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

含有「農耕」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介紹一種特別的灌溉方式——跑水灌溉法,此方法能根據不同作物需求,進行高效率分區給水,並利用毛細現象保持土壤濕潤,避免土壤板結。透過分區設計、蓄水池設計等,達到節省水資源、肥水不落外人田,並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最終目標是打造食物森林生態系。
Thumbnail
時間差種植法是一種利用不同作物生長週期差異,在同一塊土地上進行混種的自然農法,能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減少雜草競爭、改善土壤結構,並提升作物品質及產量。文章以芥菜與小麥、芒果樹與蘆筍、苦楝樹與芹菜草莓等案例,說明時間差種植法的實施方法與優勢,並提供開始時間差種植計劃的步驟建議。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8
在森林那邊-avatar-img
1
謝謝您的分享❤️
在森林那邊-avatar-img
1
付費限定
如果我找個人來農場實習,跟他說要挖土,一定會被拒絕,因為這跟想像中的農耕太遠,不是要有一畦畦菜畦,主要是種植、採收、澆水這樣嗎?可是務農這幾年,的確都在周圍水、地形的控制和營造上花時間..
Thumbnail
很多年前,《愛拚才會贏》這首台語歌紅遍大街小巷,歌中一句「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按步驟、老老實實的去打拚,總有出人頭地、歡喜豐收的一刻。
Thumbnail
5/5鬆土咖啡
2
想知道JC怎麼找到這麼多有趣的咖啡廳呢?不僅名稱,連餐廳都好特別,每次都很佩服你的眼光
2
JC Talks-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15
2
IvyTravelChannel 大多數是看IG或臉書上的分享找來的,鬆土咖啡則是人到了劍潭站才打開Google地圖,啊它就自動跑到我的眼前了,不是事先做好準備,純粹是運氣使然
2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到,中國為什麼執意統一台灣,卻不願意趁俄羅斯國勢孱弱之時,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廣大失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若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其癥結是中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筆者在過去已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時空環境是俄羅斯還未入侵烏克蘭,美國的川普總統剛剛上台......
Thumbnail
Taky Jam-avatar-img
2024/09/13
2
補充下, 藍先生不要扭曲別人的話, 我從沒說習是希特勒, 那些都是你自己腦補的, 請不要一些其他地方筆戰的惡習, 帶到這裡. 我就是單純歸納下這些統治者相似的地方, 可能採取的行動, 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會押韻
2
「儒耕有限公司」由廖明世先生創立,旨在提供健康且無化學農藥的農產品;他在退休後購入三公頃農地開始健康農耕,因關注基因改造食品和農藥問題,決心打造無化學農藥的農場。儒耕有限公司透過產官學研合作模式,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永續發展,並採用最新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深獲消費者信賴。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多年前我剛從美國碩士畢業,那個暑假,我面臨要回台灣接受一份穩定的工作,或是待在美國的抉擇。在學校的兩年使我油盡燈枯,過度用腦的結果,我質疑理性思維的限制,被系統、體制把持的公共政策使人感到疏離,我覺得離自己的性靈層面非常遙遠,需要一段喘息的時間。 說老實話我之前跟農業真是一點淵源也沒有....
Thumbnail
蔓無目的-avatar-img
2023/12/13
1
好特別的經歷 謝謝你的翻譯 有機會來拜讀~😊
1
nipa-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3
1
蔓無目的 謝謝妳,我也好喜歡看你的澳洲山居生活,自然觀察和小鎮聖誕節一景啊!這本書有把社群支持農業的精神和做法寫得很清楚,有機會歡迎看看^^
1
付費限定
菜園的輪廓一點一點出來,漫長的夏末菜畦一直被湮沒在荒煙蔓草中,這幾個禮拜已經開始追著除草,趁著天冷下來之前要趕快準備好種植。 才剛除完草,果然又被罵了...
Thumbnail
「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自然的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郁仁說:「是台灣的自然農法資料多來自日本,兩者屬於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許多方法不能套用。」對比旁邊菜田一片平整光禿、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福和自然田園的界內密集與多元的種植,顯得像個立體的小綠洲,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3/11/25
很有意思的文章,感謝分享!
我一向對美國(以及澳洲等地)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的回歸土地運動有興趣(Back-to-the-land movement),許多書籍啟發了歷史上一波波的離開城市、尋歸田野的風潮,促使人做出不同的生涯選擇。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