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
含有「阿德勒心理學」共 7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深握計劃
2025/09/02
心理敏捷開發:從覺察到洞見的整合循環
同時結合榮格心理學、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人機協作理論與敏捷開發的人機意識成長模型理論。
含 AI 應用內容
#
AI協作
#
榮格心理學
#
覺察旅程
2
留言
深握計劃
2025/09/02
人機協作中的思想彈性培養:從五常五悖論到心理敏捷開發的案例分析
從案例研究中探討人機協作意識進化的人為因素與背景因素。
含 AI 應用內容
#
AI協作
#
榮格心理學
#
覺察旅程
喜歡
留言
艾煦的沙龍
2025/08/22
擁抱「未完成」的關係:從追求結果到看見成長的價值
從追求關係的「結果」到擁抱「過程」的價值,文章探討了人際關係的多元面向與意義,並提出如何看待和接納未完成的關係。
#
阿德勒
#
阿德勒心理學
#
內耗
喜歡
留言
PJ閱讀成癮室
2025/08/21
阿德勒談人性:你是「憤世嫉俗」的人嗎?你會這樣說別人嗎?
你是不是也常聽到這句話:「啊,他就是憤世嫉俗啦!」 但這四個字,真的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嗎?從韓愈到阿德勒,它的意義其實有很大變化。 你有沒有被這樣評論過? 「愛抱怨的人就是憤世嫉俗。」 「動不動批評別人的,其實是不滿足自己,自卑作祟。」 被說成「憤世嫉俗」時,人通常會有兩種反應: 有人
0/5
阿德勒談人性
#
憤世嫉俗
#
阿德勒心理學
#
人性
2
留言
地球旅行日記
2025/08/19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追求優越與自卑感是同一種心理現象,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卑或落居下風,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處境的期望。」-《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近年正向教養經常被討論,與其看遍影片教我們怎麼正向教養,不如直接看書吧!了解基本概念,運用則
#
孩子
#
心理學
#
教養
2
留言
艾煦的沙龍
2025/08/15
告別「必須負責」的牢籠:阿德勒課題分離,解開人際關係的煩惱
擺脫情緒勒索,找回自我!學習阿德勒課題分離,釐清責任歸屬,劃清人際界線,告別焦慮與疲憊,活出精彩人生。從職場到親密關係,案例分析與實踐方法,帶你一步步掌握課題分離的技巧。
#
阿德勒
#
阿德勒心理學
#
課題分離
喜歡
留言
艾煦的沙龍
2025/08/08
擺脫控制型父母的操控:找回自我,建立健康關係的療癒之路
文章探討與控制型父母相處的困境,以及如何從「討好型依戀」中解脫,建立健康親密關係。作者以自身朋友的經驗為例,闡述如何透過「課題分離」、「調整互動頻率」、「冷靜回應」等策略,建立內在距離感,不再被父母情緒綁架,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與自由。
#
阿德勒心理學
#
阿德勒
#
自由
1
留言
韻癒心語 YunYu_SoulEchoes
2025/08/05
原諒,是為了釋放自己:從受害者角色中解脫的關鍵
「原諒,不是去掩飾他人對我做的傷害,真正的寬恕是,釋放掉當下那個曾經受委屈的自己。」原諒並非縱容加害者,而是解救受困於痛苦情節的自己,從受害者角色中解脫。 就像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中「人生三角柱」的概念,強調學會原諒與釋放不適感的重要性,鼓勵大家練習感恩,從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含 AI 應用內容
#
關於原諒
#
希塔療癒
#
阿德勒心理學
1
留言
妃妃之想
2025/08/03
當我學會不再討好人群,才發現我多怕被孤立
不再討好,並不代表內心堅定灑脫。真正的掙扎,是在忠於自己與渴望被接納之間擺盪——不想再委屈迎合,卻又怕從此被排除在人群之外。「討好VS做自己」是現代人在人際關係中最難說出口的矛盾與害怕。這篇自白,提醒我們:做自己雖孤單,但值得練習;溫柔但不討好,是一種新的自由。
#
討好
#
討好者
#
自我覺察
1
留言
艾煦的沙龍
2025/08/01
人生重啟!從「過去決定論」到「未來負責論」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克服過去的悔恨與迷惘,並透過「目的論」的觀點,積極為未來負責。文章闡述了過去經驗的詮釋比經驗本身更重要,並鼓勵讀者從小改變開始,建立新的習慣,並在行動中找到希望。
#
阿德勒
#
自由
#
阿德勒心理學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