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牢騷與夷夏意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前高中上國文課時,老師曾說孔子因不得志,所以發了牢騷。有次,他說自己想去九夷之地(在此不深究何處,蓋指未開化之地)。孔子知道人們會質疑,九夷之地並未開化,去那裡幹麻?但孔子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意思大概是說,當君子居住在那些未開化之地時,怎麼會「陋」呢? 君子前往九夷之地,是會教化未開化之地的人,使其知禮儀?或者,君子修養好,故能無入而不自得?這兩種看法或都有理,在此不論。 奇妙的是,這句可能只是孔子發牢騷之言,在後來的佛教徒看來,卻蘊含有「不分夷夏」之意。佛教作為外來宗教,面對到「佛教是否應該遵循中國的禮儀」的相關問題。對佛教徒而言,佛法比儒家還要高妙許多,哪有屈居中國之理?因此,佛教徒即以孔子這句發牢騷的話,佐證其實孔子心中並沒有「夷夏之別」的依據。 此外,在一本可能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偽造的經書《列子》中,記載有「孔子知道西方有聖人」的說法。唐代僧人釋道宣就據此宣稱「孔子深知佛為大聖也」(《廣弘明集》,卷一,「商太宰問孔子聖人」)。 孔子如何看待夷夏?可能沒有正確答案,但這種或許是後人「腦補」出來的孔子的立場,卻可能形塑了某些人的認知。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還沒有使用(廣義的)筆記軟體以前,我只知道寫論文就是:打開Word開始寫。然而,總會面對到的情形是,不知道一篇文章的開頭要寫什麼,結果只能看著游標閃爍。
近幾年在大學兼任通識課程,從一開始完全不知該怎麼教書,到幾年後領悟到,通識課所需要的不是傳遞多麼高深、艱澀的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稍微地體會,不同的學科如何看待問題的視角。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精力投入的效用為何,取決於我們所訂定的目標。在應對事務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效用,而無涉於我們對與那些事務的看法。 紛雜的事務也許令人厭煩,但卻是練習如何妥善地分配精力的好機會。即使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完成、卻不得不完成的事,也能夠轉化其意義。積極地賦予應對事務的意義,帶來我們在某些方面
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不是管理時間,而是合宜地分配精力的使用方法,使精力能消耗在想要完成的事務上。
流程,能讓事務保持在既定的目標上,也是一個可依循的步驟,減少我們在同一段時間中,同時進行多個步驟而產生的混亂與精力過多的消耗。
在還沒有使用(廣義的)筆記軟體以前,我只知道寫論文就是:打開Word開始寫。然而,總會面對到的情形是,不知道一篇文章的開頭要寫什麼,結果只能看著游標閃爍。
近幾年在大學兼任通識課程,從一開始完全不知該怎麼教書,到幾年後領悟到,通識課所需要的不是傳遞多麼高深、艱澀的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稍微地體會,不同的學科如何看待問題的視角。
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精力投入的效用為何,取決於我們所訂定的目標。在應對事務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效用,而無涉於我們對與那些事務的看法。 紛雜的事務也許令人厭煩,但卻是練習如何妥善地分配精力的好機會。即使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完成、卻不得不完成的事,也能夠轉化其意義。積極地賦予應對事務的意義,帶來我們在某些方面
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不是管理時間,而是合宜地分配精力的使用方法,使精力能消耗在想要完成的事務上。
流程,能讓事務保持在既定的目標上,也是一個可依循的步驟,減少我們在同一段時間中,同時進行多個步驟而產生的混亂與精力過多的消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43老子孔子學與不學天差地遠 孔子教人學習精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老子教人無須學習。大器免成。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瞬間擁有當下直接結果。大器直接是大器無須成就學習。 二人思想差異天差地遠。帛書老子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43老子孔子學與不學天差地遠 孔子教人學習精進。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老子教人無須學習。大器免成。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瞬間擁有當下直接結果。大器直接是大器無須成就學習。 二人思想差異天差地遠。帛書老子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