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午餐的資本主義世界

2017/08/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哪一天疲累的下班途中,行經一家港式餐廳,突然心血來潮,點了一道杏苞菇滷豆腐,配上一碗白飯也就是一餐豐盛的個人「晚宴」。咀嚼當中我腦中不時閃過香港的一景一物,滷汁的美味就似深水步地道的老香港風情;耳中更幻想出周圍環境皆是廣東話包圍的「美妙環境」,只能說那晚我選擇港式飲茶,竟給我些小小的靈感。

 

[caption id="attachment_44220"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Photo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是什麼樣的靈感呢?美食天堂香港就是以食物麻痺每一位旅人的眼睛,除了品嘗一家家當地人或遊客也會吃的餐廳外,我們似乎不曾想過美食背後所隱藏的資本主義世界,當我們看不到港人在資本主義下生活的無奈及痛苦,似乎也看不到食物所給我們的比較心理。我們往往認定比較心理是經過強烈地青春期社會化後才開始的,但真實是怎樣呢。其實我們早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用食物來暗中較勁,如果你同我有以下的共同經驗,表示你也是正常人,至少我們都真實地用食物表達純真的比較想法。

 

[caption id="attachment_4422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Photo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國小一年級,剛剛脫離短暫脫離家庭溫暖的苛護,將心中對失去苛護的不安感投射到中餐上。那時能夠獲得中餐的方式也以下三種,第一是中午打鐘時衝到校門口,一對稚幼的雙眼尋找父母的背影,希望他們手中提著你期望已久的便當,不管是親手做的亦或是買的,拿到手的那一剎挪,就似戰場上殺了一個戰俘的頭,興奮地向旁人炫耀。這時就會跑回班上嘲笑用乾癟癟的抹布從教室陰暗角落蒸氣箱拿出帶有淡淡臭味地鐵便當,看得其他人的便當菜因為隔夜飯菜再蒸過而發黃,就會拋出鄙視的斜眼。其實自己便當裡的飯菜及肉也許都不及那個蒸便當的人,卻免不除心中陣陣地驕傲。

 

第二種就是但不知從何開始,班上突然有人跟外面訂起披薩來,負責訂披薩並發放的那個人頓時成為班上的王,每個人都好尊敬他,但只到現在我才想到,他不就是個跑腿的嗎,用現在的術語,就是團購發起人嗎!也不知道那個他現在有沒有發揮他的專長去做直銷呢?

 

[caption id="attachment_44225"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Photo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第三種最炫,我想也就是因為學校的大人總認為我們因為要發育,不能隨便亂吃,想出一套叫做「營養午餐」的東西,老師一直以為一個月794就可以吃飽飽,長壯壯。現在想起,那真是小學生資本主義的啟蒙最好的教材,翻翻報紙,多少我們心中仁慈的校長都因為營養午餐成為階下囚。每到中午11點27分就有5個有特權的學生,飛快衝到大川堂的標籤區,將班上當日的「伙食」給搶下,並不忘途中自己先幹一根雞翅或雞腿,回到班上還會裝作若無其事。老師當然都希望每個學生都可以訂營養午餐,因為這樣他也可以吃免費的午餐,原來天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只是這些事都是長大了才知道。

 

也許現在大了,我們不比食物了,卻換另一種形式來比較,我們比誰的女友或男友比較漂亮或帥,我們比誰賺的錢多,誰有車有房,我們往往認為比較式長大了才從心中產生的不足,但如果仔細想想,小學的午餐,卻是現代社會恐怖的縮影,你說呢,你的午餐是什麼呢?

 

[caption id="attachment_442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Photo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林采翔
林采翔
一個從小患有妥瑞氏症,在彰化度過童年,於台北經歷青春期,直到現在內心都一直長不大的男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