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人的台北紀行 #40 雞窩餐廳〉
這篇與其說是食記不如說是偏向散文的食記,文章很長廢話很多。
麟光站附近的雞窩餐廳,驥園的子牌,價位非常漂亮之外也有提供單人份的套餐我覺得非常貼心,是很適合拿來常態性上館子的一間店。
特地去吃的話並不是不推薦,而是台北有太多類似的館子導致這樣的需求會被分散,分數可能就是3.6或3.7這類「很值得一吃但考慮諸多原因之後推薦幅度並不強烈」;不過如果就在你家或是辦公地點附近,這間的評價大概會超大幅飆升至每個禮拜去吃一次都沒問題的程度。
對我來說這就是館子的特性——有家裡孰悉的感覺,卻又能做出一些具體的變化。
這份特性和寫文時的諸多考量也正是促成這篇文章誕生的主因。
這篇與其說是介紹餐廳,大概會比較接近想要藉著這篇文章來聊天,就剛好有兩件事想用隨興的方式談談。
一是被我選擇寫成食記的餐廳挑選原則。
二是稍微懷念一下「上館子」這件事。
閒聊廢文會很多,這篇其實本質上就是個散文。
。關於標準
推薦餐廳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詞彙——因為味覺是非常主觀的。
但在主觀的味覺之上又會再次延伸一個問題——廚藝和原物料絕對是有差異的。
於是所謂的推薦餐廳,大致上會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同類型當中,這間的味道確實出類拔萃且讓人印象深刻。
第二,在同類型當中,這間的CP值相比其他店家確實划算到不行。
第三,這間店本身就具有珍稀屬性。
我會以編號計數的店家往往同時具備第一和第二點,以義法來說花滔廚房和福旺餐館、1117Cafe就是很標準能讓人專心在食物的好店家;而典型的反例則是山本漢堡排,這間店並不是不好吃,但「為了漢堡排能額外支出多少的價格」會是一個相當靈魂的拷問。
珍惜屬性的店家譬如已經結束營業的佐藤養助,烏龍麵在台灣並不能算多、而那間店的玉子燒又是很誇張好吃;又或者是蓮TAIPEI,橫向對比為數不多的湯咖哩這間店的風味確實更讓人印象深刻;又或者是在傳統菜色上做出合理且合適的變化的店家像是青樓之類。
於是標準就很清楚——
好吃不好吃。
價格和同類型對比是否溢出。
這東西是不是在台灣並不常見到以至於能提供微微獵奇的雀躍之心。
我在吃完雞窩餐廳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此——好吃嗎?當然,但並不是太超出想像的味道;價格合理嗎?超級合理,甚至可以說是很划算,但同類的店家在台北不說多如繁星,可各大行政區總會有一間兩間以上類似等級、或者接近等級的餐館。
雞湯雖然印象深刻,但那偏偏又是一個還在想像範圍內的優秀。
所以當下我只是簡單整理照片,稍微寫下簡單的食記以充紀錄;但隨著完成青樓的食記之後卻又突然有件想聊的事情慢慢浮現——雞窩對我而言的衝擊度不夠,或許主要的原因是上館子這件事對台北人的意義本身就有所不同。
。上館子這件事
對某些成長背景的人來說,那可能是我們的共同回憶。
無論是家族聚餐那種性質或是慶祝或是慰勞這種性質,還過得去的家庭總是會選間還不錯但又不會距離太過遙遠——至少從價位還有品味來說不會太過遙遠的餐廳。西餐太貴又太麻煩,日本料理昔年又比較偏向林森北路系的台式居酒屋,於是各種中國菜系的「館子」便成為小家庭大家族都很能接受的優先選項。
這份沉澱在長大之後增添了許多趣味性,具體來說就是米其林開始在台灣進行評選那年,那張清單應該會讓很多人第一時間覺得熟悉的同時第二句話就是「它們明明就已經不好吃了啊」這類吐槽,而多年後的重新造訪也是件有趣的事。
裝潢變得比較三八有氣質了,菜單看起來更具有設計感了,偏偏菜卻變難吃了。
配飯神兵之一的宮保雞丁,適合配飯適合拿來看看餐廳水準。
在我的記憶中(或許很多人的記憶亦如是),這樣上館子聚餐的時間點大概以高中以前居多,等到大學甚至出社會之後彼此關係更加疏離,聚餐也傾向同齡朋友或是伴侶之間的小人數形式,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桌菜不再是一個優先的選擇,直到再過幾年又找到一批吃飯好友之後大家才會想到這種「需要很多人吃起來才開心」的館子。
偷渡一句吳抄手明明從小吃到大吃到看著他進米其林但後面連抄手的味道都敗掉真的很哭。
近幾年重新詮釋中菜台菜這件事逐漸成為顯學,有像青樓這樣來勢洶洶的fusion中餐、有像故舊醉紅樓那樣謹守著最傳統的店家、也有像雞窩和驥園這樣,保持原本樣態卻努力散發出新鮮活力的形式。
當然也有取消桌菜形式改以主餐定食的風格,但那又給人一種真的變太多的微妙感。
在琳瑯滿目眼花撩亂的菜單下學會怎麼點菜:份量和菜色都得均衡。
在圓桌旋轉酒酣耳熟之時隨口幾句閒聊菜色店家和自己的瑣碎家常連結——
對我來說,那是長大之後才又找回來的錯亂畫面。
。消失的菜色評價和閒聊環節
因為這篇實際上就是個三八散文所以不針對菜色寫些什麼,但雞窩真的是間很好吃也能夠很輕鬆吃的店家,類似的入門館子還有非常多,我覺得可以從口味特色還有地緣關係著手挑選。
像民生社區附近就去侯門小館、國父紀念館附近能吃辣就皇城老媽不能就玉喜飯店,台北車站附近的小魏川菜,小巨蛋附近我之後會寫篇專文的醉紅樓之類,這類餐廳通常價格輕鬆而且招牌夠老夠硬,雖然不可能每道菜都猶如米其林拿星等級的中菜,但點起來輕鬆無負擔的歡樂聚餐氣氛我認為才是重點。
雞窩和驥園則不用多說,可以為了雞湯特別前往也可以簡單一吃,這種自閉揪團皆合適的氛圍是一大亮點。
依照自己的口味和肉食喜好隨意挑選即可,同行友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似乎是乾扁四季豆。
對我而言這種餐廳通常很難踩到雷,對菜色不熟悉的話問問店員也一定能夠知道調味和烹飪的方向,針對單項菜品的介紹好像比較沒有必要——好吃歸好吃,要好吃到能夠有驚喜感還是有那麼一點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