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投入的效用為何,取決於我們所訂定的目標。在應對事務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效用,而無涉於我們對與那些事務的看法。
紛雜的事務也許令人厭煩,但卻是練習如何妥善地分配精力的好機會。即使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完成、卻不得不完成的事,也能夠轉化其意義。積極地賦予應對事務的意義,帶來我們在某些方面的成長。
我在博士後研究的階段,曾臨時被指派協助我的指導教授擔任某學術社團之理事長,而我必須擔任學會助理一職。雖然,我一開始覺得自己做不到,但現在回想,那段時間卻是我老闆對我最大的成全,這遠比他在論文上對我的指導更有價值。
為了有足夠的時間做研究,我不得不學習時間管理方法,並利用零碎時間寫論文。誤打誤撞地學到GTD方法與卡片盒筆記法,發現原來我能透過拆解事務,使其流程化(其實卡片盒筆記也蘊含著流程化的思維),然後積少成多,最後完成那些事。
繁雜的事務,往往能夠暴露自己在精力分配上的不當,但我們也有可能因此而被激發想要進步的動力(不然雜事會壓縮學術研究的時間)。
許多大忙人之所以富有餘裕地開展多維度的生活,不是因為他們的時間比較多,而是他們知道如何讓每次的精力投入都產生預期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