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斜槓生活:跨域青年串連,共創富里多元生活新想像

2019/10/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近年,青年返鄉和地方創生形成一波熱潮,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打拼,原因不盡相同,然而,懷抱熱血踏上回家之路不足以成事,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才是關鍵。回家面對的是一場扎扎實實的生存戰,畢竟,剝去理想的外衣,滿腔的熱血很難填飽肚子。
在鄉下,能選擇的職業有限,有些人回家繼承家業,有些人務農,也有少數嘗試在家鄉發展新事業,從事創新與再造,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台灣東部,類似的青年返鄉和移居故事從未間斷。
如何讓更多人根留家鄉?或許對於返鄉青年而言,找到自己的舞台,在家鄉成就夢想,實踐在地美好生活的想像才是關鍵。究竟要如何做到呢?花蓮富里,一個別具風情的里山聚落,故事正悄悄上演。
富里空拍照。圖片來源:富里983粉絲團
有工作才有生活,有生活才有文化,有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留下

斜槓思維,返鄉青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態度

在花蓮富里,幾乎每位返鄉青年都身兼多職,身懷不同絕技。「在鄉下不像都市一樣可以專業分工,沒有人力,什麼東西都要自己來,什麼都要學,久而久之,就什麼都會了。」富里有機米品牌「天賜糧源」的創辦人鐘雨恩說道。
除了負責「天賜糧源」品牌的推廣外,鐘雨恩同時也是富糧稻米運銷合作社的理事主席以及富里音樂節的總召,是村里的斜槓青年代表。一轉眼,回到家鄉近9年,鍾雨恩從組織對土地有相同理念的農友開始,慢慢將觸角往外延伸,開始號召富里其他青年做不一樣的事。綠禾體驗農家的金佩茹、磚窯居的徐尉傑、邊界花東民宿及鳳成商號的陳律遠、陳宣帆兄弟,一個拉一個,慢慢組成「富里983」的核心團隊,共同籌劃穀稻秋聲-富里山谷草地音樂節。
「富里983」每位核心團隊成員也都不只有一個職業和身份。像是鳳成商號的經營者陳律遠,白天是種植稻米的農夫,在田間走跳,晚上則回到自己經營的空間「鳳成商號」,擔任咖啡師。這個空間也反映了陳律遠的多元身份和興趣,不僅是在地農產品展售中心,也是咖啡廳兼鎮上的藝文活動中心。
「為什麼鄉下不能有文青咖啡廳?如果沒有,那就自己創造一個吧!在鄉下生活,不一定就得犧牲生活品質。」對家鄉美好生活的想像,讓陳律遠藉由所學及創意,打造出自己喜歡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不僅乘載了他的生活理想,也乘載了富里返鄉青年之間的情誼。「富里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我希望能打造一個舒適的空間,讓返鄉青年晚上也能有地方可以好好放鬆交流。」陳律遠笑著說。
藝文複合空間-鳳成商號。圖片來源:鳳城商號臉書
而身為三寶媽的富里媳婦金佩茹,原本是個連大灶都沒見過的台北囝仔,在唸研究所時,因緣際會來到羅山做田野調查,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就這樣移居落腳富里。現在的她,不僅可以熟練的用大灶生火煮菜,也順利接手婆家的泥火山豆腐體驗事業。「不會就努力學,沒有學不會的事。」在和夥伴籌辦音樂節的過程,金佩茹白天接待泥火山豆腐農事體驗的客人,晚上回家也不得閒,小孩入睡後,就開始「富里983」社群小編的工作。「由於懷孕的緣故,沒辦法跟其他人到處跑,只好在電腦前幫忙寫文案。原本也不知道要寫什麼,後來就當作寫日記一樣,嘗試紀錄富里發生的大小事,沒想到越寫越有成就感。」
正在解說如何製作泥火山豆腐的佩茹。圖片來源:王翠菱
不論是從離家到返鄉,從異鄉到落地移居,對於富里的關懷和熱愛,讓這群青年秉持「斜槓思維」和「不會就努力學」的學習精神,不停的實驗、學習和成長。

都市累積的經驗和本事,成為返鄉生存戰致勝的武器

一開始帶著熱情返鄉,常常要「從零開始」,蹲點一段時間,才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過去在都市累積的經驗或學習專業,自然地成為富里返鄉青年在地方生存的重要武器。
國立大學化學系畢業的徐尉傑,不同於班上多數同學投入科技業,畢業後毅然決定返鄉,協助父母打理磚窯居民宿。化學專業背景的他,將所學知識應用結合當地生態,開發新商品,利用園區種植的香草植物,萃取精油,製作米糠皂等商品,設計DIY體驗,為民宿引進多元經營方式。
而熱愛咖啡的陳律遠,曾於台中學習手沖咖啡,回到家鄉後,將咖啡食味精神帶入米食推廣,從稻米品種、脫穀到烹煮,嘗試各種煮飯器具和方式,致力研究如何煮出最好吃的米飯,讓自家栽植的米能呈現百分百的風味。
稻農兼咖啡師的陳律遠及太太。圖片來源:王翠菱
想在家鄉站穩腳步,在都市生存的本事不可或缺。過去在城市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富里返鄉青年發展新事業重要的養分,跨域串連,將逐漸凋零的傳統產業注入新思維,展現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串連資源,「打群架」思維取代「單打獨鬥」

一場音樂節的舉辦,讓點頭打招呼的鄰居,成為並肩打拼的創業夥伴
每年金黃稻穗收成時,是富里最熱鬧、最具活力的時刻。 藉著舉辦穀稻秋聲音樂會,富里983團隊的年輕人集結了富里農家的亮點,手打棉被、泥火山豆腐、部落體驗等,共同行銷、合作,用團隊力量擴展地方品牌價值,每個農家都能發亮並匯聚成一股力量,村民之間的情感也更為緊密。
穀稻秋聲音樂節至今邁入第五年,原本在富里各自發展的青年,現今已是情感緊密的創業夥伴,而長輩們和外地工作的青年也藉著音樂節回鄉團聚,甚至有喜愛富里的外地人借著一期一會的音樂節,回到富里與地方好朋友相聚。
一場音樂節,凝聚了在地情感,集結了富里的美好,同時帶動地方的生氣與生機。
圖片來源:富里983粉絲團

眾人齊心,打造家鄉未來願景

「希望更多人感受富里的魅力,來當真正的富里人。當有更多人留在富里,地方發展就有更多的可能性。」聊到對富里的願景,幾乎所有受訪的富里返鄉青年都不約而同地提及。他們懷抱對風土文化的深情,在山海之間,凝聚串連,利用不同的專業技能以及創新思維,共同努力打造有工作、有生活且有文化的理想家鄉,期盼吸引更多人來當富里人。
對他們來說,回家的理由很單純,不僅想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更希望在喜愛的家鄉土地上找到甜蜜生活,而這股溫柔的想望和對故鄉的認同,引領他們共同奮鬥前行,寫下花蓮富里農村美好故事一篇又一篇。
    楊昌儒 Kira Yang
    楊昌儒 Kira Yang
    熱愛創新及永續發展,現為左手寫Code右手寫字的斜槓工作者。喜歡探索新奇事物、認識有趣的人、旅行、攝影和下廚。歡迎來信聊聊:[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