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羊記

含有「馴羊記」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獨角獸的靈感圖書館 徐振輔 這集,我個人非常喜歡和感動。有時候在錄音室會誕生這樣的時刻,被來賓講述的內容吸引,產生共振,忘了自己身為主持人的角色。就像心流。這一集對我來說就是這樣。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8/17
人類貴為萬物之靈恐怕只是敝帚自珍的傲慢。 要從生物分類的界門綱類科屬種來看 人類只是生物界裡較特殊演化的一支。 我常譏諷人類只是穿上褲子的動物 有文字有語言 能笑會哭 但基本上仍是動物 不存在比誰高貴。忘了哪家動物園的告示:世上最危險的動物是……人類。 最近閱讀“失控的演化群像”裡面有句話:生物最大的問題是“生存”。瞧人類多複雜 除去生存還要爭名逐利 功利社會讓衣冠禽獸成了“返祖現象” 而文明的世界存在動物野性並非美事 電影“猩球崛起”不正是嘲諷靈長類從無助到成長到粗暴反噬的人類演化史嗎? 有些民族認為萬物有神 我比較願意承認萬物有‘’靈‘’也同樣是地球應當應分的住民 而人類貪婪的佔據棲息地相當不人道 已經不知滅絕了多少動植物 令人感慨 果然是最凶險的動物!
一本好讀物會讓人產生旅行的期待。從未想過到西藏旅行,透過作者的文字,讓我對藏區起了很大的誘惑。關於藏區的人文、歷史、信仰、生態、風景等等,也有了基礎的概念──在閱讀的過程中,便開始搜尋異域的風土民情。對於生態與其文化的推演雖無法像作者一樣娓娓道來,但透過閱讀的習得,讓我第一次用心去看見西藏這塊淨土。
付費限定
與動物的相處與相知,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這本書的主題是追尋雲豹,雲豹就像是某種真理,是一段旅行的目的。但一如前面一直提到的,重要的不是得到那個結果,是好好感受這個過程。就算一直錯過雲豹又怎樣?
Thumbnail
徐振輔類自傳式的小說書寫,第一人稱主角便是一個寫作者,為了書寫關於雪豹的故事,因而前往西藏尋找雪豹。故事交錯著真實與虛構,時間上以現代與歷史交會重疊(非常吳明益的影子),甚至更有趣的是以文本裡有文本的有趣手法建構起整個故事。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徐振輔的文章是〈文成公主〉,才讀完第一行就迫不及待往下讀,看到《馴羊記》問世,反而捨不得一口氣讀完。一直很喜歡無論是中國電影或是小說刻畫街景的黃沙感,那是當地獨有的氣質,像是胡遷的小說、賈樟柯的電影,感情多一點顯得矯情,少一點又太過冷漠,徐振輔的小說正能拿捏到那種傷感的距離。
Thumbnail
他可能也察覺到,為什麼於現實中的自己感到迷茫、毫無方向時會被西藏所吸引、來到這塊意義過度飽和的高原?又為什麼會花上諸多筆墨書寫該地,以至於創作出這本《馴羊記》,他是否真如他所調侃的上班族那樣,僅是被擁擠浪潮趕赴西藏的講者之一?
Thumbnail
「圖博抗暴」進入第63週年,流亡政府似乎已成常態,無法離開的人們,歷經入侵、文革等各種事件後,仍被視為威脅政權的未爆彈,依舊受到嚴格管控。以尋找雪豹為題,《馴羊記》作者徐振輔帶領讀者走進這個台灣並不那麼熟悉的國度,其中包含西藏的人文、歷史與環境,表面談的是旅行,實際上卻也為人文與自然日漸凋零而哀悼。
Thumbnail
近來日子過得焗促,深知人可掌控的東西本來就少之有少,仍然遺憾很多事情都不能在自己的預料之中,而無常總會在你不經意之時找上你。內心煩憂不斷,偶爾也想找辦法為自己「降噪」,香港地,走到哪裡都是人,要不然尋找一個寧靜的地方往往需要金錢。不要建議我去公共圖書館享受免費的靜音,想追求的那種寂靜不是一個密閉式
Thumbnail
雖書名為馴羊,卻是徐振輔三度前往西藏尋找雪豹的過程。 作者帶著地理本科生的專業理性,夾雜對人文社會的柔軟視野,讓我們得以貼近當地藏人視角,感受到天地萬物。看見不同於昔日的西藏,過往與今時交錯,對這土地上發生的歷史惋惜,著實是本西藏風土人文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