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農法

含有「自然農法」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一棵紅寶石芭樂小苗開始的種植故事,分享栽種過程中的喜悅、挑戰(瘡痂病)與克服方法,以及高壓繁殖的經驗,最後點出種植帶來的自給自足的幸福感。
Thumbnail
蕭帥哥-avatar-img
2025/06/22
請問 我種的是粉紅蜜芭樂有一樣嗎?
2024年七月,進行四次林地清整工作,聚焦於芒草斷根後的回復及高大檳榔的去除。陽光穿林而入、地瓜飄香、蝴蝶停駐,每一刻都在述說著森林自癒與重生的故事。下一步,將為被藤蔓纏縛的大樹解開沉重束縛,開啟更深一層的復育行動。
Thumbnail
2024年5月25日,我為這片576土地砍下第一刀。那不只是芒草的斷裂聲,更是我與土地重建關係的開端。從此,我不再只是遠觀這片山林,而是真實踏入、汗流浹背地與它共振。藤蔓與芒草之下,藏著沉睡多年的土壤與植物,也藏著被人遺忘的森林靈魂。這一天,是一場復甦的開始。
Thumbnail
2024年5月,我踏入這塊名為576的山林袋地。雖然荒蕪、交通不便,但它那尚未被馴化的原始氣息,深深吸引著我。從外來種藤蔓到高聳芒草,眼前的雜亂正是復育的起點,也是一場與大地靈魂的深層對話。
Thumbnail
時間差種植法是一種利用不同作物生長週期差異,在同一塊土地上進行混種的自然農法,能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減少雜草競爭、改善土壤結構,並提升作物品質及產量。文章以芥菜與小麥、芒果樹與蘆筍、苦楝樹與芹菜草莓等案例,說明時間差種植法的實施方法與優勢,並提供開始時間差種植計劃的步驟建議。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8
謝謝您的分享❤️
自然農法,又稱「不耕作農法」或「無為農法」,是一種尊重自然規律、減少人為幹預的耕作方式,強調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並利用雜草和覆蓋作物來保護和改良土壤。本文將深入探討自然農法的基本原則、雜草與作物的共生關係、實踐關鍵步驟、案例分享以及未來展望,帶您瞭解這項友善環境的農業技術。
Thumbnail
「水的清澈不在沒有雜質,而是經過了沈澱;心的通透不在沒有雜念,而是懂得了取捨。」 今天早上我從山水畫老師收到這則訊息。附帶兩張他很開心畫畫的照片。 從他身上我重新學習如何愉悅地去做喜歡的事,像個孩子般。 世界被他輕鬆地畫了出來,沒有額外的心思。 他的單純與自然觸動著我。
Thumbnail
如果有一所學校,可以花一至兩年的時間學習有機農耕或針對社會人士,以每季(三個月)的小小離職時間的短期研修或利用每個週末三天兩夜,持續八個月,到某個清靜的地方學農業,為某種未來歸田園居做準備、身心調整,你會去嗎? 我想這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大仁農場位在伊豆之國市,伊豆半島的北部,山路起伏間不時可看到富士山的遠景,和夾著半島的海灣。佔地100公頃的大仁農場裡面有種菜、種水果,花圃,也有牧場,也有很大面積的生態池、自然保留地,它是由財團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所營運。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5/05
所以MOA臉書上的文章(日本食農研修團記旅.3)就是nipa寫的嗎?那記旅.4呢?nipa是MOA工作人員?
nip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6
陽台觀察者 嗨嗨 ,真高興看到陽台觀察者的留言,每次都有跟老朋友打招呼般的開心!其實我在自己的臉書、再生農業實踐基地的粉絲頁,都有放,編號都已經亂到我頭昏了,有些比較沒有那麼農業的篇章就跳過沒有放。我不是工作人員,其實是帶長輩去旅行,覺得MOA農業、美育、健康這個主題很適合長輩出遊~兼之自己學農業,所以回來做了一些記旅紀錄。 話說回來,其實有些美育相關的文章也值得放在方格子🤔?感謝觀察者反饋,我再來看看...說老實話現在方格子有沙龍又有訂閱制,讓我有點困惑如何經營,對象是誰,也連帶影響到不知如何書寫,很怕過於雜亂(不像陽台觀察者報告,定位簡明清晰!),所以有時候得到一些編輯建議、反饋是很棒的!不過就像您說的,自在就好....
春日的果園裡,酪梨花開始盛放,但大家卻可能不知道,酪梨的花其實有著獨特的開花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酪梨花的開花時間與方式,以及農夫們在果園中的生活點滴。同時也分享了一些米的保存方法以及果園的永續經營困境。從唯美的自然景觀到務實的農耕生活,讓人深入瞭解了果園的魅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