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羊記閱讀心得/Junn
第一次看徐振輔的文字是在聯合副刊的報導,雖然我已忘了當初看的主題,但在當下就很喜歡作者的書寫風格。後來有人推薦馴羊記一書時,就一直放在心上,前幾日終於展開閱讀。
書中主角藉著追尋雪豹的研究幾次進出西藏,在高度敏感的藏區作者幾乎是在未能取得合法通行的情況下,冒險游走在危險的邊緣進入西藏活動。其中還提到他大學時期第一次的藏旅經驗,一樣也是冒險潛入的方式進出西藏。幾處如此危險的橋段都讓人捏了把冷汗,不僅佩服主角的勇氣,也為小說增添許多張力。馴羊記透過主角追蹤雪豹的研究帶入西藏的人文風情,並用日人《馴羊記》的小說為輔,交錯寫出西藏信仰的歷史。從薩滿苯教到藏傳佛教,主角透過在藏生活的經歷,讓書裡人物搭配說故事的方式來敘述這段歷史。尤其是寫到傳統藏戲沒落的部分,完全可以感受到因文革帶來的傷害,未能保存的經書、戲服種種,被銷毀的文物再不可能完整修復,那種蒼涼與不捨,是一種不斷複製的戲碼,它存在於各地歷史的更迭裡。
馴羊記是散文式的自然書寫。在文末吳明益針對自然書寫此一風格稍做說明,我對此書說穿了也無法判斷到底是否為非虛構的自傳性文體,還是虛構性的小說,正好讀到最後有了大師出來點評。其中有一段的評論是針對非虛構書寫中是否可加入虛構的技法來做說明,這點自己很是贊同。基於吳明益客觀的補述,我想這部分就留給有心觀看此書的人自己去挖掘好了,以免斷章取義。
特別提到書寫格式是因為馴羊記裡邊用了多位角色,以說故事的方式來描繪藏人生活的文化與歷史,其中也包括了信仰、生態與環境。這些故事特別吸引我,是一種高潮迭起的俗套手法,但你卻無法反駁或抓出缺陷。這些緊張的轉折一如藏區的神祕,讓人意亂神迷,一如兄弟獵豹的橋段,商人的密室,大雪中的餐館等等。這些故事前後緊扣,再加入日人《馴羊記》的篇幅,或許會有人覺得故事線太過離散,我倒是覺得這般跳躍的書寫反而有趣,才不會產生疲乏感,但也許有可能是它由許多短篇所組成,才會讓人讀起來輕鬆愉快。
一本好的讀物會讓人產生旅行的期待。以前從未想過到西藏旅行,但透過作者的文字與描繪,讓我對藏區的人文風情起了很大的誘惑。另外關於藏區的人文、歷史、信仰、生態、風景等等,也有了基礎的概念──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便開始上網搜尋這異域的風土民情。對於生態與其文化的推演雖無法像作者一樣娓娓道來,但透過閱讀的習得,讓我第一次真正用心去看見西藏這塊淨土。
馴羊記是一部虛實交錯的小說,它包含了很多作者的研究習得,從追尋雪豹的足跡到地底309公尺的冰芯紀錄,透過小說寫作的方式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西藏的深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