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農場--桃花源裡的自然農法研究農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MOA 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日本食農研修團記旅.3

位在伊豆之國市鄉間,自成一格

大仁農場位在伊豆之國市,伊豆半島的北部,山路起伏間不時可看到富士山的遠景,和夾著半島的海灣。佔地100公頃的大仁農場裡面有種菜、種水果,花圃,也有牧場,也有很大面積的生態池、自然保留地,它是由財團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所營運,持續進行岡田茂吉先生在1935所推行的自然農法。有研究、教育(自然農法大學校)、普及(全國還有10個支所和9個直轄農場)部門。

因此以下的紀錄就是以「自然農法」是什麼而寫,對身為農家的我們在農耕過程中,從自然農法來的觀點作為反思與梳理蠻重要的,也許也可以提供給其他人參考。

自然農法的核心

raw-image


在位在管理中心三四棟的傳統日式老屋群內,櫻花正盛開,我們等於是位於研究的核心地帶了,研究部門的人員平易近人、娓娓道來地跟我們解說自然農法概要:

1. 跟一般農業的差別,自然農法應該是「人」跟「土」跟「作物」的互動關係,土壤的層面作為核心價值。態度上,是認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人去控制環境,而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基本概念。(這個出發點,就會造成根本的後續差異)

一般農業,有可能會合理的施藥、施肥,也可能過量的使用農藥和肥料,但結果卻會破壞環境。這不只是農業的問題,而是人的整體思考生病了,影響到地球,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健康。

2. 「心」是關乎栽培者自己的想法、態度,土壤跟農作物本身是有生命的,多一點關懷、多一點愛,所謂的大愛,讓作物健全成長。

而自然農法的生產者有三個目標:

  • 在自己個人生活中,可以獲得健康食物,而健康的食物是生命的力量。
  • 作為地區農業的一份子,發揮環境保護的力量
  • 農業除了吃喝以外,也可透過飲食,維持人類生活中文化、風土的面相,這也可說是農業的使命。

生產者的心態包括:

  • 自己的家庭、家族、親友吃自己的種菜(把自己種的東西當商品,而去外面買便宜的菜,大家應該不會這樣做吧)
  • 以農業成為社會貢獻的一部分- 地產地銷,日本糧食自給率只有37%左右,而慣行農業,也99%是依賴國外進口的化肥而得到高產,有機,可以說是自己照顧自己國家的基本法
  • 要有生產紀錄、栽培計畫去觀察改進
  • 要有創意工夫,去作適地適種的發現

因之生產者宣言包括:

  • 為每個人得到健康和幸福
  • 透過農業,達到自己的夢想
  • 過程中,尊重自然的生命
  • 地產地銷

自然農法如何實踐?

講了這麼多概念和抽象性的東西,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的部分,那麼自然農法到底要怎麼種呢?大概可以用這張圖表達出來

raw-image


講員就問生產者:你到底認不認識你的土壤呢?為什麼生產者要了解土壤的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呢?

作物有看得見的上面的部分,或下面看不見得根部,健康的土壤,會有健康的作物,可以減少病蟲害,品質也會較好

一般農業單方面的強調化學性,給予氮磷鉀等元素。

而物理性,則包含土壤結構,保水性、通氣性、易耕性等

生物性,則是包含多樣生物(包括看不見微生物)的活性在作用。

因此自然農法的施力點,是將「土的偉力」引出,發揮出本身的潛力,耕種在土壤的物理性、生物性、化學性,依序不斷的去改善它。

著名的圖像,長期改善後,土壤如海綿般可插入數尺

著名的圖像,長期改善後,土壤如海綿般可插入數尺


如果農場的物理性不佳,無法通氣、排水、保水,沒有團粒結構,那麼微生物不會進來,就像不乾淨的房子,人要住進去也是很困難。

一般農業面對不佳的土壤,常常會使用客土(從外面搬來所謂的好土),但問題也不是表面那20-30公分土壤就好,而是底下的土壤還是沒有理想的狀況。

一般使用化學肥料的作物,養分有點吃到飽的概念,根不用一直下去。慣行農法不停的翻土、翻土,但耕耘機只能在20-30公分的表土一點點層次做工,等於是盆栽的作法。

自然農法則是用表土、中土、深土的概念來看待土壤,用植物活的「根」的方式,來破碎心土,帶來環境的改變,讓看不到的真菌、細菌都能隨著根進駐到土壤的深處,持續產生作用。

raw-image


這樣的講解,對於曾經在台上過MOA土壤挖坑診斷課的我來說,稍有概念。

這兩三年我們持續在農場種植禾本科、豆科等綠肥,用活的植物的根,去活化原本板結、黏性的土壤,以及利用快速生長的香蕉,製作堆肥增加有機質。Yuren還會搭配適當的水分管理、雜草管理、輪耕模式,可以看到團粒結構的形成,以及土壤動物逐漸豐富,這點我在實作裡也有深刻的體會。這樣精要的觀念真把我們做的瑣瑣碎碎的一系列動作又做了一番整理,也因此更有方向。

自然農法應因地制宜,並循序漸進

自然農法在亞熱帶草類旺盛的台灣,執行方式應該跟一歲一枯榮的溫帶日本不一樣,講員也一直強調因地制宜。

更有趣的是月足先生跟講員都一直強調,請不要接受觀念後就100%的實踐自然農法,特別是如果以前以慣行操作,隔年很有可能失敗,或即使成功,兩三年之後也會失敗,自然農法的觀察與實踐應該是漸進式的,如果你能做1%、10%、20%,減少10%的農藥或化肥使用量,都是在自然農法的路上。

特別自然農法更非什麼都不做、低投入的無為方法,其實需要更精密的生態性知識與操作,許多年輕人如果聽了觀念,籠統實行,有可能會危害到生計,影響到家庭。

就像有人聽完的反饋的:自然農法,是種修行的過程。

即便是同行的農友,也還是會用有機肥,對完全的自然農法也還在觀察與轉型的階段,這可能是因為土壤的改善需要長期的過程,當土地是租用,常常沒有辦法負擔這樣的時程,也擔心土地轉手的可能。因此自有土地,或是能確保以自然農法耕種土地的長期使用性,也是實踐自然農法的關鍵。

大仁農場- 前衛而永續的發展概念

在大仁農場有三天的課,我們就住在園區山坡頂上的住宿中心,之後兩天又有公益財團法人農業、環境、健康研究所的加藤孝太郎先生講解農業方法、食物對於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自然農法大學校校長的講課。

raw-image


我們信步走在園區,用自己的五感感受花與美的世界,其中有一天更去園區內的奧熱海療院體驗。這裡就彷彿是一個悠悠的桃花源,棲息於山麓谷地間,恕我這麼說,我覺得它也是一個極成功的土地發展概念,用在40多年前極前衛的身心整合、自然農法、教育研究等定位,不破壞環境的提高了這個鄉間地域,保有它的高價值,讓這麽大片土地一直能用「美」的方式營運下去,自我支持。

儘管有機農業、自然農法的概念逐漸普及,在日本各地的政府部門、學術單位與私人機構,目前都有課程,因此人們似乎不用千里迢迢,來到靜岡鄉間的農場就可接觸到自然農法知識,然而大仁農場卻更扮演一個連結的角色,支援地方政府、各級學校、銷售單位,推動各地有機示範區、推廣綠色糧食系統教育、還有協助企業達成SDG目標,派發人員和講師走向各地,甚至未來有支援台灣分部的可能。

這又多了一層意義,桃花源不是避世的理想,而是在這裡涵養休憩後,把好的理念和作法帶出來,推廣向各地。

"在土地上耕種、養育食物,堪稱是人與土地最親密的關係,雙腳紮根在泥土大地,透過四季變遷中一次一次與環境豐富的互動,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感覺會更堅定,並在能量滿溢的時刻獲得身心平衡。" 把雙手雙腳深入土地中,是一種嚮往,是一種療癒,也是現代生活迷茫、無根的解方。Go down to eart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5/05
所以MOA臉書上的文章(日本食農研修團記旅.3)就是nipa寫的嗎?那記旅.4呢?nipa是MOA工作人員?
nip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6
1
陽台觀察者 嗨嗨 ,真高興看到陽台觀察者的留言,每次都有跟老朋友打招呼般的開心!其實我在自己的臉書、再生農業實踐基地的粉絲頁,都有放,編號都已經亂到我頭昏了,有些比較沒有那麼農業的篇章就跳過沒有放。我不是工作人員,其實是帶長輩去旅行,覺得MOA農業、美育、健康這個主題很適合長輩出遊~兼之自己學農業,所以回來做了一些記旅紀錄。 話說回來,其實有些美育相關的文章也值得放在方格子🤔?感謝觀察者反饋,我再來看看...說老實話現在方格子有沙龍又有訂閱制,讓我有點困惑如何經營,對象是誰,也連帶影響到不知如何書寫,很怕過於雜亂(不像陽台觀察者報告,定位簡明清晰!),所以有時候得到一些編輯建議、反饋是很棒的!不過就像您說的,自在就好....
1
美味如何改變世界呢?以飲食為契機,拉起人與人的關聯自己享用美味的食物,產生的感動、喜悅、快樂,到分享給重要他人因為是自然農法的種植,又可以改變農業,甚至影響到地球這應該是一個最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踐的行動吧? 美味的作物,會產生一個感謝的循環..
位在靜岡的三島市佐野市民農園已有12年的歷史,由注重健康城市概念的市長推動,持續多年。 在可眺望富士山山景的坡地上,有 八十幾個小型園圃可供個人耕作,用有機方式栽種自己喜歡的蔬菜、花卉、作物,還有團體園圃,供團體使用,再加上體驗農園,供夏秋時馬鈴薯、落花生採收讓市民參與大型活動。
春分在有些文化裡是一年的開始,過年後忙忙亂亂的日子,一直敷衍著新年還沒有真正來,今天3月21日,終於拖無可再拖,今年開始啦~ 新年會做合羽版,這種由紙切割成不同形狀的版畫,可以自己設計圖案,點印或套疊顏色,製作成新年卡。已經有兩三年,我們家的合羽版都是inspired by 農場圖案。有一年是草莓
在養育五個孩子的同時寫一本書... 那麼卡拉是誰?為什麼她可以寫一本包山包海關於homestead的鉅著? 卡拉(Carla Emery)出生於1939年,在蒙大拿的農場長大,從小在麥堆上爬來爬去抓蟲,看著曳引機來去長大,對於種植穀物和飼養動物的都瞭若指掌,後來也到哥倫比亞大學受教育。
緣起:一段鄉村生活的回憶 多年前我曾在美國農場實習,當時舉凡有如何養小豬、麵包怎麼發酵、蔬菜怎麼保存等問題,其他年輕實習生就會說,去問卡拉太太(Carla)吧,然後從書櫃裡拿出一本陳舊的厚皮書,按索引翻閱尋找指南。
洋蔥種植是要有一定的信念,從小小細細的洋蔥幼苗種下,經過120天後會長成蔥葉粗壯、鱗莖飽滿的洋蔥,這變化委實不可思議,其實也需要過程中充分的水份、適當的管理。 兩個禮拜前(1/3日)移植的洋蔥苗看來沒有很好,或是這區的土壤不佳,有黃葉現象,新葉也沒有抽長生長,所以今天再度鬆土、除草。
美味如何改變世界呢?以飲食為契機,拉起人與人的關聯自己享用美味的食物,產生的感動、喜悅、快樂,到分享給重要他人因為是自然農法的種植,又可以改變農業,甚至影響到地球這應該是一個最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踐的行動吧? 美味的作物,會產生一個感謝的循環..
位在靜岡的三島市佐野市民農園已有12年的歷史,由注重健康城市概念的市長推動,持續多年。 在可眺望富士山山景的坡地上,有 八十幾個小型園圃可供個人耕作,用有機方式栽種自己喜歡的蔬菜、花卉、作物,還有團體園圃,供團體使用,再加上體驗農園,供夏秋時馬鈴薯、落花生採收讓市民參與大型活動。
春分在有些文化裡是一年的開始,過年後忙忙亂亂的日子,一直敷衍著新年還沒有真正來,今天3月21日,終於拖無可再拖,今年開始啦~ 新年會做合羽版,這種由紙切割成不同形狀的版畫,可以自己設計圖案,點印或套疊顏色,製作成新年卡。已經有兩三年,我們家的合羽版都是inspired by 農場圖案。有一年是草莓
在養育五個孩子的同時寫一本書... 那麼卡拉是誰?為什麼她可以寫一本包山包海關於homestead的鉅著? 卡拉(Carla Emery)出生於1939年,在蒙大拿的農場長大,從小在麥堆上爬來爬去抓蟲,看著曳引機來去長大,對於種植穀物和飼養動物的都瞭若指掌,後來也到哥倫比亞大學受教育。
緣起:一段鄉村生活的回憶 多年前我曾在美國農場實習,當時舉凡有如何養小豬、麵包怎麼發酵、蔬菜怎麼保存等問題,其他年輕實習生就會說,去問卡拉太太(Carla)吧,然後從書櫃裡拿出一本陳舊的厚皮書,按索引翻閱尋找指南。
洋蔥種植是要有一定的信念,從小小細細的洋蔥幼苗種下,經過120天後會長成蔥葉粗壯、鱗莖飽滿的洋蔥,這變化委實不可思議,其實也需要過程中充分的水份、適當的管理。 兩個禮拜前(1/3日)移植的洋蔥苗看來沒有很好,或是這區的土壤不佳,有黃葉現象,新葉也沒有抽長生長,所以今天再度鬆土、除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其吉有機農場」秉持自然的精神,從有機草莓開始,種植有機水果已24年,講究品質與環境和諧共存。在追求健康飲食的現代,其吉有機農場客製化接單生產,在苗栗地區打響有機草莓農園響亮口碑,分享無負擔的飲食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健康快樂。
Thumbnail
這是位於花蓮的一間複合式農場,除了可以拍照外,還可以喂動物吃草草,從門口就能感覺出滿滿的日式風格,還有櫻花真的美不勝收。如果有來花蓮可以來走走呦。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八頭町位於鳥取縣東南部,周圍環繞著豐富的自然風光,山清水秀,水源充足,田野遼闊,有大片大片的柿子田,特產柿子,主要經濟以農業為主,稻米、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蓬勃發展,近年來,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利用自然環境的戶外活動和餐廳深受遊客歡迎。全體居民也致力於城鎮發展,為創造一個可持續的“鄉村未來”,將自然之美與
Thumbnail
台大農業試驗場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佔地約31公頃,是台北市區內難得的大型綠地。農場內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包括水稻、蔬菜、果樹、花卉、森林等,是都市人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農場內的景色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季,農場內的花卉盛開,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夏季,農場內的樹木茂盛,綠蔭遮天,是避暑的好地方。秋季,農
Thumbnail
當我的手沒入土壤時,一切都明白了,指尖告訴我,答案就在“土壤“~ 這裡的土壤是如此鬆軟,以致於我可以將整個手掌輕易的插入土裡   一直以來,從各種報導,農改場及書本中了解日本的大仁農場在自然農法中有其特別的地位,每個人對大仁農場及自然農法都有各自的表述,僅是聽別人說,不如自己親自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雄瓊林的自然農場,強調互利互助,善的連結和互留餘地的生命傳承價值。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回想歷經一個多月時間整修替換新園區,內心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喔!細數全是緣份,原先在美濃綠色生態園區,栽植苗木為綠色通道,可休憩納涼與沐浴綠色芬多精園區,有畜牧雞鴨鵝群遊蕩戲水覓食整個園區。 後因在花東地區原民部落社區間,遊繞深山縱丘河谷坡地上,自會有野生掉落種莢與新奇驚豔果苗吸引,慢慢累積經驗成袋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其吉有機農場」秉持自然的精神,從有機草莓開始,種植有機水果已24年,講究品質與環境和諧共存。在追求健康飲食的現代,其吉有機農場客製化接單生產,在苗栗地區打響有機草莓農園響亮口碑,分享無負擔的飲食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健康快樂。
Thumbnail
這是位於花蓮的一間複合式農場,除了可以拍照外,還可以喂動物吃草草,從門口就能感覺出滿滿的日式風格,還有櫻花真的美不勝收。如果有來花蓮可以來走走呦。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八頭町位於鳥取縣東南部,周圍環繞著豐富的自然風光,山清水秀,水源充足,田野遼闊,有大片大片的柿子田,特產柿子,主要經濟以農業為主,稻米、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蓬勃發展,近年來,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利用自然環境的戶外活動和餐廳深受遊客歡迎。全體居民也致力於城鎮發展,為創造一個可持續的“鄉村未來”,將自然之美與
Thumbnail
台大農業試驗場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佔地約31公頃,是台北市區內難得的大型綠地。農場內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包括水稻、蔬菜、果樹、花卉、森林等,是都市人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農場內的景色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季,農場內的花卉盛開,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夏季,農場內的樹木茂盛,綠蔭遮天,是避暑的好地方。秋季,農
Thumbnail
當我的手沒入土壤時,一切都明白了,指尖告訴我,答案就在“土壤“~ 這裡的土壤是如此鬆軟,以致於我可以將整個手掌輕易的插入土裡   一直以來,從各種報導,農改場及書本中了解日本的大仁農場在自然農法中有其特別的地位,每個人對大仁農場及自然農法都有各自的表述,僅是聽別人說,不如自己親自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雄瓊林的自然農場,強調互利互助,善的連結和互留餘地的生命傳承價值。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回想歷經一個多月時間整修替換新園區,內心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喔!細數全是緣份,原先在美濃綠色生態園區,栽植苗木為綠色通道,可休憩納涼與沐浴綠色芬多精園區,有畜牧雞鴨鵝群遊蕩戲水覓食整個園區。 後因在花東地區原民部落社區間,遊繞深山縱丘河谷坡地上,自會有野生掉落種莢與新奇驚豔果苗吸引,慢慢累積經驗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