
Thumbnail
薩古魯說,每個孩子臉上都掛著大大的笑容,每個成人的臉卻愈拉愈長。 我在想,成人之所以拉長了臉,是因為愈來愈意識到生命的重擔,看見世界的問題或黑暗面(儘管未必全是事實)。感覺有點像是,我們誕生時得到飽滿的生命,隨著年紀增長,生命一點一點地作為代價支付,直至最後一口氣吐完。 一般人似乎大都如此,從輕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這週看了薩古魯的一支影片——他去印度排名第一的醫學院(AIIMS)和學生們對話——非常震撼及深受啟發,我看了兩遍。這篇文和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Thumbnail
旅行回來後,有些焦躁。有很多要做的事、該做的事,卻靜不下心。有些想說的話不能說(還不到別人會願意聽的時機)。覺得有意義的事,卻沒有下定決心的勇氣。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8/01
喜歡這篇,好溫柔呀:)
薩古魯說,每天都重新選擇。他每天早上都會問自己,是否繼續擔任guru(上師),還是去騎他的摩托車⋯⋯想想之後,每天都決定還是繼續當個guru。重新選擇的意思並不是每次都要換答案,你可以一次次都做同樣的選擇。你很確定,這就是你要做的事。每一天你都是有意識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6/28
很好的啟發,謝謝妳傳遞的訊息:)
只有當你意識到自己終有一死時,你才會想要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有一本書,薩古魯 和 奧修 都盛讚。當我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存在時,非常驚訝。薩古魯在某支影片中提到小時候影響他很重要的幾本書,包括紀伯倫《先知》,但是當他讀了《米爾達之書》之後,他認為這本書超越了《先知》。奧修則說,他很嫉妒寫出這本書的人,他希望這本書是他寫的。
Thumbnail
感謝用心的分享。「我們受到震動,未必因為它是多新穎的論點,它一直在那裡,只是這次,我們終於『看見』了。」寫得真好!
「你做任何事如果不是出於意願,它將成為你的地獄;如果你是自願地去做,它將成為你的天堂。一個在他生命裡每時每刻都是志願者的人,他就是在天堂。因為他是自願去做的。所以,志願者意味著,它是去向天堂的階梯。」
Thumbnail
薩古魯強調「自願」是通往天堂的階梯,這句話打動了我:只有心甘情願地投入,無論做什麼都能變得美好。這讓我反思,生活中我們常以「生存壓力」為藉口逃避,但真正的自由來自全心投入一件事的意願。
付費限定
有智慧的人,當他遇到苦或煩惱的境界時,他會遮擋一下,不讓那個苦直接刺到他的心裡面去。能擋一下,是有智慧的人;沒有智慧的人,就讓它好像闖空門一樣,直接闖到內心裡來刺到他的心。 ——《光師父說心經1:從此岸到彼岸》
Thumbnail
Py-avatar-img
2025/04/28
期待看到問卷耶(雖然我不是酸民,但很好奇!!覺得是一種瞬間轉移酸民注意力的做法~感覺就像是酸民來到了門口,請他們按一下門鈴,才能進來之感,呵)
付費限定
「快樂與否,由你的心決定。」我想大部分人對這句話應該都會同意,問題是不知該怎麼做。我前兩週過得有點焦躁,但這兩天忽然有所體會,藉此文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Stanley-avatar-img
2025/04/11
謝謝老師分享這麼豐富又深刻的體悟(像是在地下城裡面撿到的秘寶),讓我想起 Eckhart Tolle 在《當下的力量》裡用留聲機唱針作比喻:一生的時間像是一張唱片,從序曲到終章屬於全盤的流動,但我們實際能接觸到、能真正「活」的,就只有唱針與唱片摩擦的那一個「當下」。正如你所說,過去與未來都並非真實可得,能深深感受的只有此刻此地——「生命的發生只有在當下」。 腦袋裡浮現了菩薩寺門口的禪門參「照顧腳下」。或許正是這樣珍惜每一步提起與放下的心境,才能提醒我們不因忙碌焦躁而遺失此時此刻的珍貴。
李惠貞-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1
Stanley 你說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