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流動的力量,而不是囤積的力量。

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湯瑪斯·費里曼《謝謝你遲到了》有感。

 

人類演化的歷史非常長,過去漫長的狩獵採集的時代,我們需要儲存卡路里,儲備食物,以備萬一捉不到獵物,採集不到野生蔬果之需。所以我們的祖先們,想出很多醃製、熏製、乾燥等等多樣化的儲藏保存方式。

 

到了近代,隨著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我們慢慢從「囤積」「儲存」食物,轉換成運輸、販賣、分享商品。在19世紀的美國,鐵路一條一條的開,在20世紀,公路一條一條的通,接下來的海空陸的運輸革命,將貨物一噸一噸的流動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包括我們父母、祖父母那一代的美援。

 

正因為運輸交通科技的革命,讓我們知道,囤積食品、囤積貨物,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一個家族的財力,「交易」本身,才具備經濟價值,如果是這樣,那在資訊時代的我們,為什麼還不擁抱流動的力量,還整天藏著掖著,怕自己的洞見被人偷學呢?

 

在過去,至少在30多年前,知識的儲存是非常有價值的。你會寫電腦程式,我不會,你就會得到工作。你有飲料的特別好喝配方,我沒有,你的產品就會大賣。你的服務具備特殊性,我不會,你的服務價值跟產值就會高過我。

 

但是現在不同。

 

在這個資訊一觸及有、關鍵字搜尋至上的現代,我們要求的是「知識的流量,知識的分享,工作的共同協作。」如同之前我寫過的文章〈MD5:美國國防創新管道〉就是如此。在這個產品需要多種不同專業人士整合的時代,單一領域的專業,無法因應複雜的服務、商品,以及解決方案。

 

比方說,如果美國國防部,或者國防相關企業,要開發一個可以迅速辨識對方是否有前科的智慧眼鏡,那他必然要召集一個具有法律人才(避免開發這種產品會牴觸基本人權)、寫程式的人才、軍警人員、獄政司法人員、行銷人才、生物辨識人才、專案管理人才的團隊,而這些跨領域,甚至在其專業領域中的人才,都必須要及時的把資料、知識互相傳遞,在這裡,任何「藏一手」的舉動,都只會讓工作效率更慢,失去領先潛在競爭對手的可能性。

 

應該這麼說,在這個傳播速度爆炸、資訊爆炸的年代,你所藏一手的「秘密」,在明天將不再重要。換句話說,必須讓「洩密」的速度,趕不上創新的速度。整個系統網路都再創新,就不用怕單一、甚至幾條線洩密。

其實不僅僅是知識流,經濟流也是一樣。

 

台灣上一代的人,非常有勤儉持家的觀念,所以有錢就絕對拿去囤不動產。其實一開始還好,有土斯有財,買了土地,持續耕種、產出,這對糧食供給,是有益的。但是隨著工商社會,錢都拿去囤房,這時候,就是有害了。任何不具備效益的囤積,是會危害經濟效益的。

 

簡單一句:水庫儲水是避免可能的旱季,儲存食物是為了避免可能的糧食短缺,但是囤房、囤知識,在新的世紀,一·定·被·淘·汰·

 

歐對了,我是看完費里曼 《謝謝你遲到了》一書有感,才寫了這篇文章,請問,這種知識的流動,會傷害費里曼能得到的經濟效益,還是會讓更多人去買他書呢?我這是在打他還是打書呢?

 


封面圖片來源:Sebastiaan ter Burg@flickr  CC by 2.0

<p>和我一起,從全世界的公共議題中發現共通問題,運用大格局,找到正確的解方。</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我們常常套用中國詞彙,稱中國企業只會「山寨」,不過,台灣本身也曾經有過仿冒猖獗的年代,而更往前的時代,連日本都是如此。從日本的經驗,與美國的觀點,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p>
<p>防災不僅在於硬體的鋪設,還有軟體的建置,以及最重要的:權力整合,反應簡化,即時通報。</p>
<p>整個國家窮人消不了費,富人又裝的不愛消費,但是又愛囤房,經濟體就擺在那邊不動。這樣對嗎?</p>
<p>讀一本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覺得有收穫,有價值的童書繪本吧!</p>
<p>日本是否真的迷失二十年,或只是一種錯覺?日本泡沫崩潰當初到底為何會惡化?富士康對日本企業虎視眈眈,購併夏普、瞄準東芝,富士康能藉此成為全球品牌?</p>
<p>軍購是滿足未來的需求,而此時面對的問題,必須要善用台灣本身的人力、設備、資源、資金。</p>
<p>我們常常套用中國詞彙,稱中國企業只會「山寨」,不過,台灣本身也曾經有過仿冒猖獗的年代,而更往前的時代,連日本都是如此。從日本的經驗,與美國的觀點,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呢?</p>
<p>防災不僅在於硬體的鋪設,還有軟體的建置,以及最重要的:權力整合,反應簡化,即時通報。</p>
<p>整個國家窮人消不了費,富人又裝的不愛消費,但是又愛囤房,經濟體就擺在那邊不動。這樣對嗎?</p>
<p>讀一本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覺得有收穫,有價值的童書繪本吧!</p>
<p>日本是否真的迷失二十年,或只是一種錯覺?日本泡沫崩潰當初到底為何會惡化?富士康對日本企業虎視眈眈,購併夏普、瞄準東芝,富士康能藉此成為全球品牌?</p>
<p>軍購是滿足未來的需求,而此時面對的問題,必須要善用台灣本身的人力、設備、資源、資金。</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關於愛,不能不提哈洛愛的本質(The Nature of Love)實驗。哈洛囚禁初生恆河猴,並設計兩個假媽媽,一個全身鐵絲,卻綁有奶瓶的鐵絲媽媽,代表生存需求;另一端則是絨布包裹的假媽媽。研究顯示幼猴只會在飢餓時靠近鐵絲媽媽,大多數選擇依偎在布媽媽身側,打破有奶便是娘的說法;就算刻意驚嚇幼猴,幼猴
Thumbnail
「光一同學,真的不好意思,要麻煩到你。」 「沒關係,既然老師生病了,當學生也好應該來探望,這是妳要的文件。」 「謝謝你,你放在桌子上便可以了。」 「老師,妳感覺有好點嗎?」 「醫生說是重感冒,所以只能躺在床上好好休息,真是不好意思……」
今晚好友約我小聚 看我從無到有  問我 說 50萬 如果投資股票 3年內可否翻倍 我說 我沒辦法 財富的累積 是一個過程 持續的把錢買進會產生錢的資產 做投資的第一步 其實不是投資 而是儲蓄 當我們有100萬的資金可以從事投資行為 這100萬可能為我們帶來每年5~10%的年收益 可是小資族光存到10
Thumbnail
|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決定了你與金錢相遇的緣份。 曾經聽說過一則小故事,據說美國開發初期,由於地廣人稀,地價低廉,當時土地出售辦法,是以一人一天所跑的範圍為準。有一個人付了一筆錢之後。就開始拼命奔跑,從清晨跑到中午,此人絲毫不敢休息,惟恐稍有鬆懈,就損失了一些土地。到了黃昏,眼看太陽快要下山了,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ev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moments.」– Wangari Maathai, Social Activist 「即使最困難的時刻也存在著機會。」– 旺加里·馬塔伊,社會活動家    「態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擁有「改
Thumbnail
我是一個偽裝成外向者已經一段時間的內向者。 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在受教育與工作經驗中,光芒與關注向來較多集中在外向者身上, 似乎所有的資源與能量都傾向在外向者那一段的天平。 因為形象好、反應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關於愛,不能不提哈洛愛的本質(The Nature of Love)實驗。哈洛囚禁初生恆河猴,並設計兩個假媽媽,一個全身鐵絲,卻綁有奶瓶的鐵絲媽媽,代表生存需求;另一端則是絨布包裹的假媽媽。研究顯示幼猴只會在飢餓時靠近鐵絲媽媽,大多數選擇依偎在布媽媽身側,打破有奶便是娘的說法;就算刻意驚嚇幼猴,幼猴
Thumbnail
「光一同學,真的不好意思,要麻煩到你。」 「沒關係,既然老師生病了,當學生也好應該來探望,這是妳要的文件。」 「謝謝你,你放在桌子上便可以了。」 「老師,妳感覺有好點嗎?」 「醫生說是重感冒,所以只能躺在床上好好休息,真是不好意思……」
今晚好友約我小聚 看我從無到有  問我 說 50萬 如果投資股票 3年內可否翻倍 我說 我沒辦法 財富的累積 是一個過程 持續的把錢買進會產生錢的資產 做投資的第一步 其實不是投資 而是儲蓄 當我們有100萬的資金可以從事投資行為 這100萬可能為我們帶來每年5~10%的年收益 可是小資族光存到10
Thumbnail
|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決定了你與金錢相遇的緣份。 曾經聽說過一則小故事,據說美國開發初期,由於地廣人稀,地價低廉,當時土地出售辦法,是以一人一天所跑的範圍為準。有一個人付了一筆錢之後。就開始拼命奔跑,從清晨跑到中午,此人絲毫不敢休息,惟恐稍有鬆懈,就損失了一些土地。到了黃昏,眼看太陽快要下山了,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ev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moments.」– Wangari Maathai, Social Activist 「即使最困難的時刻也存在著機會。」– 旺加里·馬塔伊,社會活動家    「態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擁有「改
Thumbnail
我是一個偽裝成外向者已經一段時間的內向者。 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在受教育與工作經驗中,光芒與關注向來較多集中在外向者身上, 似乎所有的資源與能量都傾向在外向者那一段的天平。 因為形象好、反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