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年輕一點的勇於嘗試,也不要老了之後無路可選

更新於 2021/07/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Alexander Schimmeck on Unsplash
昨天聽了一個Podcast,內容是關於人生迷惘,主持人說迷惘的時候就盡量的去嘗試,而不要一直說著迷惘,但什麼都沒有做(她還說不知道人生有什麼好迷惘的?但確實人生就是有很多令人迷惘的事)
我想是因為她是一個勇往直前的人,想要什麼就去做,所以也不會有覺得後悔的時刻。

節目主持人本身是一個將近快要50歲的人,提到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如果不在年輕一點的時候去嘗試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當你到四五十歲的時候,會更難轉到新的跑道。
工作有熱情還是會心力耗竭
她分享了自己42歲時的一個工作耗竭經驗,即使是一份感到有熱情的工作,還是從28歲到42歲之間有過四次覺得迷惘或很ㄙㄧㄣ的時候。
這時候她去嘗試了一個高空導遊的工作,就是需要中英文和旅客介紹景點的工作內容,然後在所有的應徵者中她是年紀最大的,最後被刷下來的原因是因為體力。
回頭發現身邊的還是最愛
雖然她很不甘心是因為體力的關係被刷下來,但是她同樣的也覺得做這個工作似乎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反而心甘情願地回到原來的領域持續在工作到現在,也是因為有這個經驗,才會知道適合自己的,其實還是在身邊。
這個經驗讓我很有感觸的是,之前一直提到人生迷惘的時候要去嘗試,因為嘗試了,你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堅持下去,而堅持了一段時間,才有機會變成熱情。

在去英國唸書前的心理師工作時的我,也是這樣的狀態,我看不到未來自己的樣子。
當時雖然工作才兩年多,但從實習開始遇到的各種接案和職場上的許多事,有些認識我更久的人也知道,還有曾經肉身救過自殺個案的經驗。
看不到未來自己的模樣
在搶救完個案的隔天,我認真開始思考,這是我未來想要做的工作嗎?我知道未來的工作我看得到未來二十年自己的樣子嗎?
我知道我想要做一個助人者,可是當時的工作或生活狀態,都完全不是我想持續的。
我沒有答案,但心裡有兩個聲音,第一個是我應該要好好的累積諮商心理師的經驗,另一個是我還有沒有什麼更想去做的事?
我聽從了那個有什麼想去做的聲音,決定去英國唸書,之後也因為其他的機會留在英國工作了幾年,我還是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要繼續做心理師的工作,只是想看看在英國的這段時間可以找到什麼?
助人的思維無所不在
結果在工作的過程中,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還是「幫助別人」,反而不是銷售賺了多少錢,達到多少業績,甚至在之後的工作一直想做教育訓練。我想也都來自於心裡依舊有這份助人的熱誠。也是這份熱誠,在去年疫情發生的時候我決定要搬回台灣,因為我的決心更加明確了,知道自己要往什麼路上走。
即使這個經驗花了我快五年的時間才確定,但這個過程中我還是試了很多以往沒有的經驗,比如彩妝、行銷和精品的工作,也確實有學到不同的技能,這些經驗也不會是浪費。
雖然我常常會說不管幾歲都不要害怕幾歲去嘗試,但現實是當你年紀越大,勇氣和膽子反而隨年紀變小了,剩下的害怕比勇氣還多。
未來的路還可能會變嗎?我也不知道,可能會可能不會,至少是不後悔的人生過程。如果有改變,就之後再來看可以怎麼調整,至少在每個摸索的過程中,我對自己很誠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Podcaster|中英翻譯,在不同的生涯探索過程中,發現分享的正向力量是很大的,透過生活中的經驗還有身邊的人教會我的事,寫成我的心的,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Podcast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或收聽我的 podc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了職業婦女麗芬姐在面對退休時的迷惘與困境,以及如何選擇迎接不同生活的選擇。她以自己的故事鼓勵讀者培養喜歡的事情或技能,慢慢建立社交圈,並找到新生活的重心。文章以個人真實故事為主,鼓勵、啟發讀者。關鍵字包括:職業婦女、退休、生命意義。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當進入30歲這個人生階段時,許多人會感到職涯焦慮與困惑,對未來產生懷疑。本文探討了30歲左右人士在職業路途中的迷茫,並介紹了職涯諮詢如何透過深入自我探索、性格評估和價值觀釐清,協助個人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一直在思考退休之後到底要做什麼呢?聽到50+Talk的podcast-方識欽:3個處方,預防50歲後易發生的人生空乏症,節目中提到,50+後的人生,學習的方向最好是輸出,因為像記憶這種輸入的學習方法,容易產生挫折感,所以最好是去創作,例如:寫作、繪畫等等,把自身的經驗透過創作的方式輸出,在分享的過程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了職業婦女麗芬姐在面對退休時的迷惘與困境,以及如何選擇迎接不同生活的選擇。她以自己的故事鼓勵讀者培養喜歡的事情或技能,慢慢建立社交圈,並找到新生活的重心。文章以個人真實故事為主,鼓勵、啟發讀者。關鍵字包括:職業婦女、退休、生命意義。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當進入30歲這個人生階段時,許多人會感到職涯焦慮與困惑,對未來產生懷疑。本文探討了30歲左右人士在職業路途中的迷茫,並介紹了職涯諮詢如何透過深入自我探索、性格評估和價值觀釐清,協助個人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一直在思考退休之後到底要做什麼呢?聽到50+Talk的podcast-方識欽:3個處方,預防50歲後易發生的人生空乏症,節目中提到,50+後的人生,學習的方向最好是輸出,因為像記憶這種輸入的學習方法,容易產生挫折感,所以最好是去創作,例如:寫作、繪畫等等,把自身的經驗透過創作的方式輸出,在分享的過程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