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之所以能夠強化學術研究(或學習)的成效,並非因為它多麽地神奇,而是它以流程化的方式,持續地刺激我們衡量不同知識要點之間的關聯,以讓想法逐漸地生長起來。這樣的過程合乎學術研究(或學習)的真實需求。
從卡片盒運作的方式來看,我們能夠檢討為何撰寫論文容易難產的問題,並從卡片盒中找出改進的可能。預先設定論文標題,連帶地影響資料搜集的範圍,導致思路在過早的時候就被固定。遇到蒐集不到自己預期的資料而使得論證過程卡關時,論文很容易難產。
依照卡片盒的運作,當我們在為卡片編碼時,我們只專注於一件事:依照靈感的指引而「讓卡片彼此間對話」。讓卡片彼此間對話,是在衡量卡片之間的關聯為何,這與如何在論文中安排那一則筆記的位置不同,後者是在既定的思路中進行,前者則是讓筆記的各種可能性得以開展。
當我們決定要探索某個主題時,此時我們才利用關鍵字詞的組合探索卡片盒,觀察那些字詞究竟出現在哪些的編碼分枝中,進而將那些分枝所呈現的脈絡,作為我們構思綱要的素材,進而形成論文內容的軸線。
依照靈感來建構筆記卡片的分枝,然後以關鍵字詞的組合來搜尋卡片盒,接著撰寫綱要、形成題目,最後才將論文內容「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