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血緣天性,相信每個父母都愛孩子,因此在與孩子互動時,總認為自己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往往卻面對了孩子不聽話甚至頂嘴叛逆的對待,在挫折沮喪之餘難免會困惑:「到底我的孩子有什麼問題?」 其實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我們輕忽了在時代變遷中父母的角色也從「自然而然具有的身份」變成必須學習的專業,的確,正如同作者所說的,親職是後天學習而來的技能,因為孩子身處的環境與我們小時候成長背景早就截然不同,現代孩子面對的困境與煩惱也與我們當年不同,所以我們必須認真重新學習與孩子相處互動的模式。 作者原本是企管專家,多年前他為企業組織的管理與溝通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工具──「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提醒大家,以找出罪魁禍的態度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而是要問對問題,要提出可以具體進行下一個步驟的問題。 其實多年來我一直主張父母對孩子要多用點心,這個心是「心機」的意思,要用對待重要客戶或者老闆的心情來思考,因為我發覺許多父母總是以最不經大腦、脫口而出的話來跟孩子對話,反正他們不像客戶也許會跑掉,他們也不是老闆會把我們炒魷魚。 美國南方有一句俗諺:「不要嚐試教豬唱歌!因為豬會不高興,你也會很累!」在真實世界我們當然不會去教豬唱歌,但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明明我們知道這時候跟孩子講這些話沒用,我們還是要說,明明我們講了又講,每次都沒用,結果我們還是用一樣的方式在罵?有沒有覺得,我們就是那個諺語所說的人嗎? 假如一個人反覆用一模一樣的方式操作一樣東西,卻希望有不同的結果,我們大概會認為他一定是瘋了,那麼我們又如何能認為自己「總是」很理智的在跟孩子溝通? 現代的父母親真的是一件全年無休的高難度工作,也需要我們像是面對職場的挑戰一樣,去找到適當且有效的工具來協助我們,這本「QBQ的教養」提供了許多關鍵的原則,也有具體的範例,只要我們看了,並且嚐試著在生活中使用,相信對於每個父母親以及孩子都有非常立即且顯著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