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迷思:睡前喝配方奶沒有比較好睡過夜

破解迷思:睡前喝配方奶沒有比較好睡過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母乳成分有日夜調節功能:早上的母乳幫助清醒,晚上的母乳幫助睡眠!

學術研究指出,喝母奶的寶寶睡得很好,而且睡得很長!

raw-image

#母乳寶寶睡得更好!!!

科學家發現 #母乳 的成分也有早晚的不同。 早上的母乳有提神功能, 晚上的母乳有鎮定、催眠作用, 因此嬰兒在媽媽親餵母乳的養育下,會逐漸養成正常的規律作息。換句話說,母乳寶寶更容易睡過夜,同時親餵母乳寶寶更容易作息固定唷!

這個發現實在太讓我感動了!一直以來,我都呼籲找我諮詢的親餵媽媽,千萬不要以為是母乳讓孩子餓到、睡不過夜!更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心,以為只有配方奶的寶寶才能夠有固定的作息、以及容易睡過夜。

事實上,經過作息調整後,親餵家庭的寶寶都睡得很好!

頻繁夜奶的寶寶們不是餓,是超愛夜裡吸允媽媽乳房的美好。(延伸閱讀:寶寶睡不好,是不是真的太餓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謠傳『睡前一杯配方奶,寶寶一覺到天亮』呢?(除了配方奶的行銷做得太好以外)統計仿間親餵媽訪問分享:瓶餵相較於親餵比較麻煩,照顧者要睜開眼睛、下床、拿奶瓶、裝熱水、加奶粉、確定不燙、餵小孩,而親餵媽媽的步驟是:睜開/半睜開/完全睜開眼睛(看個人功力)、拉衣服掏奶、撈小孩至胸前、餵小孩。這兩個步驟比起來,親餵蠻多時候比較簡單一點,所以當寶寶夜裡一躁動,親餵媽媽比較容易快速簡單塞奶打完這一回合,但瓶餵步驟多了一些,父母可能因為很累想再黏在床上久一點,於是孩子比較有機會在固定的時間喝奶,餵奶時間較固定,並且有時候在父母還沒回應的時間裡,孩子就又睡著了。

如果都給予一樣的先等待,確定孩子狀況後再回應,親餵的寶寶真的不會比較難睡過夜。當我們在遇到寶寶哭泣時,建議使用以下四個步驟,會漸漸更有效地理解寶寶的需求:

  1. 等待與暫停:先等待和暫停一下,不要在寶寶一哭就抱他,深呼吸三次,集中精神,提高察覺力。
  2. 認真傾聽:哭泣是嬰兒的語言,所以要懂得傾聽哭泣,瞭解她釋放出的訊息為何
  3. 用心觀察:觀察他的肢體語言,同時觀察周遭環境是否有所改變
  4. 猜測和發現是怎麼回事:組合上述你所觀察到的,漸漸了解嬰兒想告訴你什麼

再次幫大家結論一次:經過科學家的背書,在這裡更開心的分享,親餵母乳寶寶更應該睡得過夜! 因為母乳太強了!還有幫助孩子分辨日夜的功能!!! #親餵母乳幫助寶寶分辨日夜

其他關於更多母乳神奇的功能,可以參考:神奇母乳的分享唷!

raw-image


文獻一:Breast-feeding increases sleep duration of new paren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7700096

文獻二:Nighttime breastfeeding behavior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nocturnal sleep among first-time mothers at one month postpartum.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634630

文獻三:Breastfeeding and Short Sleep Duration in Mothers and 6 to 11 Month Old Infan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94758/


raw-image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69會員
23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