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壓力大人比較容易理解,至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們進入青春期的叛逆,還有在身體急劇成長下的惶恐與尋求同儕認定的人際關係課題,以及最顯而易見的升學壓力,不過,對於小學生的壓力,恐怕許多家長就無從的會了,總是覺得他們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上課學才藝,無論何時何地總在大人的呵護看顧之下,那裏會有什麼煩惱?因此若家長知道據統計,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小學生曾經想過要自殺,到了中學比例更高,居然有三分之一以上,更可怕的是,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曾經採取過行動,自我傷害。 這些年也不時有就讀明星高中,學業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自殺,所以如何協助孩子舒解壓力,恐怕比一昧只逼迫孩子成為各種表現都很優秀還來得要重。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中,壓力是無所不在的,有很多時候外在環境,的確是我們無力也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與心態,除了學習與壓力共處,將壓力視為挑戰,甚至是生活的一部份之外,也要積極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壓力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 首先是父母親自己本身的價值觀與態度要先做檢視,是否在不經意地言談中對孩子有太多期待,或許是他們壓力的來源。此外,要讓孩子了解考試考得不好,老師的指責,同學的批評,都不是世界末日,生命有多元的價值,往往被壓力所困住的人,常常源於陷入單一的價值觀,不知道人生還有別的可能。 此外,面對中長期的壓力,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來舒解,比如定期運動,常常接近大自然,以及透過音樂的欣賞。運動時會產生腦內啡及血清素,對當下的壓力與情緒改善有非常立即的效果,此外血清素與腦內啡對學習與認知功能也很有助益。至於接近大自然,大概是最沒有門檻也沒任何副作用的舒壓管道了,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從自然裏獲得心靈的平靜,另外,選對音樂也可以讓孩子精神放鬆。 對於孩子來說,課業或學習上的障礙,是很常見的壓力來源,因此要增進孩子的能力,以及協助孩子養成規劃事情安排生活的習慣,將無形的壓力具體化,然後化整為零,一小部份一小部份依續處理,當然,最好時常鼓勵孩子能夠面對問題,並且隨時解決難題。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教導他們心理學的「認知療法」,採取以下幾個步驟來面對壓力,首先是「你這麼想,有沒有客觀證據?」再來是「即使有了證據,事情有沒有其他可能?」最後是「若真的是如此,會有多糟糕?」用理智且具像的方式把無形的壓力攤在面前,通常壓力就可以被處理與承受了。 身為父母要從孩子生活中透露的蜘絲馬跡來了解孩子是否陷於壓力中,不要一昧鼓勵孩子追求優異表現反而失去了孩子精神上與身體上的健康,真的,讓孩子懂得舒解壓力,在這個這麼容易憂鬱的時代中,是一件比優秀還要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