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無形經濟的崛起》知識付費賣的是捷徑還是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註:本文內容傾向於讀後反思。唯前言與佳句收藏段落貼近書籍介紹。

綱要

  • 前言
  • 一、「無形經濟」出現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 二、知識付費賣的是捷徑還是焦慮?
  • 二-1、處在同溫層的焦慮,孵化出了知識付費
  • 二-2、知識體才是錯綜複雜的網路
  • 二-3、未經思考的知識,不是知識
  • 三、訂閱制的支持創作者,和「為知識付費」有什麼不一樣?
  • 結語
  • 佳句收藏
  • 後記
  • 延伸閱讀

前言

未來我們將面對的發展趨勢是什麼?面對的市場會是什麼面貌?無形資產的崛起將會全面性的取代有形資產,也將變成主要資本的運作方式,因為最有價值的事物都是「無形的」,也就是「知識」。

你知道微軟所有的有形資產佔此企業的多少比例嗎?答案是:4%。佔比如此稀少的原因正是因為,比起實質存在的有形資產,更具競爭力的是它的軟體、培訓工作坊、演講等等,如同品牌價值、原創內容,這些才是未來趨勢的核心競爭力。

《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這本書闡述了關於「無形資產」有別於「有形資產」的獨特性,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raw-image
  • 作者: 喬納森.哈斯克爾 , 史蒂安.韋斯萊克
  • 原文作者: Jonathan Haskel, Stian Westlake
  • 譯者: 許瑞宋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9/06/27


一、「無形經濟」出現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生活中的每一個面向都早已悄悄地被無形資產給佔據。現代社會,幾乎所有領域的工作都高度趨向分工化。

填飽肚子或是打打牙祭這類滿足人類生存基本需求的事物,早已不必親力親為的仰賴自給自足,我們將飲食交給畜牧業、罐頭工廠,於是又有了生鮮超市、鮮食宅配等等,或甚直接選擇 Uber EatsFoodpanda 送單到府;網購衣服的市場更是龐大,手指頭滑啊滑,將那些看上眼的加進購物車,然後在按下結帳的那一刻,近日積累的疲勞頓時煙飛雲散,但是,競爭越激烈的地方,品牌價值也就越重要,而網購衣服當中所說的品牌價值,除了知名度之外,更涵蓋了「風格」,越來越多的獨立選物店都利用經營自媒體的方式作為行銷的一大重點。

拜無形經濟所賜,出門在外我們不必帶著不安全感沿著大街小巷尋找落腳處,因為有眾多旅宿平台讓你在出門前早早預定,如現階段最多人使用的 BookingAgoda,又或想挑選風格獨特的民宿時也可以考慮 Spice Travel;在寸土寸金的臺灣,因為國土面積狹小,加上遠離戰亂的紛擾,都市由點向面的延伸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在市區車位一位難求、公寓車位貴鬆鬆的前提下,許多人傾向搭乘CP值相對高的大眾運輸工具,超商更結合叫車服務,讓人們得以安心、舒適的等待計程車。

知識是一種不尋常的財務,因為將構想付諸實踐不會耗盡它。(頁:89)

想要讓「教育」成為最普及的公共財,除了圖書館的設立之外,線上課程更是一直以來在串連的革新,過去一年多裡頭,新冠疫情不分時間地點的侵襲人類的足跡,如狄更斯在《雙城記》的著名開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疫情肆虐的如2011年上映的災難電影《全境擴散》,卻也同時加速了線上課程的整合,讓香港翻轉教學協會副會長鄭淑華不禁感嘆:「我們用了整整三個月,來完成原本需要幾十年的科技教學進程」。

最有趣的莫過「樂」這個生活面向了,舉例來說,遊戲世界一切都是虛構的,卻讓人們願意花大把時間投入、願意花白花花的銀兩去購買隱藏版角色能力加值裝備。但,知識不也是如此嗎?抽象又迷離的,每個人都需要竭盡所能的去抓取自己所需的訊息,於是乎,不堪焦慮纏身的壓力,知識付費不斷的浮出檯面以符合市場需求,人們傾向於直接花錢買他人咀嚼過的資訊,誤以為自己買到的是知識,其實只是買到「知道」。

二、知識付費賣的是捷徑還是焦慮?

處在同溫層的焦慮,孵化出了知識付費

在物聯網的時代裡,演示的其實是網路無所不在。網路的普及搭載著行動裝置的日新月異,消息、信息不斷的流竄於生活,透過不斷地更新以緩解知識焦慮。演算法的出現讓人們的社群習慣被複製、重組,最後,我們都活在自己的網路同溫層裡。知識廣泛性焦慮,加上秉持著想跳脫同溫層的信念,藴育而生的便是「知識付費」的興起。

知識體才是錯綜複雜的網路

你問著:「所以知識付費到底好還是不好?」因為無形資產的綜效特性,其實所有的知識與創新發明,都可以無限的向上追朔,藉由不斷地追朔我們會發現,現階段觸及的事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知識源頭,它建立在一本書中的觀念,而書中的觀念又建立在某篇論文,而某篇論文的發想可能源自於宗教教義、古典社會學、古希臘哲學,又或者源自某個曾經失敗的實驗。你可以說知識付費不但沒有緩解焦慮,還額外多花了錢、時間去追尋,以表自己的努力「有效」;然而,你也可以說,透過知識付費確實替自己定期刷新了觀念。上述正反兩例的感想差別只在於:「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是聚焦主題的延伸學習,還是囫圇吞棗?

未經思考的知識,不是知識

把吸取新知的來源清一色排開,若全都是詮釋過後的觀點時,那我們將陷入「知道很多,卻不會組織架構」的輪迴,進而造成「過度努力,能力卻一丁點沒有提升」的窘境。學習任何技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找原典拜讀,但人們總是喜歡跳過「思考」這個消耗腦力的苦活,我也不例外。

但,我並非想傳遞:「吸收別人咀嚼過的知識是一種罪過」的觀念,其實閱覽他人分享的觀點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但先決條件建立在「個人對文本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反思」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瀏覽文章、影片的同時,跟著創作者逐步分析、而後剖析,達到納新吐故的終極目標。

三、訂閱制的支持創作者,和「為知識付費」有什麼不一樣?

我認為這兩點在行為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行為的「出發點」上就有所不同了。且聽我娓娓道來。

為知識付費比較像是買懶人包的概念,買篇幅大約十分鐘的商業模型分析文章、買兩小時的影像課程訓練,諸如此類型的銷售模式,都是消費者希望透過最短的時間效益去換取他人的知識成果,而背後彰顯的是,我們越來越渴望一蹴可幾,好似付錢擁有了,就能成為想像中的自己。不同於為知識付費的脈絡,有一部分的訂閱經濟其實是建立在「支持創作者」的層面。

取代眾多底層勞動力的機器,在十九世紀中葉引發了工業大革命,古典社會學大師卡爾・馬克思,評論工業大革命中勞動力出現異化的現象,傳統擁有精湛工藝的工匠們,面對著符合大量、且規模化生產的機器時,淪為生產線上操作著機器的工人。此種現象延續至今,而我認為「訂閱經濟」的出現或許可以擺脫生產者與產品、與自身異化的現象。

因為在高度分工化的社會裡,個人如果需要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事,將不符合經濟效益,但從根本上談起,若我們將「生產」的本質回歸至「獨立作業」?如同現階段我們看到的獨立咖啡廳、獨立書店等,在裡頭消費其實和小額付費給喜歡的創作者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對「為知識付費」下一個譬喻便是:「你想進來我這間高人氣的咖啡廳?請先在門口繳納入場費喔!」重點是,擁有了入場的資格,就能保證在裡面撈到你想要的知識嗎?這才是對於自己來說:「是否該為知識付費」需要探究的問題。

結語

智慧型手機、智慧居家,諸如此類冠上「智慧」一名詞的事務,好似就能解決生活中所有的不便。科技的日新月異似乎是為了追趕上愈發懶散的人類,我們不停地研發出更「人性化」的機器、功能、裝置,來滿足全球高度分工化下,無法停止運轉的社會,哪怕是幾秒鐘的網路延遲,都可能造成金融產業、自動化產業難以估計的損失。

科技加速了很多方面的運轉,申辦許多事務時,我們不用親臨現場,也無需面對填不完的表格,取而代之的是「指紋辨識、生物辨識」便可自動帶入一切所需資料,雖然科技幫助我們省略掉了許多流程與時間,但我們並沒有過得比網路出現之前愜意,本書也提及,「時間」的發明並沒有讓我們更完善的運用時間,反而開始為了時間的逼近而慌張,進而造成多工的現象,用分身乏術的形式,來降低事情做不完的焦慮,卻沒有意識到,其實我們已經深陷超速運轉的迴圈當中,如同知識付費反應的是知識焦慮。

然而,當前科技所需要的省思並沒有壓縮到其帶來的效益,諸如行動裝置在手錶上的應用,大幅降低了走失兒童與老人的比例;冷氣機、除濕機所連結的手機APP,更讓我們能隨時偵測家中的氣溫濕度,讓我們得以享有更舒適的生活品質;網路數位銀行的興起,節省了刷簿子所耗費的時間成本,銀行更將其原先預計架設ATM的成本,直接回饋在跨行轉帳免手續費以及活儲利率上,以上所舉的三個例子,都有賴於行動裝置的發展與應用,才能在奔波討生活的同時,也能心安,這三個例子同時還彰顯了無形資產所擁有的獨特的「綜效」,亦即將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事業、活動或過程結合在一起所創造出來的整體價值大於結合前個別價值之和的概念。


《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佳句收藏

  • 經濟運作並非僅仰賴有形資產投資。例如機場並非只擁有跑道、航廈和卡車,它還有一些我們不容易看到或觸摸到的東西,例如複雜的軟體、航空公司和零售業者的寶貴協議。它們不是實物,而是由意念、知識和社會關係構成。P.12
  • 能在高工資經濟體中蓬勃發展的製造業,通常大量投資在無形資產上,像輝瑞(Pfizer)或勞斯萊斯的研發,以至日本汽車業的精實生產技術都是例子。(因為全球化需要建立比較複雜的組織和網路,全球化也可能直接促進無形資產投資。)p.47
  • 反對視培訓為無形資產投資的理由,不在於培訓不能創造持久的價值,而是培訓產生的資產屬於員工而非公司。但對於投資的定義,更重要的不是誰擁有資產,而是誰能受惠。P.75
  • 為什麼無形資產有綜效?構想之間,常產生令人驚喜的作用,尤其在科技領域。P.115
  • 無形資產之間會產生綜效,將它們結合起來會更有價值。有形資產之間確實也有綜效,例如一輛巴士與一個巴士站;電力供應與一組音箱;一部個人電腦和一部印表機。但因為可以互動的不同構想範圍很大,而且構想不會因為組合起來而消耗掉,無形資產之間的潛在綜效大得多。P.117
  • 電腦並不取代高薪知識工作者,也未必取代低薪勞工。因為電腦擅長的例行作業其實往往是中等收入工作。P.174
  • 科技應用未必導致工作減少或工資降低。ATM出現之後,美國的銀行櫃員人數實際上不減反增,ATM降低了分行成本,使銀行櫃員有更多時間與顧客交談並推銷金融產品,結果銀行業者開了更多分行。P.178

後記

近日很紅的「數位排毒」也是延伸於知識焦慮,智慧型手機搭載著數不清的APP,每兩分鐘螢幕就會跳起通知,除了感興趣的話題,誰不是瞥一眼就當作沒事?其實我們可以試著取消多數APP的通知,或是直接卸載一兩個月以上都沒使用過的程式、取消訂閱根本不想收到優惠通知的電子郵件。

LINE APP 大概是臺灣每位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會有的應用程式,它的普及程度與便利性,不擁有它的話,似乎等同於被排除在社群之外,更是在以網路連結感情的時代裡形同「人間蒸發」。

將 LINE 的通知關閉,是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至今的習慣。聯絡人與群組,隨著案子的開發、社群連結愈發擴大,塞滿了公私領域的縫隙,螢幕上跳起的問候、疑問與討論,分分鐘壓得我喘不過氣。我把通知關掉了。我讓自己在下班後的時間裡,不去思索該怎麼回覆,而是靜下心仔細想想,是否該把時間的掌握權交還給自己?

「昨天晚上的討論妳沒看嗎?」一進辦公室就被主管靈魂拷問。對,我沒看。因為我把 LINE 通知關掉、然後開飛航、最後再將手機關機。層層啟動隔絕機制,像是潛意識在保護自己:「不用擔心了。這樣就絕對不會收到訊息了。好好睡一覺吧。不要擔心。」

比起知識焦慮,我想,我大概是患上了 LINE Phobia。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axJames-avatar-img
2021/06/15
寫得好好!覺得可以從這本反思到知識付費很厲害。是說看到延伸閱讀有自己的文嚇一跳XD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6/16
謝謝你的喜歡,同時也謝謝你發佈的文章!哈哈,因爲原本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沒有想要寫成讀書筆記的,直接把它擺回書架,後來就看到你的文章,裡頭提到了知識焦慮、學習的方法,閱讀後腦袋開始可以組織《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這本書中我看到的重點!所以當然要放在延伸閱讀啊!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7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多數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各種平台更是我們聯絡他人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然而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後有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Thumbnail
大多數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各種平台更是我們聯絡他人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然而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後有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Thumbnail
心靈的富裕,遠大過患得患失的擁有。
Thumbnail
心靈的富裕,遠大過患得患失的擁有。
Thumbnail
【找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前瞻性投資」(GameChanger Investing)】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告訴大家,科技已不是你我認為的樣子了。書中提到了幾個現在及未來十到三十年正在發展的趨勢。最重要的人口的變化以及組成結構,有人就要食物,糧食的足量性,糧食在氣侯變遷、溫室效應下也要改變結構,人口少子化年
Thumbnail
【找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前瞻性投資」(GameChanger Investing)】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告訴大家,科技已不是你我認為的樣子了。書中提到了幾個現在及未來十到三十年正在發展的趨勢。最重要的人口的變化以及組成結構,有人就要食物,糧食的足量性,糧食在氣侯變遷、溫室效應下也要改變結構,人口少子化年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身為內容行銷的信仰者,過往大多是以行銷圈的視野,廣告變貴了、IOS 阻擋、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等等,來談為什麼廣告不再全能,而內容行銷更重要了,但這篇文章是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從大環境的轉變中,所觀察到內容行銷是未來行銷趨勢的端倪。
Thumbnail
身為內容行銷的信仰者,過往大多是以行銷圈的視野,廣告變貴了、IOS 阻擋、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等等,來談為什麼廣告不再全能,而內容行銷更重要了,但這篇文章是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從大環境的轉變中,所觀察到內容行銷是未來行銷趨勢的端倪。
Thumbnail
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Thumbnail
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Thumbnail
知識          何謂知識?            舉凡書本上,報紙 、 文章、社群媒體上(FB, Youtube,IG, 抖音)、新聞媒體, 電視媒體中,文字、音頻、視頻 ,凡我們用五感感官獲取的訊息都算是知識, 所以我們這世紀是所謂知識快速且爆炸的時代, 每天都要接受到很多資訊。但對於知
Thumbnail
知識          何謂知識?            舉凡書本上,報紙 、 文章、社群媒體上(FB, Youtube,IG, 抖音)、新聞媒體, 電視媒體中,文字、音頻、視頻 ,凡我們用五感感官獲取的訊息都算是知識, 所以我們這世紀是所謂知識快速且爆炸的時代, 每天都要接受到很多資訊。但對於知
Thumbnail
>BY李彔 1+1>2不能完全解釋現代化經濟長期成複合增長的現象,為什麼? 因為當所有的人都餐與道自由交換的市場中,社會分工極大化實,社會財富的增長到達極限... 李彔在此問題上有所突破:他指出人的知識積累對社會分工和交換所產生的增量的放大作用。 *李彔認為什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制度創新? >>現
Thumbnail
>BY李彔 1+1>2不能完全解釋現代化經濟長期成複合增長的現象,為什麼? 因為當所有的人都餐與道自由交換的市場中,社會分工極大化實,社會財富的增長到達極限... 李彔在此問題上有所突破:他指出人的知識積累對社會分工和交換所產生的增量的放大作用。 *李彔認為什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制度創新? >>現
Thumbnail
知識變現這塊領域,在中國發展的超前台灣一步。 什麼是「知識變現」 簡單來說就是將知識包裝成產品或服務, 來達到一種商業模式。
Thumbnail
知識變現這塊領域,在中國發展的超前台灣一步。 什麼是「知識變現」 簡單來說就是將知識包裝成產品或服務, 來達到一種商業模式。
Thumbnail
從價值判斷,這是最糟糕的資本主義時代。但從成敗來看的,這無疑又是最成功的資本主義。所以如今每當探討問題的時候,我總在懷疑我們究竟討論的是什麼。我懷疑這一切是否具備意義。
Thumbnail
從價值判斷,這是最糟糕的資本主義時代。但從成敗來看的,這無疑又是最成功的資本主義。所以如今每當探討問題的時候,我總在懷疑我們究竟討論的是什麼。我懷疑這一切是否具備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