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史上的今天】8月24  中國作家老舍「自絕於人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966年的8月24日清早,北京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拉著他三、四歲孫女的小手,說:「爺爺要出去了,和爺爺說——再見——!」接著他就離開了家門,說是要去他的工作單位。

 

然後他就死掉了。

 

這個人是接觸中國現代文學一定會碰到的人物,老舍

 

他的心中完全是空的……他只看見護城河,與那可愛的水……他須到另一個世界裡去。在另一世界裡,他的恥辱才可以洗淨。

——老舍《四世同堂》

 

raw-image

老舍寫作身影

 

從「舊社會」到「新中國」

 

1899年2月,清國光緒皇帝展開戊戌變法的4個月前,在這個中共史觀的封建「舊社會」裡,老舍出生在一個旗人基層軍人家庭。隔年的八國聯軍之戰,聯軍攻佔北京,老舍的父親在守城時身亡。老舍度過了貧困的童年,九歲才在旗人富豪的資助下進入私塾讀書。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建立後,若不是考進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他的學業就得因經濟問題中斷了——而他也立刻在畢業後,以19歲的年紀,投入小學校長等工作職務,負起家庭生計。

 

老舍本名舒慶春,他給自己起的字是「舍予」,意思即「捨己」。這個拆開自己本姓的字,除了不忘本,也帶有種強烈的激情,就像為一整個時代賦名的「五四」一樣。和他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老舍自認深受五四運動影響,在日後的回憶中說:「『五四』給了我一個新的心靈,也給了我一個新的文學語言。⋯⋯感謝『五四』,它叫我變成了作家。」但已踏入職場而不是學運青年的他,其實有種自覺:他不在歷史現場。

 

老舍真正開始寫作,是在他1924年到英國擔任華語講師之後——3年前他便在工餘到教會的英文夜校學習英文——這段經歷也讓他確實離開了五四後不同思潮論辯、政局亦在變動中的中國。他如同在故鄉時一樣勤奮,閱讀了大量英文文學及其他英譯的西方名著。在開始創作小說外,老舍還協助了《金瓶梅》英譯本的翻譯……。

 

因為篇幅有限,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介紹只能從簡。總之,他憑藉才華、努力與機遇,從念不起書的貧苦小孩,徹底成為另一個「階級」。中日全面戰爭後,老舍拋妻棄子——其實很捨不得:在火車上,他甚至希望火車不要開,或者發生事故算了——到「大後方」,之後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專注於寫作及協會工作。這段期間,他與一位影響中國近代史甚巨的人物結為好友:後來的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二戰結束後,已是當時中國最重要小說家之一的老舍到美國講學。在中國內部劇變時,他又一次不在歷史現場。1949年12月,受周恩來邀請,老舍回到中共建立的「新中國」,回到他熱愛的故鄉北京。短短時間內,他就發表了大量作品,包括歌頌共產政權、獲得中國各界和多位領導人一致好評的話劇名作《龍鬚溝》。1951年底,北京市政府頒給他「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獎狀。

 

直到自己成為歷史,他再也沒有離開。

 

raw-image

文革時期批鬥照片

 

文化大革命・八二三事件

 

1966年8月底,文化大革命已正式開始了3個月,但這場風暴還未真正席捲到老舍身上。在此之前,儘管沒有加入共產黨,也因為政治風向中斷長篇小說《正紅旗下》的寫作,老舍還是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頭銜,仍頗受禮遇。他具體接觸的文革運動,就是開會、讀些文件「學習」,他還沒有碰過一個紅衛兵

 

老舍並不是沒想過加入共產黨,在他的話劇顛峰代表作《茶館》發表、卻又受到冷遇之後,他曾提過想「入黨」。但據老舍妻子胡絜青所說,在周恩來向他表示,希望具國際聲譽的他保留「黨外」身份、他的言論才能對黨有更大貢獻之後,他放棄了入黨申請。

 

其實,沒有周恩來勸退,老舍說不定也無法進入共產黨。1951年,經周恩來提名委託,老舍寫作了由毛澤東命名的《人同此心》電影劇本,後來審查時卻留住未用。據說這是中國「第一夫人」、中共中央宣傳部電影處處長江青的意見:「老舍自己就是個沒有經過改造的知識分子,他怎麼能寫好我們要求的劇本?怎麼改也改不好。」並不是所有中共領導人都喜歡老舍。

 

8月23日,因病剛出院沒多久的老舍便急切表示,自己要「參與學習」、不能「落伍」,他穿著體面乾淨的襯衫,到了他掛名主席的北京市文聯。而那裡已是文革批鬥大會的現場,主角是另一位作家蕭軍——但情況是人人自危。

 

你不「根正苗紅」出身不好、你不夠「左」、你是「反動學術權威」、你和美國有點什麼關係……各種理由都可以讓人遭殃。那些十幾歲的紅衛兵,連老舍是誰都不知道。她們是從附近一所女中來的少女,還以為「老」是對他的尊稱,根本不曉得這是他的筆名。但在她們的認知裡,老舍和其他被「揪出來」的二十多個作家、藝文界人士一樣,就是「反動學術權威」之類的黑幫份子,要被批鬥。

 

紅衛兵聽說在北京孔廟「破四舊」要燒戲服、道具,老舍等人被送上卡車帶過去。每個被整的人圍著火堆,跪趴著或彎著腰,後面是紅衛兵拿著皮帶、藤條、竹片,或揮舞著舞台道具的刀槍劍戟,輪番毆打,面前是燃燒的火堆,耳邊是批鬥的言詞、口號,連身旁一起被打的人都看不清。在這種情況下,老舍被打破了頭,用戲服的水袖臨時包紮,血還是整個滲了出來,濕透他的襯衫。

 

這時候,紅衛兵批鬥的唯一上限就是(基本上)不要打死人。因為打死了,表示批鬥對象的問題沒解決、沒清算,不能就這樣放過了。如果不是還有這樣的標準在,文革初期死去的人恐怕要再更多。也因為還有這樣的標準,老舍被有心保護他的人(但不敢明著出面)提前送回文聯。不過回到文聯,又是一批紅衛兵。他們看到老舍頭上包著水袖,說他奇裝異服,又開始一輪批鬥。當時,筆名草明的作家為了自保,還喊了聲「老舍把《駱駝祥子》的版權賣給美國」、說他拿了美金,老舍當場成為焦點人物。其實本來是沒有人要針對他的。

 

在多年以前,把一本小說名著的版權賣到國外,這有什麼不對的呢?但美國就是敵人,你就是壞人,就是「反革命」、「洋奴才」,是「牛鬼蛇神」。

 

raw-image

老舍和妻子畫家胡絜青合照

 

「自絕於人民」,連骨灰都沒有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一的上台去控訴。控訴到最傷心的時候,台下許多人喊「打」。我,和我旁邊的知識分子,也不知不覺的喊出來。「打,為什麼不打呢?!」……

這一喊哪,教我變成了另一個人!

我向來是個文文雅雅的人。不錯,我恨惡霸與壞人;可是,假若不是在控訴大會上,我怎肯狂呼「打!打!」呢?人民的憤怒,激動了我,我變成了大家中的一個。他們的仇恨,也是我的仇恨。我不能,不該,「袖手旁觀」。群眾的力量,義憤,感染了我,教我不再文雅,羞澀。說真的,文雅值幾個錢一斤呢?恨仇敵,愛國家,才是有價值的、崇高的感情。

……有毛主席給我們作主,我們還怕什麼呢?……

——老舍,〈新社會就是一座大學校〉,1951

 

23日深夜以後,老舍才被妻子胡絜青從派出所接回家裡。從中午後,他就什麼也沒吃了,但他完全沒有食慾。他被帶到派出所,還是在文聯的人怕他被打死,找藉口把他送過去的。

 

胡絜青重新為他包紮傷口,還怕他自殺把剪刀、繩子什麼都收了起來,看著他入睡,這才過了一夜。第二天24日一早,老舍還是堅持要去文聯,參與「運動工作」。催促妻子出門後,他也離開家裡,隨後失蹤。

 

據說失蹤時的老舍在太平湖邊坐了一整天。那裡距離67年前他出生的老城區很近。文革期間,太平湖已被填平,之後成為北京地鐵的一部分,再無遺跡。25日清晨,湖裡發現了老舍的屍體。

 

按照目前公論的說法,51年前的今天晚上,老舍投湖自盡。但根據《老舍之死:口述實錄》一書,至少有兩組人表示是自己為老舍打撈屍體的,而且時間點等許多細節,還和到場收屍的家屬對不上。老舍的死,留下許多迷團。老舍之子舒乙相信,老舍死前身上帶著很多紙張,在他投湖以前,他一定寫些了什麼。發現老舍屍體時,湖上就漂著那些紙。不過在他趕到現場後,那些「老舍遺書」已被收羅起來,隨即被官方的人帶走了。

 

事後,北京市文聯開給了舒乙一張證明:「我會舒舍予自絕於人民,特此證明。」自絕於人民,表示他是反動派,是反社會的自殺者,「自己割斷、斷絕與黨和人民的聯繫」。這在當時,是連骨灰也不能留下的。

 

老舍不是文革期間死去的第一個作家,但卻是最重要的一個。在老舍死後的第二年,經毛澤東審閱、姚文元署名的文章〈評反革命兩面派周揚〉中,除了周揚以外,亦把老舍、巴金茅盾等大作家列入「文藝黑線人物」與「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的行列。

 

raw-image

老舍與胡絜青之墓,左下為老舍側臉浮雕

 

文革結束後的1978,老舍「人民藝術家」的名聲立刻獲得平反。妻子胡絜青死後,舒乙將老舍象徵性的骨灰盒和母親葬在一起,就在當年火化他屍體的北京八寶山公墓。骨灰盒裡面有老舍的眼鏡、愛用的鋼筆、愛喝的香片茶,還有1966年留下的殘片血衣。墓牆上刻著:「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在墓上留下這兩句話,是老舍多年前的遺志,但在8月24日這天,從他離家到浮屍在太平湖這段時間,老舍到底還想了些什麼?寫過什麼?

 

「我愛咱們的國啊,可是誰愛我啊?」這是老舍《茶館》角色常四爺的喟嘆。老舍死前,心裡有沒有想起這句話呢?

 

 

延伸閱讀:

【閱讀史上的今天】還有人記得五四文藝節嗎?

【閱讀史上的今天】5月16日 文化大革命50週年

 

參考資料:

王德威《矛盾,老舍,沈從文  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

傅光明、鄭實《老舍之死:口述實錄》

關紀新《老舍評傳》

舒乙〈父親最後的兩天〉

王友琴〈老舍為什麼投太平湖自殺?〉

 

 


照片均取自網路。

撰文:洪崇德、宅編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重讀者的沙龍
94會員
186內容數
<p>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集資訂閱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出版品被讀者看見。成員包括社群行銷達人、活動規劃神手、資深雜誌編輯及龜毛讀者們。</p>
重讀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3/05
「爽片」其實是台灣電影觀眾的觀影文化,將不太需要理解劇情、以動作為主、聲光效果強的片子稱之為「爽片」。
Thumbnail
2018/03/05
「爽片」其實是台灣電影觀眾的觀影文化,將不太需要理解劇情、以動作為主、聲光效果強的片子稱之為「爽片」。
Thumbnail
2018/03/05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Thumbnail
2018/03/05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Thumbnail
2018/02/06
<p>他在門口掛了塊紙牌,上面一半寫著德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另一半是他請我媽媽用希伯來文為他寫下的「柏林高級裁縫及剪裁師。承做各種款式。款式新穎。價格合理。信譽保證。」一、兩天後,有人撕下寫著德文的那一半:我們無法忍受在這裡使用劊子手的語言。</p>
Thumbnail
2018/02/06
<p>他在門口掛了塊紙牌,上面一半寫著德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另一半是他請我媽媽用希伯來文為他寫下的「柏林高級裁縫及剪裁師。承做各種款式。款式新穎。價格合理。信譽保證。」一、兩天後,有人撕下寫著德文的那一半:我們無法忍受在這裡使用劊子手的語言。</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1949年,對中華民族是個分水嶺,一群人跟國民政府倉皇撤退到台灣,根本不知此去一別,竟長達40年,兩岸從此陷入對峙,不僅禁止人民往來,連書信都無法寄達。 這群只有10幾20歲的年輕人,多半被迫離開家人、隻身孤影,出生於1930年的何文德是湖北省房縣人,他發動一連串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 當年他為了幫忙
Thumbnail
1949年,對中華民族是個分水嶺,一群人跟國民政府倉皇撤退到台灣,根本不知此去一別,竟長達40年,兩岸從此陷入對峙,不僅禁止人民往來,連書信都無法寄達。 這群只有10幾20歲的年輕人,多半被迫離開家人、隻身孤影,出生於1930年的何文德是湖北省房縣人,他發動一連串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 當年他為了幫忙
Thumbnail
余英時教授是最有骨氣的中國知識人,來跟他學習如何讓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共存共榮
Thumbnail
余英時教授是最有骨氣的中國知識人,來跟他學習如何讓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共存共榮
Thumbnail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是涵靜老人行事的準則。上海官場建立的正義形象,為他在西北弘教贏得有形無形的資糧。辦報時期,正值白色恐怖,因為抗議政府的出版法,他在報頭標明:「無黨無派,獨立經營」,完全無視可能招來的後患。 Podcast連結:https://is.gd/z04gC6
Thumbnail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是涵靜老人行事的準則。上海官場建立的正義形象,為他在西北弘教贏得有形無形的資糧。辦報時期,正值白色恐怖,因為抗議政府的出版法,他在報頭標明:「無黨無派,獨立經營」,完全無視可能招來的後患。 Podcast連結:https://is.gd/z04gC6
Thumbnail
你知道「詩廢蓼莪」這個成語的典故由來嗎? 晉書<王裒傳>:王裒哀痛父親死於非命(父王儀被司馬昭殺害),未嘗西向而坐,以示不臣朝廷。….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涕流滿面,門人受業不忍,並廢<蓼莪>之篇。後因以「蓼莪廢講」、「詩廢蓼莪」為孝子對亡故父母的悲痛哀思。 2022.04
Thumbnail
你知道「詩廢蓼莪」這個成語的典故由來嗎? 晉書<王裒傳>:王裒哀痛父親死於非命(父王儀被司馬昭殺害),未嘗西向而坐,以示不臣朝廷。….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涕流滿面,門人受業不忍,並廢<蓼莪>之篇。後因以「蓼莪廢講」、「詩廢蓼莪」為孝子對亡故父母的悲痛哀思。 2022.04
Thumbnail
《白色畫像》是本跟白色恐怖有關的書,書裡的人物他們活過白色恐怖,卻從來不是主角,他們就像當時大多數的人,沉默的配合體制,不對體制發出質疑,所以好好的活了下來,賴香吟用三個小人物,清治先生、文惠女士和凱西小姐的一生來讓我們看到白色恐怖時期大多數人的模樣。
Thumbnail
《白色畫像》是本跟白色恐怖有關的書,書裡的人物他們活過白色恐怖,卻從來不是主角,他們就像當時大多數的人,沉默的配合體制,不對體制發出質疑,所以好好的活了下來,賴香吟用三個小人物,清治先生、文惠女士和凱西小姐的一生來讓我們看到白色恐怖時期大多數人的模樣。
Thumbnail
魯迅到底是用什麼心情來揮別舊中國的種種美好回憶呢?好奇的讀者請來讀這本「朝華夕拾」找解答
Thumbnail
魯迅到底是用什麼心情來揮別舊中國的種種美好回憶呢?好奇的讀者請來讀這本「朝華夕拾」找解答
Thumbnail
讀書可以明志。中國著名社會學者、人民大學退休教授周孝正,不經不覺已離開中國到美國定居兩年。他曾說過,「我的態度很簡單,我惹不起你還躲不起你嗎?三十六計有一句話叫走為上計。
Thumbnail
讀書可以明志。中國著名社會學者、人民大學退休教授周孝正,不經不覺已離開中國到美國定居兩年。他曾說過,「我的態度很簡單,我惹不起你還躲不起你嗎?三十六計有一句話叫走為上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