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聆聽來思考關懷的哲學:讀鷲田清一的《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將他者的經驗,當作自己的事情一樣接受、理解,同時也是把自己轉化為陌生的他人。……『聆聽』不只能給予他者支持,同時也能成為改變自己的契機和動因。
作者:鷲田清一 譯者: 林暉鈞  出版社:心靈工坊

作者:鷲田清一 譯者: 林暉鈞 出版社:心靈工坊


透過將自己置身於某個他者面前,自己本身也得以在這個敞開、接納的關係中產生改變。所謂的『臨床』,就是發生這種經驗的場合。


🖋️🖋️🖋️ 臨床醫學、臨床心理學、臨床精神病學、臨床護理學……說到「臨床」,你會想到什麼?也許是醫院,也許是諮商室,也許是穿著白袍的護理人員,當然,這其中少不了「病人」,少不了需要幫忙的受苦者。


臨床,是受苦的場所,是人和人相互照護、關懷,一起承擔苦難的現場。如果受苦是人類存在最深刻的本質之一,那我們其實都是受苦的人,在臨床的世界裡,彼此依存。


人類對智慧的追求——哲學,可以提供臨床什麼樣的幫助?在自我與他人的緊密連結中,又存在什麼重要的元素,可以帶來力量?

一.聆聽

『被動』和『接納』所具有的正面力量,對我或人類的存在來說,都是本質性的力量。我認為那就是『聆聽的力量』。

鷲田清一在《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中嘗試以「聆聽」的角度思考哲學,探討自我和他者之間的照護關係,試圖將哲學放回社會的床邊。這種哲學並不是以反思為基礎的哲學,而是以聆聽為己任的哲學。換言之,人我之間的密切關係,人與人透過思考、接納而一起存在,是哲學的起點,也是哲學應該關注的重心。 哲學,難道不是來自於交談,來自於人和人之間的對話?不論是雅典的蘇格拉底、中國的孔夫子、印度的佛陀、耶路撒冷的耶穌,他們的智慧都是從對話中誕生的。我們之所以談,之所以聽,是為了面對人生;不論探討的是世界的本質、正義、幸福、自由……哲學的基本任務,是回應人生的苦難。 聆聽,看似被動,卻是人我互動中必要的元素;就如同「我」從來無法單獨存在,說話,也必須依靠聆聽。而透過聆聽——接受他人的話語,能夠開闢一個空間,讓他人得以自我理解。聆聽不只是對他人的接納和關懷,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關係裡,我也鬆開了原先的自我認同和價值觀,自己也成為被接納者、被聆聽者,進而一起產生了改變和成長。 聆聽的力量,來自於被動性和無條件接納,當我們無條件地關懷他人的痛苦,耐心等待話語的流洩,療癒的力量就會自然出現——他與我,聆聽者和被聆聽者,共同確認了彼此的存在。

二.話語的肌理

「話語的肌理,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有時比起說話的內容,一個人說話的方式更使我們著迷。…『接觸到人聲各自的肌理,就是接觸到其他的身體。」

有人對你說話,呼喚著你。那個人也許是老師、老闆、朋友、妻子、孩子,是那個獨特的「他/她」,你/妳聽到了什麼,聽出了什麼? 作者在本書中討論了話語的一個重要面向:話語的肌理(texture)亦即話語/聲音是有觸感的,聆聽,不只是聽語言的意義內容,同時還透過話者的聲音,感覺到自己被碰觸。「妳的話很傷我的心」、「你的話好溫暖」,我們不只是接受到話語的意義,還感受到說話者的身體。在學會語言之前,我們難道不是透過聲音,和父母溝通的嗎?在智人產生語言能力之前,有數百萬年的時間,我們透過聲音,觸碰彼此的身體,確認我們共時在場。 歌唱的聲音、喝采的聲音、悲痛的聲音、誦經的聲音……人們一起發出聲音,身心共鳴、共振,進入了臨床的共時性(synchronic)。聆聽是自我與他者相互關懷的核心,而話語的肌理、聲音的觸感,或許是更根本、比意義還重要的東西。我們並不天生就帶來語言,最後也不會把語言帶走,或許在每個人的最初與最終,迎接著他的,就是聲音。

三. Hospitality的條件

「當一個人,不論他對話題有沒有興趣、話題與他本身有沒有關係,都仔細聆聽來客所說的話,或不管公事私事都接受對方的諮商時,那種對話的場面就是『臨床』。」

說到「熱忱款待」(Hospitality)這個詞,就會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日劇裡每當有人吃了美食,總是會心滿意足地說出「多謝款待」這句話。被接納——無條件的接納,確實是一種享受的經驗,所產生的感覺就像是心靈上的飽足。對接納者來說,體會到他人的痛苦、感受到他人的滿足,本身也是豐富深刻的內在體驗。 作者用Hospitality來說明「聆聽」是一件放下自己的執著來款待他者的行為,是尊重他者獨特性的無條件接納,這在在讓我想起Carl Rogers所提到的個人中心療法的三要素: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懷、同理心。根據我的個人經驗,不論是治療師或個案,似乎大部分的人都喜歡這樣的臨床,都期許這樣的諮商風格,或許是因為在這種溫暖、真誠或「款待」的背後,是把每一個人都當作獨特的人、而不是病理模型下的案例來看。人,本來就具有成長和自我療癒的潛能,只要處在接納、關懷的關係中,就能走出自己的療癒之路。「臨床」除了是一個受苦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因為聆聽而成長和蛻變的場所。 但人真的能做到無條件的接納,真的能做到毫不保留的熱忱款待嗎?一方面,透過聆聽,我們被邀請到他人的世界,接納他人的痛苦,另一方面,我們又要作為「他者的他者」——尊重彼此的獨特性,保持適當距離——這談何容易?我們可能無法找出接納和距離的通則,它無法量化,因為每個關係、每次的臨床,都是獨特的。 我思考著「無條件接納」的條件:或許,當我們談到caring(照護、關懷),當我們將自己投入caring的關係時,「自我關懷」是不可或缺的。就如《關懷的力量》一書所言,一個人必須要有自我關懷的能力,才有辦法真正關懷他人。我想,在我能聆聽他者之前,我要能夠聆聽自己;聆聽他者和聆聽自我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就如同照護的本質,也脫離不了自我照護。 當我們聆聽時,我們真的準備好去聽了嗎?在這個數位美麗新世界裡,我們有太多說話的機會,也充斥著許許多多的聲音,但要專注聆聽、在適當的距離下無條件聆聽,似乎已經越來越奢侈了。

四.聆聽的挑戰

臨床哲學要摸索的不是論述或書寫,而是以「聆聽」為己任的哲學。臨床哲學重視的是面對特定他者時的單獨性、獨特性。臨床哲學要做的不是主張,是「聆聽」。臨床哲學有意識地讓自己成為「非哲學」。

《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談的是聆聽,是哲學,還是臨床?這本書的「肌理」是什麼?雖然作者在本書中嘗試以聆聽來思考哲學,想要建立以聆聽、而非論述為基礎的臨床哲學,但他的思考——以哲學門外漢的角度來看——本質上還是相當哲學的。這仍然是一本哲學著作,充滿著對文本、語言和概念的分析,作者在思考聆聽這件事上,還是走在「反思」的路線,不得不說,這似乎和「臨床哲學有意識地讓自己成為非哲學」的立場是矛盾的。 就如同自我與他者、接納與被接納的關係中充滿諸多弔詭和交融,也許「關係的哲學」和「反思的哲學」看似衝突,實際卻是互補的,我們在關係中反思,也在反思中不斷形成關係。這是人類存在的基本特性。或許,臨床哲學還是需要將更多的關注放在「臨床」,至少必須將經驗和思考視為同樣重要的事物,甚至積極採取行動。 對21世紀的聆聽來說,有一個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也許在不久的未來,聽者將由AI扮演,照護工作將由機器人接手。這似乎是現在進行式,不信你可以問問Siri或ChatGPT,它們已經能提供非常好的答案了。不論是反思的哲學,還是以聆聽為己任的哲學,或許整個哲學本身,都因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而動搖著。我們能主張,聆聽和關懷,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嗎?我們的臨床,是否還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交融的互動?科技,會讓我們增加或失去「聆聽的力量」?

這是普通讀者的閱讀心得、閱讀隨筆,簡單來講就是閱讀後腦袋產生的那些東西。歡迎您有空來坐坐、來聊聊,讀讀我的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當檯面上的政客們說著著各式各樣真假難辨的屁話,當我們依照自己的部落認同來選擇「誰的屁最香」,以讓自己安心的相信一切都很好時,在乎事件的真相、關心行動所引發的實際後果的理性需要,自然會慢慢消失。感性的需求會壓過理性的需求,政治,以及各種各樣關乎眾人之事,變得越來越訴諸情感,實際的內容可能是空虛的。
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薩拉馬戈以文字進行了一場大膽實驗,創造了一個死亡暫時停止的國度,用如夢如幻的寓言敘事,讓死神現身,讓社會陷入一種喜悲交錯的荒謬處境,如同再次集體盲目。 死亡,不只是個人生命的預設值,也是社會隱而不宣的基礎。如果人永遠不死,種種環繞著生與死的社會制度,將走向怎樣的災難?人必有一死,又該從何得到救贖?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當檯面上的政客們說著著各式各樣真假難辨的屁話,當我們依照自己的部落認同來選擇「誰的屁最香」,以讓自己安心的相信一切都很好時,在乎事件的真相、關心行動所引發的實際後果的理性需要,自然會慢慢消失。感性的需求會壓過理性的需求,政治,以及各種各樣關乎眾人之事,變得越來越訴諸情感,實際的內容可能是空虛的。
你可能是感到職涯正在往下走的勝利組,或是你準備要退休尋找人生第二春,你也可能還年輕,卻對目前的生活、工作不滿意,想轉換跑道。轉型期讓我們暫時逃離慾望跑步機,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佐以豐富的實徵證據,提出了重啟人生的可能性:藉由生命轉型,追求新意義,我們在人生下半場依舊能活出精彩。
薩拉馬戈以文字進行了一場大膽實驗,創造了一個死亡暫時停止的國度,用如夢如幻的寓言敘事,讓死神現身,讓社會陷入一種喜悲交錯的荒謬處境,如同再次集體盲目。 死亡,不只是個人生命的預設值,也是社會隱而不宣的基礎。如果人永遠不死,種種環繞著生與死的社會制度,將走向怎樣的災難?人必有一死,又該從何得到救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在你傾聽思想的同時,你感覺到一個意識的臨在。
Thumbnail
傾聽是心理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傾聽卻變得困難。透過心理劇的方式或自我書寫等方法都是學習傾聽的有效方式。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續上篇) 📍聽聽別人故事,想想哲學自身 我的另一個體悟是,對於一件事情,不能只就某個人的行為,即輕易斷言、急於歸類貼標籤說他就是如何如何。根據哲學家海德格提出的【horizon 視域】,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腳下所踩的土壤、背景、環境; 我們不能怠忽的是,他每一個行動背後,形構的時間
「身體歸於虛無的傾聽。」——我喜歡這樣的翻法。
Thumbnail
沒有長期、深入的聆聽,就沒有無誤會的理解。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宇宙的演化在於真理,動物的溝通在於肢體,人們的交流在於語言,抒發自我並傾聽來自萬物的本源。傾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它宛如一碗心靈雞湯,陶冶我們的心性,是一個生命的體現。   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傾聽自己及他人,當我用心聽時,我會發現靈台一片清明,彷彿能將事物理解得更清晰、更透澈。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在你傾聽思想的同時,你感覺到一個意識的臨在。
Thumbnail
傾聽是心理師工作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然而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傾聽卻變得困難。透過心理劇的方式或自我書寫等方法都是學習傾聽的有效方式。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續上篇) 📍聽聽別人故事,想想哲學自身 我的另一個體悟是,對於一件事情,不能只就某個人的行為,即輕易斷言、急於歸類貼標籤說他就是如何如何。根據哲學家海德格提出的【horizon 視域】,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腳下所踩的土壤、背景、環境; 我們不能怠忽的是,他每一個行動背後,形構的時間
「身體歸於虛無的傾聽。」——我喜歡這樣的翻法。
Thumbnail
沒有長期、深入的聆聽,就沒有無誤會的理解。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宇宙的演化在於真理,動物的溝通在於肢體,人們的交流在於語言,抒發自我並傾聽來自萬物的本源。傾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它宛如一碗心靈雞湯,陶冶我們的心性,是一個生命的體現。   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傾聽自己及他人,當我用心聽時,我會發現靈台一片清明,彷彿能將事物理解得更清晰、更透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