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貞

李惠貞

1058 位追蹤者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版權、企畫、主編,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2012年策畫「台灣設計BEST 100」,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現為獨立工作者,新型態閱讀推廣活動「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工作相談室」經營者。著有《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
1.1K會員
60內容數
李惠貞的 Premium
由新到舊
人生道路該由誰來決定?讀書讀到一份長銷經典榜單,很多朋友都讀過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這份榜單的第三名(超越《小王子》),全球累積銷量一億八千萬冊。 這樣的故事,是不是非常耳熟?稍感訝異的是,原來全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版本的相同故事。 我們應該在意別人的眼光嗎?說不在意,有那麼容易嗎? 我想這問題不會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2-03-29
117
做任何工作都要把生命放進去我覺得,做任何工作都要把生命放進去。 並不是說要冒生命危險😅,不是這個這個意思。 我們常說藝術家是用生命在創作,事實上,不只是藝術家,任何工作都可以帶入一些我們的人生經驗。 我認為,那樣的工作才會快樂。
Thumbnail
2022-03-15
39
自信不會突然擁有,也沒有秘方如何培養自信?如果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答案,我個人的答案應該會是——往困難的地方走去。往困難的地方走去,然後不論成敗,一定要把已起頭的事做完。「一想到困難就害怕」、「困難,不是更容易失敗?」你是不是正如此擔心著?
Thumbnail
2022-03-01
27
跳脫「比較」的迷霧,換取心靈的自由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2022-02-16
27
與其對「未知」恐懼,不如把它用來「創造」想談談這個題目。 我曾在書裡提問,如果人生是一齣安排好的劇本,你已知所有的劇情,這樣的人生,還值得活嗎? 就是因為不知道,才值得探索。不是嗎?:) 但我現在想談的,並不是沒有恐懼、或是不需恐懼,而是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存在著許多謬誤⋯⋯
Thumbnail
2022-02-01
25
書單|沒有企劃背景也能打開自我潛力開關很多來諮詢的朋友都對企畫工作表示興趣,只是擔心自己沒有相關背景,不知從何著手。其他朋友雖沒提到企畫工作,但是在各自領域中所遇到的難題,有時也間接與企畫能力有關。 但是,我並不認為沒有企畫背景就做不了相關的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潛力,一如每個人都有創意一樣,只是我們需要把開關打開。🙂
Thumbnail
2022-01-28
18
把熱情注入在每一件你接下的工作我們一直都說要「追隨你的心」、要「找出你的熱情所在」,但是,最近讀到一個新觀點,對我很有說服力。 我喜歡的智者說,不需要跟隨熱情。因為,熱情意謂著你已作出分別:這是我喜歡的、其他是我不喜歡的。那麼,這是定論,也是侷限。 如果沒有明確想做的事,應該找什麼工作? 「世界需要什麼,你就去做什麼。」
Thumbnail
2022-01-04
31
專注地把眼前該做的事做好,自然有成果分享一個具挑戰性的觀點:不要追求目標。 所謂目標是什麼?「目標」是奠基於你已知的經驗或基礎,然後放大。 所以「目標」不會給你超乎想像的結果。 薩古魯說,因為他們沒有設目標。 「你專注地把眼前該做的事做好,成果自然發生。」 而且因為你沒有設目標,沒有設限,結果可能以超乎想像的方式發生。
Thumbnail
2021-12-22
20
面對低薪工作該怎麼辦才好?今天終於有空看那篇 Dcard 上的文章「低薪工作不用太認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們總以為自己的行為能懲罰到別人,事實上,我們是自己言行的最大受害者⋯⋯
Thumbnail
2021-12-07
29
科技日新月異,如何找到自身定位?各種報導都說未來不能只有單一技能,但我認為這並不是要大家產生新的恐慌,趕快去學更多的技藝,其實解法非常簡單⋯
Thumbnail
2021-11-23
20
人生不能急著要「一個答案」最近演講有很深的感觸,發現很多人還是習慣地「要一個答案」,而非自己思索。工作相談室偶爾也會收到類似訊息,問我能不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關於是要留在現職還是應該轉職。必須我能確定他才要報名諮詢。我的答案當然是...
Thumbnail
2021-11-09
29
「事前做功課」的重要性我覺得所謂「功課」並不是已確定要投入之後才做,而是之前。所以很多人說開書店憑藉的是浪漫或一股衝動,我都無法認同。既然要開店,它就是一項事業。這項事業適不適合自己、到底有多少決心和熱情要投入...
Thumbnail
2021-10-26
14
過程遠比答案重要我們是憑藉什麼去決定要不要前進以及如何前進呢?或是相反地,又是憑藉什麼判斷自己不適合的呢?當然,即便蒐集了夠多資訊、和夠多前輩聊過,仍然不可能完全確定自己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1-10-12
18
刪比加更有力量然而我們在社會上生活和工作,不可能不使用語言/文字。如何能精準表達,甚至將其磨練成一項好用的工具,我認為會對一個人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
Thumbnail
2021-09-28
22
為何喜歡當「編輯」?我把序文完成寄給老師當晚接到老師電話,他說他讀完就哭了。看到我的內文那天第一次哭,讀到序文再哭了一次。我感到老師是既柔軟又感性的人。
Thumbnail
2021-09-14
33
學習生活中的「變化」和「洞察」一個人的行動、一個事件的發生,其實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慢慢地往某個方向發展,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大至這次武漢肺炎,小至一個人的成功失敗,仔細去追溯,一定都有跡可循。
Thumbnail
2021-08-31
22
給予書店的敬意設計、美感、假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設計當中確實有很假掰的,但也有更多設計改善了環境和人的生活,提升人類的身心健康。而美感又是非常主觀的,我覺得生氣盎然的大自然很美,有人覺得高跟鞋教堂才美...
Thumbnail
2021-08-17
24
閱讀啟發的判斷力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Thumbnail
2021-08-03
26
記住話語的出處,也是對作家的敬意我看書會做筆記,最主要是要把那些很棒的話的出處記下來。這件事對我很重要。
Thumbnail
2021-07-20
21
沒有最好,只有全力以赴工作相談室進行以來,跟許多位朋友談過,目前為止最大的感觸是,我發現大家都很怕「做錯決定」,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2021-07-09
16
每天,至少讓一個人微笑「今天,我能讓誰微笑?」 在一行禪師《怎麼愛》書裡,讀到很美的話。 是呀,這原本是所有愛的基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微笑,讓他對生命充滿信心。喜悅不是一個目標,是基本。
Thumbnail
2021-07-02
15
愛的課題今天送女兒出門後忽然有個感想。 當媽媽的總是有很多擔憂,擔心路上交通、擔心會不會遇上壞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但我今天忽然想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免除我們彼此的擔憂。教育的目的,是讓我有信心把她帶到世界上,讓她成長得足夠自己去應付各種狀況。
Thumbnail
2021-06-21
18
每個人的一小步都能產生漣漪用自己說過的話鼓勵自己。 做我們能做的。 不要把自己當救世主,先認定「做了就一定要看到改變」; 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偉大。
Thumbnail
2021-06-18
11
同溫層的陷阱「只和具有類似信仰的人交往,容易造成『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人們不再願意表達一個更微妙或更複雜的觀點......選擇保持沉默......這種沉默讓整個群體相信沒有對立的觀點,每個人都在從眾的過程中向呼聲最高的意見靠攏。」
Thumbnail
2021-06-11
30
每個人都有多種面向,你又看到了哪一面?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Thumbnail
2021-06-04
22
你算過命嗎?前幾天想到「算命」這件事,隔天剛好有朋友問我。我覺得,算命、星座......都很有趣,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最有興趣。聽聽別人看法是好玩的。
Thumbnail
2021-05-28
15
面對疫情,將會凸顯一個組織的格局女兒公司花了很多時間規範分流居家工作的員工一天要打幾次卡(線上)、每天都要寫報告、還要線上開會說明。聽說大老闆會不時抽檢。 我總是困惑,像這樣的企業,員工有時間工作嗎?應付這些形式都來不及了。這不是跟老闆希望的背道而馳嗎?
Thumbnail
2021-05-18
23
如果只是迎合,就沒有出聲的必要人是複雜的,有各種面向。我們在A議題上持相同論點,不表示我們在B、C、D看法上也都很合。從單一議題擴大結盟是危險的,結盟後內部較弱勢的人就很難發出異質的聲音。那是一種病態,因為你不可能跟另一個人百分百沒有相異的看法。 我們重人情,也要保有理性。 如果只是迎合,就沒有必要出聲。
Thumbnail
2021-05-17
13
做那個推動的微小力量就好了不要把自己當救世主,先認定「做了就一定要看到改變」;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偉大。先有認定,做這件事一定很痛苦,而且多半會失望,失望後就會怨天尤人,否定自己的行動,否定整個社會,在此情況下,放棄是遲早的事。更糟的是,說不定還會影響其他想要嘗試的人,因為自己不成功,就給別人潑冷水。
Thumbnail
2021-05-13
17
今天,我能讓誰微笑?「今天,我能讓誰微笑?」 在一行禪師《怎麼愛》書裡,讀到很美的話。 是呀,這原本是所有愛的基礎。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微笑,讓他對生命充滿信心。喜悅不是一個目標,是基本。同理,退休後再開心享受,這觀念也不再是正解。(我們知道退休後有多少人憂鬱症嗎?)
Thumbnail
2021-04-27
20
世上沒有正確的決定工作相談室進行一個月以來,跟十多位朋友談過,目前為止最大的感觸是,我發現大家都很怕「做錯決定」,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2021-04-15
19
說出口的話,都反映「我是什麼樣的人」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Thumbnail
2021-04-08
20
網路意見需要有足夠的說服力我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就是把所有問題包成一包,然後只選擇其中一點來互相攻擊。 曾經有篇提到說誠品是「假掰文化荼毒台灣30年」的文章,總覺得哪裡不大對勁。如果照這個說法,所有裝潢漂亮的空間、包括《Shopping Design》這樣的風格雜誌,
Thumbnail
2021-04-01
17
做一個有能力因應變化的人最近有些事讓我思考「變化」和「洞察」。 所有事(不論好事壞事)幾乎都是在很早之前就一點一滴地醞釀,不會當下那一刻突然發生。 我們會覺得震驚是因為只從近期去看,但我相信,一個人的行動、一個事件的發生,其實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慢慢地往某個方向發展,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Thumbnail
2021-03-29
9
憶柯錫杰老師在我的編輯生涯中,有幾位老師對我影響很深,形塑了日後的我。柯錫杰老師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我只跟老師合作過一次,但這本《心的視界》在我人生低谷時完成,書本身也是困難重重。然而最終它成了我的代表作,我也在採訪寫作和編輯過程中,從老師的人生經驗學到受用一生的生命態度。
Thumbnail
2021-03-19
17
責任就是回應的能力很喜歡薩古魯(Sadhguru)說的,「責任」就是「回應的能力」。 回應是一種意願,而不是行動。回應指的是,人生中所有接觸、看到的人事物,我們都有與之相應的意願。那麼,我們可以回應路上賣玉蘭花的老太太,可以回應宇宙。
Thumbnail
2021-03-12
15
人生可以試試看新的玩法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有點像是,預先鼓吹許多吸引我們追求的事物,然後設定整套制度讓我們朝這目標前進。等我們入社會後會發現這些事物都很難到手(豪宅、名車、幸福婚姻......)於是大部分人都不快樂。而這不快樂又助長了其他事物的蓬勃(醫療、短暫放縱、更多的消費......)
Thumbnail
2021-03-10
15
到來和沒到來的事物,都有意義因為社交媒體的興盛,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成為經常被提及的現象。人們總是害怕自己錯過了什麼。 但我現在覺得,FOMO實是最不值得我們耗費心神去犯的症狀。不知道就不知道,只知道一點點就一點點。不論我們知道多少,相對整個宇宙的奧秘浩瀚,都不及一粒微塵。
Thumbnail
2021-03-08
25
媒體需要有的責任很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多出現一些媒體,幫助我們探討議題。不只是政黨權力糾葛,也不只是報導成功人士故事,而是對一個你質疑的、或是假設的狀況,能夠有長期追問、探索的決心。
Thumbnail
2021-03-03
5
幸福需要透過辛勞去獲取科學家做了很多次實驗,改變各種變數,結果都是一樣。乍聞有點驚恐,但仔細去想,又覺得非常合理。這世界恐怕是不存在「完美」的(完美要用誰的定義?)人也不是為了追求完美而誕生。生命是過程。 阿蘭在《論幸福》書裡提到:「幸福是要通過一點辛勞去獲取的。」
Thumbnail
2021-03-03
3
等待是一種品質,也是信心前陣子聽我喜歡的智者說:「等待是一種品質。」一直在咀嚼這句話的深意。 然後發現,每一天這句話都為我帶來提醒。現實中有太多需要等待的事,而我缺乏耐心。然而,即便是我這樣的行動派,也有幫不忙的時候。當你盡力做了所有能做的,剩下的只有等待。
Thumbnail
2021-03-02
79
接納與理解生命之美:《我的章魚老師》推薦《我的章魚老師》(My Octopus Teacher)的原因很多,我想到的第一個字是「美」,不僅是畫面美(攝影技術驚人),還有生命的美。 我很感謝看完《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之後立刻接觸到這部影片,如果說《智能社會》引發許多思考,《我的章魚老師》就是一切的答案。
Thumbnail
2021-02-28
13
能力好、人緣好哪個比較重要?諠在IG開了一道選擇題,她也拿來問我:「能力好」比較重要,還是「人緣好」比較重要? 一開始我無法回答,兩個都很重要啊,不相上下。但兩天後答案慢慢明確——我認為「人緣好」更重要。
Thumbnail
2021-02-26
21
創意是必要條件曾經在獨角獸粉專分享一本我自己很喜歡的書,大塊出版的《想像力的文法》。我們來看看書裡舉的例子。一位幼稚園老師要小朋友用「嗨」這個字編一個故事。(這不難懂,我們也可以試試) 以下是一位五歲男孩說的故事——
Thumbnail
2021-02-24
10
生命預先就設計好讓我們盡情綻放無法想像的事不等於不存在。對古人來說,能使用手機的我們肯定像神一般。但那只是我們擁有的知識和技術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知道」跟「學到」還是不太一樣。親身體驗或實踐,才能將資訊變成知識。
Thumbnail
2021-02-22
14
對的頻率使溝通成立為什麼我們講的話小孩要聽?我們是否有講出值得聽的內容?我們是否有把孩子當作對等的對象在溝通?還是已有一套我們自以為是的論述,只要孩子「聽話」、但並不給他表達和選擇的機會? 我覺得,不同世代之間一定會有代溝,因為我們成長的背景不同。但也因此,彼此才有互相學習、欣賞的可能。
Thumbnail
2021-02-20
6
編輯就是「代客提問」,你關心什麼,就會去探索什麼記得剛進雜誌社時,老闆跟我分享詹宏志先生說過的話,他說,編輯就是「代客提問」。你要問出讀者好奇的、有疑問的、他還不知道卻應該知道的,編輯和記者是一個這樣的角色。但我們會不會因為「怕得罪人」而失去了提問的能力呢?以至於不知不覺中只能寫出新聞稿式的文章。
Thumbnail
2021-02-18
11
「出版」不應該求快折扣,真正重要的東西無法速成折扣是一個虛數,它沒有意義。沒有人能在這種遊戲規則下真的賺到錢,反而賠上更多難以累積的信任。我們要創造的是價值。如果對自己的商品有信心,你有實際的東西可以去述說、傳播,何必打折?
Thumbnail
2021-02-16
19
對創意工作者的誤解 我猜想大家對創意工作可能有些誤解。 譬如說,雖然我們去演講或採訪的時間只有一小時或兩小時,表面上看起來一天只要工作兩小時,好像很爽(抱歉使用一個自己覺得有點粗俗的字眼),其他時間都是空出來的。 但其實不是這樣。 為這兩小時必須做很多準備,這是行程表上看不到的。
Thumbnail
2021-02-15
6
編輯,收穫從過程就開始擁有這世上的「事」很多,如果我們沒有觀點,不是從一個深刻的信念/觀察/假設出發,事情也就是曇花一現。但若是一個人的心念正直,做法有創意和前曕性,他不論做什麼,一定都是擲地有聲。然後,就有非常多面向可以討論了。
Thumbnail
2021-02-13
12
設計能把世界和地方帶到哪裡?想起近幾年受到許多關注和吹捧的幾個城市設計展,我一直都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反而有些不安。上千萬的經費,一次性消耗,搏得人潮和拍照打卡的讚數和分享數,這就是我們認為的成功? 十年前或許會很驚豔,一定把它收錄到BEST 100。但十年後,已無驚豔,更多的是疑問:幾千萬是否有更好的用法?它到底溝通了什麼?
Thumbnail
2021-02-11
13
關於策展與設計之五:設計≠包裝曾經接觸過一個協助地方獨立店家/商品經營品牌的專案,承辦方邀請幾位北部的年輕設計師,「媒合」包裝設計。看到成品時,我問,這幾位設計師有親自到地方上拜訪或住過一段時間嗎?執行窗口說沒有,都是透過他電話溝通兩邊。 我覺得,一般民眾可以「誤會」設計就是包裝,但設計師本人不應該助長這樣的思維。
Thumbnail
2021-02-09
9
行銷的盲點:操作 vs. 溝通我認為原因很多,一件事能成,不會只有個人因素。不過這當中仍有一個重點,是我始終相信,並等待從自己的實踐成果去驗證的。那便是,我不「操作」,而是「溝通」。 在行銷領域,「操作」是經常使用的字眼,於是我們不時在網路上看到那些「驚呆了」的聳動標題,把讀者騙進去之後,得到點擊率,行銷攻下一城。
Thumbnail
2021-02-08
11
關於策展與設計之四:觀點 X 創意我覺得,編輯、企畫、策展,其實是很相近的能力,都是一種「溝通」,溝通的意思是,你得先知道「你要說什麼」,先確定你很想傳達的訊息(不是先想口號),再來才是「怎麼說」。如果沒有觀點,展就會只是展示而已,而沒有「策」。觀點是你看事情的角度,「展」是你呈現的方式。
Thumbnail
2021-02-06
8
關於策展與設計之三:我所期待的展第一次對這個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冰雪守望者〉(Ice Watch)。他特地到格陵蘭把融冰運回,放在美術館前面和倫敦街頭,讓城市裡的民眾無距離地感受到「冰」。看著它一天天融化,提醒世人氣候變遷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我很佩服這樣的藝術家/設計師,他能以非常簡單的方式,表達深刻的觀點。而你知道,所謂「簡
Thumbnail
2021-02-04
13
關於策展與設計之二:為什麼>做什麼「你想說什麼?」這是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問題。 你對一個議題應該要有自己的主張,如此,它才能成為「策」的起點,否則會流於空洞的口號。我們現在有很強的視覺設計能力,或許能掩蓋觀點的缺乏,但缺乏觀點的展,「溝通」力道基本上會非常薄弱。
Thumbnail
2021-02-02
10
關於策展與設計之一:下個階段相較過去,現在的活動熱鬧、有趣、又有設計感,這部分毫無疑問,我們確實在進步之中。(為「品質不良又傷害視覺的花大錢活動」而皺眉的機會大幅減少了)但是,什麼是「策展」?有沒有其他形式?
Thumbnail
2021-01-30
9
關於「簡單」在雜誌社工作的時候,曾經採訪葉怡蘭,她說了一句至今仍印象深刻的話——「一塊簡單的豆腐,其實是最不簡單的。」
Thumbnail
2021-01-27
13
教育需要的是開放和想像力對所有事物開放和懷抱著想像力,我想我們會培養出完全不同的人種。在那情況下,「有趣」不會消失。「說不定我們所知的最大宇宙,是另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世界最小的原子。」每一個大膽的假設,都會帶我們去到難以想像的地方。那樣的教育,我覺得會更有趣。 多元,開放,創意。我比較想推動這樣的未來。
Thumbnail
2021-01-25
5
解密社群媒體:《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關於智能社會的隱憂,我們已聽得很多,但這部片的受訪者都是 Google 、 IG 、 Facebook 、 Twitter ......等大公司的前任高階主管或重要技術人員,這使得那些我們一知半解的現況,更顯得驚人。
Thumbnail
2021-01-1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