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回來後,有些焦躁。有很多要做的事、該做的事,卻靜不下心。有些想說的話不能說(還不到別人會願意聽的時機)。覺得有意義的事,卻沒有下定決心的勇氣。
想起薩古魯的教誨,這世間沒什麼對錯,每個人都在做自認好的事。重點在於我們是否不帶偏見地看清楚了。外在狀況並不是我們能全盤掌控的,不必想像一個完美的結果,只需專注走好每一步,看看會成就什麼。(而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麼)
原本以為是自信不足,現又覺得是太過自大。如果不把結果設想成只有一種,或是把自己想得太重要,其實行動是很單純的事。簡單來說,就是自尋煩惱。世上哪有什麼確定的事,生命就是面對未知,這不正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怎麼現在又想要保證了呢?
「你其實沒辦法知道某條路是不是對的,除非你行動,並且全然投入其中。」所以重點從來就不是選哪條路,而是它是否在心境澄明及保持清晰度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
慧光師父說,「回到佛法的根本來說,這些都是生命的一個過程而已,它不是結束,只是過程中的風景。你只要做你該做的事就好。」
至於薩古魯,他大概會給我這樣的建議:「這樣做,會帶給其他人、或至少帶給你自己幸福嗎?」它會使你成為一個更自由、更廣闊的人嗎?如果會,就去做。
然後今天讀到一句很喜歡的話,和大家分享。
沒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摘自《閱讀的方法》前言:「⋯⋯有人問自己的主管,怎麽樣才能開會不遲到,主管說:『就是你堅決不遲到啊!』還有人問,怎麽樣才能做到以誠待人。我在一部話劇的臺詞裡找到了答案:『沒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至今,這句話還貼在我辦公室的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