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論|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反抗資本主義時間的可能性(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字/黃祥昀
編輯/黃郁齡

前言

2019 年 5 月院線正式上映蔡明亮新作《你的臉》,曾把電影帶進美術館的他,這次反倒將比較常出現在美術館的影像類型帶回電影院。全片以 78 分鐘特寫的長鏡頭捕捉 13 張臉,這部片完全沒有劇情,只有純粹地凝視。本文將著重分析蔡導早年的經典作品《你那邊幾點?》(2001),解析貫徹於蔡明亮作品中的不變追求──「時間」。

raw-image

電影的時間,社會的時間──當「時間」本身變成一個議題

《你那邊幾點?》描述兩位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台北的孤單人物。男主角小康來自底層階級,平時在台北車站天橋上賣手錶維生;湘琪則是一位來自中產階級的女性,準備前往巴黎旅行。湘琪在出國前一天,湊巧跟小康買了一支手錶。

在此之後,雖然他們再也沒有遇見過彼此,但兩人的生活卻離奇地關聯在一起,小康也莫名地想念湘琪,瘋狂地把台北的時鐘調成巴黎的時間,並且開始熱衷跟法國有關的事物。在此同時,湘琪正在巴黎漫無目的地遊走,並遇到一些不順遂的情事。

透過這部電影,我想探討電影的時間在什麼程度上反應出社會現實中的時間概念,以及電影如何反抗資本化與異化的社會時間。選擇《你那邊幾點?》的原因是這部片既討論社會時間,像是異地的時差,也透過敘事的設計,使得兩位主角的生活狀態對社會時間具有某種反身性。

在敘事上,這部片描繪了當代台灣社會中不同型態的時間,像是異化的時間、消費充斥的時間以及孤獨地生活在不同時區的個體。另一方面,這部電影也使用了「電影中的電影」的手法,《你那邊幾點?》引用法蘭索瓦.楚浮的《四百擊》(1959)。在電影的時間結構與形式上,這部電影也呼應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時間-影像」的概念,因為《你那邊幾點?》不但透過「碎片化的空間」呈現時間的開放性,也因為電影繞在現實、夢境與想像之間,使「時間本身」變成一個議題。[1]

raw-image

本文的第一個面向聚焦在討論《你那邊幾點?》在哪種程度上反應台北進入後工業時代的社會時間。後工業社會指的是社會的政治經濟系統聚焦在資訊、服務等抽象的產品上,而非以往在工廠中的生產與製造。[2] 簡言之,就是聚焦於經濟的商品生產脈絡,包含人力本身的商品。

後工業化的時代的時間既是線性的又是非線性的。一方面全球化,使時間變成統一的時間,時鐘就是標準化時間的代表,同時標準化的線性時間也是使全球資本市場成為可能的重要機制之一。另一方面,跨國企業與傳播媒體,帶來高度的資本流動、勞動流通,並形成一個巨大的財經網絡,標示著晚期資本主義時間是一種非線性的網絡。為描述後工業化所產生的時間概念作為一種社會批判,本文將援引社會學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的「景觀社會」與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提出的「控制社會」作為詮釋《你那邊幾點?》的框架,分析電影中有哪些元素呼應到上述概念。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8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Thumbnail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Thumbnail
獲國際各影展獎項的電影《瑞士鐘錶師》是一部描述在十九世紀末期,工業革命興起,時間測量技術普及,改變了歐洲瑞士製錶小鎮的樣貌。在小鎮上有四種時間,其中工廠的時間最為緊湊,資本家與廠長不斷的壓榨勞工的可用時間,就深怕被浪費,在這樣環境下的勞工逐漸有不同思想中心,產生出無政府主義的新浪潮。
Thumbnail
獲國際各影展獎項的電影《瑞士鐘錶師》是一部描述在十九世紀末期,工業革命興起,時間測量技術普及,改變了歐洲瑞士製錶小鎮的樣貌。在小鎮上有四種時間,其中工廠的時間最為緊湊,資本家與廠長不斷的壓榨勞工的可用時間,就深怕被浪費,在這樣環境下的勞工逐漸有不同思想中心,產生出無政府主義的新浪潮。
Thumbnail
這是一本相當孤獨而且自言自言的小說(XD)。我想這也是七◯年代中後期出生的這一代,在此刻走進中年之時,對時代發出的一點聲響,也許不是那麼鏗鏘有力,但用這樣自言自語的方式,與世界末日的孤獨對抗著:對未來再沒有心力有諸多擁有希望的想像,至少還要有一點力氣與之對抗!
Thumbnail
這是一本相當孤獨而且自言自言的小說(XD)。我想這也是七◯年代中後期出生的這一代,在此刻走進中年之時,對時代發出的一點聲響,也許不是那麼鏗鏘有力,但用這樣自言自語的方式,與世界末日的孤獨對抗著:對未來再沒有心力有諸多擁有希望的想像,至少還要有一點力氣與之對抗!
Thumbnail
試想看看,如果你現在可以搭乘時光機,來到40年後的台灣,那時候的場景如何呢?且讓本文透過目前推測出來的數據,來模擬出可能的世界... 走出捷運站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呢? 既然沒了店面逛街人潮,旁邊的牆壁廣告也不是那麼興盛了... 難道大家都進入元宇宙了嗎? 以前小時候看過一段有趣的對話...
Thumbnail
試想看看,如果你現在可以搭乘時光機,來到40年後的台灣,那時候的場景如何呢?且讓本文透過目前推測出來的數據,來模擬出可能的世界... 走出捷運站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呢? 既然沒了店面逛街人潮,旁邊的牆壁廣告也不是那麼興盛了... 難道大家都進入元宇宙了嗎? 以前小時候看過一段有趣的對話...
Thumbnail
《超越無限兩分鐘》是一部日本低成本手機電影,但卻被選為池袋東寶電影院開幕的首映作品、並在金馬影展打敗《異變者》以日片拿下觀眾票選第三。故事以京都一間咖啡廳中的店長無意間發現自己家中的螢幕可以跟未來兩分鐘咖啡店的螢幕有所連結。自己可以跟兩分鐘後的自己透過螢幕互動,而引發一連串非日常經驗。
Thumbnail
《超越無限兩分鐘》是一部日本低成本手機電影,但卻被選為池袋東寶電影院開幕的首映作品、並在金馬影展打敗《異變者》以日片拿下觀眾票選第三。故事以京都一間咖啡廳中的店長無意間發現自己家中的螢幕可以跟未來兩分鐘咖啡店的螢幕有所連結。自己可以跟兩分鐘後的自己透過螢幕互動,而引發一連串非日常經驗。
Thumbnail
〈電影筆記〉數十年之探索,如何交會台灣電影的某種夢想,以一種影像實踐與自然造化的關係思索,以一種可能的東、西哲思橋樑,形成跨文化精神共振可待開拓的一頁…
Thumbnail
〈電影筆記〉數十年之探索,如何交會台灣電影的某種夢想,以一種影像實踐與自然造化的關係思索,以一種可能的東、西哲思橋樑,形成跨文化精神共振可待開拓的一頁…
Thumbnail
圖片來源:高雄電影圖書館 忘記從那裡聽過一個小採訪,時代變遷,明明有各種影像的進化產品,為何電影院的需求一直沒有消失,正是因為"人們需要作夢(白日夢)"無論日子過得如何,總會有一些時候,寧願花兩三個小時,能夠躲進一個空間,在座的每個人也都有相同需求時,會讓自己的罪惡感減少一點,給予自身任意想像,放
Thumbnail
圖片來源:高雄電影圖書館 忘記從那裡聽過一個小採訪,時代變遷,明明有各種影像的進化產品,為何電影院的需求一直沒有消失,正是因為"人們需要作夢(白日夢)"無論日子過得如何,總會有一些時候,寧願花兩三個小時,能夠躲進一個空間,在座的每個人也都有相同需求時,會讓自己的罪惡感減少一點,給予自身任意想像,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