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曉樂 收藏攝影/艾莫西、張硯拓 有一部片,我從小到大看了不下十次,它是 1992 年上映的《家有囍事》,如今在電視台無意轉到,也能從切進去的分秒不痛不癢地接著看下去。雖然張曼玉所飾演的「好萊玉」也教我動情,但真正入我心水的是吳君如所飾演的常滿之妻——程大嫂。雖以現代觀點,《家有囍事》實在是古典得叫人有些尷尬:程大嫂因久婚,漸成所謂糟糠妻,有一幕:程大嫂一頭髮捲,汗毛圈在嘴唇外圍,攤著報紙在屙屎,堪稱影史經典。丈夫常滿在外找了情婦 Sheila,Sheila 侵門踏戶討名分,程氏不得不出走,為了生計,她選擇下海到卡拉 OK 伴唱,卻因「賣相不佳」而乏人問津。經一番改造,從下堂妻搖身一變,上了「酒店極品」的位。 老實說,即使一頭羽毛剪、平口露肩正紅洋裝,程大嫂仍距國色天香有數步之遙,但,正是她臉上的心無愧色,徹底驚艷了那時也許還寫不好「驚艷」二字的,童稚的我。那時我可能八歲、九歲上下,多少從長輩的話語間,明白到一個歪理:若一個女人讓人見了就想笑,那這女人必定有些可鄙的成分。但程大嫂的角色在我的心頭磕碰出火花,我困惑,我著迷,原來人可以提供一種耳目的愉悅,如此乾淨,彷彿做人最重要者,無非逗你笑,討你開心。那時我尚未喜歡上這個演員,只是放在心底,看著《家有囍事》時就拿出來想一下。 之後《四個好色的女人》上了螢幕,吳君如扮演 Frankie,一個 Tom Boy,見她頂著側分上梳小油頭和細框眼鏡,手上輕佻地夾著一根煙,我又給這演員驚艷了。《家有囍事》的程大嫂因缺失女人味而失寵愛,但《四個好色的女人》中,中性扮相的 Frankie 卻是引人入勝。曾見網友回應,說這部電影讓她驚覺,吳君如的五官很是清麗,做男人模樣竟讓她有些動情。 大了一點,電視上開始播映「古惑仔」系列,我身邊的人,多喜歡陳浩南,談笑時還能隨興來上一段:我陳浩南出來混,今天能在銅鑼灣扛霸子,全憑三樣東西:夠狠、義氣、兄弟多!我卻不喜歡跟別人重複,於是掛念起十三妹。十三妹也許是吳君如扮相最「標緻」的一個角色,粉生生的臉皮,襯上她窄小的臉蛋以及裁出她挺拔身形的西裝,讓人正經地意識到,她若靜靜地不說上半句話,畫面也有了景深。很多人想到十三妹,老愛搖頭晃腦地學劇中人物評斷:洪興十三妹雖是女人,卻比男人更像個男人。這樣子的說法,請容我輕薄地說,實在是太辜負吳君如身上那調和得恰到好處的比例了! 對,正是比例,讓她不偏不倚地——落在光譜之外。我們常說要打破性別的框架,但實際能做到的時刻卻是少之又少,十三妹這個角色,也許尚未成功,但至少引起騷動,觀眾在看著十三妹時,很難不感受到心中某些對於性別的界線,因著她的舉手投足而有所進退。 有人說,演員如水,把吳君如倒進程大嫂裡,或者把她倒進十三妹裡,竟都能帶出好畫面。有時我們嫌棄一個演員,會說他演什麼都像在演自己,但這句話放在吳君如身上,倒像是拐著彎讚美,程大嫂是她,Frankie 是她,洪興十三妹也是她,她是天生的演員。 2001 年《愛君如夢》,吳君如、劉德華和梅豔芳領銜主演。劉德華飾演汲汲營營的舞蹈老師,吳君如則扮演阿金,一個市井小民,梅艷芳則是清冷高上、家大業大的張天娜。從名字的分配,便可知地位高低。劇中有好幾幕,阿金一臉神往地瞅著心儀的劉南生領著張天娜跳舞,臉上無怨無憎,一轉身她又給人端盤送菜,好支應學舞的龐大開支。我個人認為阿金這個角色,點出了吳君如作為演員的質素:她總是能為小角色支撐起大格局。我們見到阿金,心中並不會想起什麼嶔崎磊落的情感,但就是格外親切,我們心知肚明,最終劉南生並不會愛上阿金,但我們更知道,阿金並不會因此而感到憾恨,一如戲中天娜對阿金的評價:「妳這人真容易滿足」,阿金則搖頭晃腦地唱道:「做人就是這樣子嘛,贏了笑一頓,輸了不要哭」。 在此,必須岔開去談,吳君如演藝生命的轉折:她在 1996 年《四面夏娃》的慘摔。 我也忘記自己是在怎樣的場合找得此片的,八成是閒來沒事,又見是吳君如主演就不假思索地選來看了。也許是實驗性質太強烈,意向太尖酸,我又太安於港片的某種花好月圓的體裁(顯然這種安逸正是導演們試圖突破的),看到一半,受不了,關上螢幕,立即爬去電腦前查資料。 這部片的背景是:當時她厭膩了一再扮演諧星,且怕從此定型,開始挑剔劇本,整年都無戲可拍,她只好出錢做老闆,量身度造《四面夏娃》,叫好卻不賣座。她自己也愛拿這部片的票房來自嘲,說票房好慘。但,也是《四面夏娃》,逼出了吳君如後續的才智狂飆(順帶一提,此片讓吳君如走入各大影展,但當年《甜蜜蜜》鋒頭更健,也因為這番較勁,吳君如與《甜蜜蜜》的導演陳可辛擦出火花,開啟了近二十年的良緣)。吳君如不只一次在受訪時,告訴記者《四面夏娃》帶給她的迴響,此片掏空了她當時的積蓄,她不得不定靜思考後續的演藝人生:繼續做諧星,不是不可,但要如何讓觀眾屢屢看到她時,仍有莞爾一笑的心思? 一般的喜劇演員,在名利雙收之後,多半力求轉型,也許這是一種刻板想像,以為逗人歡笑,總比不上逗人流淚的高貴。吳君如倒是很戮力於喜劇演員的身份,甚至逆勢而上,把手上的籌碼一口氣提升到浮誇的境地——《愛君如夢》的隔年,《金雞》強勢壓境,這一回,吳君如挑戰的角色是妓女金如,明著談性產業的變化,暗地指涉香港的風雨飄搖,隨處一撈就是亮點,繁華得讓人無從措辭。由吳君如獨挑大樑,配角一字排開:劉德華、曾志偉、梁家輝、胡軍、陳奕迅、杜汶澤⋯⋯,讓人恍惚間有甜甜踏進銀河之感。這彷彿也在說另一則勵志故事,像是在給誰打氣:做配角累積久了,總能換到一次眾星拱月的奇蹟。 很多人愛問吳君如一個問題:哪個角色最像妳?她的答案是:都像。若不像她,她覺得自己也演不下去。吳君如非常努力,所有採訪過她的報章媒體,都很難不提到她的勤奮,她上台灣節目時,也必然慎重地使用普通話。凡人生低潮時,我屢屢想起一幕,是阿金在床上少女狀蹦跳,手虛托著一只空氣麥克風,她大鳴大放:「阿金努力,阿金搵得食(有飯吃),開不開心?我好開心!你開不開心?我好開心啊!」隨著阿金的大笑,我又想起初見程大嫂時,那種心中好像某根螺絲給人緊緊旋上的感受,想起那卡在胸臆間的疑惑與碰撞:難道逗人開心,真如此不值一提?真搆不上堂堂一門大學問?明明不是這樣的。博人眼淚很難,博人歡笑更難,而讓人笑中有淚花,不正好像在做滿記號的星圖上,忽地指出一顆前所未聞的小行星——這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在大笑過後,復對此人肅然起敬嗎? 每次見到電視重播舊片,總讓我在緬懷的同時,也驚醒地意識到,演藝圈真是一條險路,吳君如所陪襯過的紅花們,以各種方式,暫時或永久地離開這個場域。高處不勝寒,要如何在自己也容易失溫的處境下,仍長長久久地給人送暖。天啊,誰能不愛吳君如? ※ ※ ※ 吳曉樂,寫過書評若干、散文若干、小說一本,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征服言情小說。我始終深信,以作品的日常遠近,來區分一位作者的宏觀或深邃與否,均屬無效分類。廚房裡的刀具雖比不上槍砲彈藥,但作殺人用,也應是得心應手。我所盡的大小嘗試,就是為了談這樣一個信仰:所有的里程碑,都從日常生活小小的歪曲與扭斜開始。 ※ ※ ※ 【釀電影】2017年10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系列文章陸續上線!) 〈主編的話〉by 張硯拓 《和我們青春交會的那些神》專題 〈用一本剪貼本,預約了周星馳〉by 艾莫西 〈致青春那不知珍重的自己:有舒淇相稱的青春,我不孤獨〉by 陳太陽 〈雞雞的故事〉by 陳栢青 〈只有在青春歲月才能深刻投入的那種浪漫——談我的男神偶像〉by Lizzy Lin 〈「贏了笑一頓,輸了不要哭」——青春女神吳君如〉by 吳曉樂 〈我的電影啟蒙之路:從劉青雲到香港電影〉by Pony 〈孤單又燦爛的少年們〉by 神小風 《釀特務》2017 高雄電影節專題 〈土耳其哈扎飛電影藝廊短片精選——翻找社會底下的哀愁〉by Lizzy 〈哥倫比亞波哥大短片精選——兼具實驗與類型之美的鮮度乾貨〉by 雀雀 〈國際短片競賽單元——評審心得〉by 肥內 〈雄影短片節@光點華山【短片直擊,Short Film Fantasy】講座側記〉by 陳昀秀 《釀影評》專欄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歡快和刺激之餘,仍不免遺憾〉by 橘貓 〈《人生剩利組》——魯蛇普拉斯〉by 孫雅為 《釀短評》 〈追緝聶魯達〉by 陳昀秀 ※ ※ ※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