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週刊

含有「鏡週刊」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篇 〈百億科技大亨改賣鳳梨酥 登上世界舞台〉(ETtoday / 鏡週刊) 的重點: 📌 核心故事 主角:許銘仁,寶田集團創辦人,原本是身家百億的科技大亨。 轉折:17年前回到南投老家,創立「微熱山丘」,用精準製程打造精品級鳳梨酥。 文化定位:以「一杯茶、一方鳳梨酥」傳遞台灣奉茶人情,
背景:輔大法律系出身→進金融圈(券商營業員、銀行理專)→曾慘賠 800 萬後「重練投資」,靠產業研究與聯想力翻身,被媒體以「股市柯南」風格報導。鏡週刊 Mirror Media+1 方法論:從「新聞關鍵字」與日常生活趨勢串聯產業/基本/技術/籌碼來找成長飆股。誠品生活 著作: 《勝率73.45
來自鏡週刊的文章主要是報導陳業芳從印尼偏鄉移工到台灣,靠自學語言與寫作翻轉命運的故事。 她的經歷有幾個很關鍵的轉折點: 從零開始的語言挑戰 初到台灣一句中文不會,靠羅馬拼音和自學慢慢掌握中文、台語、客語、英文、印尼文五種語言。 婚姻與困境 結婚後被限制自由、禁止外出工作,經濟和精神壓力很大
一場像樣的訪問,是帶著子彈與玫瑰赴會:要不槍彈上膛、砲火四射,逼出口供;要不暖語含苞、漫天花舞,誘出真心話。
Thumbnail
4/5子彈與玫瑰
Claydee-avatar-img
2025/05/03
我也是想到房慧真和董成瑜~
職場讀書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4
Claydee 我個人目前最喜歡的是房慧真~
這次,我們想仔細討論「偵查不公開」的內涵意義,以及它究竟要保護什麼利益談起,希望一起來思考看看:如果「記者什麼都知道」,到底是一種正當的第四權監督力量?還是破壞司法獨立運作的毒瘤?畢竟,如果我們搞不清楚「偵查不公開的內涵」、「媒體第四權的意義」,我們就很容易隨政治語言的煽動起舞,走進民粹的陷阱。
Thumbnail
虔誠太太-avatar-img
2024/10/15
寫得真好!完整又仔細~
媒體大事長知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6
謝謝您的鼓勵!我們是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歡迎持續關注我們ㄛ😍
藝人柯叔元因《鏡週刊》的不實報導而公開聲明,強調他對妻子與家庭的保護。不僅娛樂圈,生技公司輝景醫藥在面對媒體的不實指控後,也選擇提告以維護自身的名譽。此事件突顯了媒體報導的影響力及其潛在的負面後果
Thumbnail
八月有如一場又快又急的颱風,將生活節奏吹得一團亂。 還記得月初的某天晚上終於確定了一個期待已久的offer,那天晚上打開手機寫離職預告,居然哭得跟笨蛋一樣,整整哭了二十分鐘。 啊~其實早在好久以前就開始偷偷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我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跨產業的機會,所以求職路上可以說非常不順哈哈,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南一書局前身為法輪書局,創辦人為蘇紹典先生,原本專賣佛書,兩年後改名為名聞遐邇的南一書局。南一書局剛開始以經銷中西圖書與升學參考書為主。
Thumbnail
吳培筠-avatar-img
2022/11/05
"抓得到趨勢的人很多,有沒有能力把它執行出來,這是給我最大的期許,因為執行力是未來一切的關鍵。" 我喜歡這段話,執行力向來是成敗的關鍵~
喜歡的東西好多,之一是傳媒。氾濫的喜歡觸角,這回觸到媒體這頭。熟識的人大概知道,考大學時我曾把傳播學院當成夢想之地。電視、電影、新聞一類都蠻喜歡。填完政大傳院之後,接著選校填文學院,以為文史是靠近傳播的,也就落於此,從此背負著旁人最愛問,我至今仍答不好的問題:「歷史系畢業要幹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