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標題:seat 與「席地」、「席點」、「席墊」、「席毯」、「蓆氈」、「席單」、「坐蓆」、「席位」等的轉換密碼,兼談 sit 與「席坐」或「坐」的橋接關係
殷商甲骨文的「席」字初文畫爲「囗中有三個 Λ 形」或「囗中有二個 Λ 形」,可能本指一張用來席地而坐的方形編織物或地毯、坐墊等,類似 square weave met (或 carpet -- 舖墊;舖毯;舖氈;蓋褥舖地、蓋褥舖毯,類似現代中文「地毯」) 之意,亦即可能與 English 的 seat (席地、席點、席墊、席毯、蓆氈、席單、坐蓆、席位) 相通。巧合的是,English 中有「編織」、「編紡」、「織紡」或「網紡」之含意的 weave 一字中的 w 和 v 加起來也有三個類似轉了 180 度之 Λ 形的 v 形符號,帶有和殷商甲骨文「席」字初文相似的特徵。(P.S. 參考【附圖一:「席、蓆、坐、座」等字形演化】)
篆文的「席」好像變成有頂蓬的座席,或是較廣大之意,象徵多人ㄧ席,約「廿巾」(二十巾) 的單位大小。「巾」和「布帛」有關。歷史傳說秦始皇曾經統一天下度量衡,似乎篆文的「席」字也表現出「二十巾」的度量及單位描述的特性,和甲骨文可能以符號「Λ」(可能與希臘字母 λ -- lambda、English 的 lot、locate 及 rule、漢字的「入」、「落」、「褥」等文字都有關) 爲度量單位的表示方式不太ㄧ樣。
《禮記·曲禮上》:「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 試譯:” When five persons sit together, the eldest must have an extra-seat of the square-weave-mat.” (其中 persons 或意通 people,即「民人貟」或「人員」的複數形式;square-weave-mat 意通 seat)。這個記載很可能表達出周代古早的禮制 (legislation) 中,尊長通常被安排了異於ㄧ般席位的特別席位之習俗。如果從這個「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的概念及篆文「席」字表現出「ㄧ席 20 巾」的數字關係來看,也就可能有「一席 20 巾、可容 5 人」的席位制度,那麼換算出來便可知:在周秦的禮制中,單人席位的單位面積可能就相當於「4 巾」大小。
此外,從形音義三方面來看,漢字「廝」與「席」可能相關,有共聚在ㄧ席的親近關係之意,造詞如「廝守」、「小廝」等,而「廝」中的符號「斤」有「併」、「近」之意,「其」則有「集」、「收」之意,也都顯示出「廝」字帶有的「親近」或「親密」的含意。
再則,由「席地而坐」ㄧ詞可知,「席」字除了可能和 English 的 seat ㄧ字系出同源,也可以作爲動詞使用,表示「坐」的意思,所以可能也和 English 的 sit (直譯即「席坐」,或是通過「sit = 雙i土 = 雙丶丨土 = 雙亻土 = 雙人土 = 人人土 = 坐」轉換單一的漢字「坐」) ㄧ字系出同源呢!此外漢字「坐」在古代也有一個看似「夕土」上下組合的字形,若以「夕土」兩字的起音組合來發音,也很接近 sit 的發音,會不會那其實是古代的一個形聲 sit 之類拼音文字的語音漢字呢?頗爲耐人尋味!(P.S. 參考【附圖一:席、蓆、坐、座等字形演化】)
由上述分析便可以解釋,爲何 English 的 site 一字在建築設計的語言中也有「建築基地」的意思,因爲它可能通過 sit 與「席坐」的橋接關係而衍生出「座落」、settle 及「設置」(set) 等含意,有時又被譯作「配置」,而所謂的 site plan 也就常常與「配置圖」、「配置平面」或「配置計畫」、「基地配置」、「基地計畫」等類似字詞同義了。
從象形字來看,其實「席」和「坐」的細部意義本來不太一樣。「席」是席地而坐、直接坐在地上的薄蓆或薄墊;「坐」則可能是坐在高度較高的土台、土墊或台階上,類似 stadium (席台殿、席台場、體育場) 或 stage (席台舉、席台級、舞台) 的形式,所以台閩語「坐」字的發音 zé 纔會那麼接近「階」字的發音。換句話說,有可能本來「坐」的概念和「皆」、「偕」、「階」、「坒」、「陛」 ㄧ系列的漢字密切相關,也和古人所謂的「平身」及「平起平坐」、「高不成、低不就」、「高階」與「低階」、「高級」與「低級」等「階級概念」的來源相關。亦即,漢字文化的古人可能曾經以坐在同一個高度的台階或階級來象徵彼此身份地位相當或平等呢!(P.S. 參考【附圖二:「席、蓆、坐、座、坒、陛、皆、偕、階」等字形演化】)
【附圖二:「席、蓆、坐、座、坒、陛、皆、偕、階」字形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