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複利的本質,就是讓過去的知識累積,幫上未來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啟發及部分引用自「瓦基|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20220603 -「如何將知識內容變現、電腦不適合用來產生創意、運氣與幸運的差別」內關於《知識複利》的相關文章與內容。

-

先分享在看完、聽完關於瓦基的心得文章後,我個人最喜歡的三句話:

『知識複利的本質是「不變」的,就是讓過去的知識累積,幫上未來的自己。』

『知識複利的型態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如果有更強大的數位工具,你就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取得知識」的效率。如果有更有效的傳播媒介,你就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傳遞知識」的管道。』

『不變的,是對知識持續採取行動。會改變的,是與時俱進的工具和手段。』
raw-image

提到「複利」,總會讓我想到「時間累積」與「自由」

如果想讓自己未來愈過愈輕鬆 (愈自由),在工作一段時間後,人生、職涯規劃選擇上應該都要漸漸關注、投入那些可以被「累積」的事情,並避免重複處理那些無法累積的事物

-

而在工作上,通常最直覺想到可以「累積」的好像就是個人的專業、經歷 (讓經過時間累積的專業、工作經歷幫助自己找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 或是在現有公司內升遷、帶團隊 … 等

但就像瓦基在文內提到:「一般人的工作是以勞力去換取薪酬,即使是坐辦公室的工作,也同樣是付出腦袋的勞動的時間,換取當下對等的報酬。可是當我們年齡增長,腦袋變得不再靈光,我們透過勞力獲取的價值就會一直遞減。」

當然有公司會在薪酬 Package 內配股給員工,除了是一種留才、提高向心力的手段外,某方面也可以算是與員工共同建立可持續累積的循環系統。但在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下,無論是裁員、人事凍結、甚至是股價腰斬都是我們個人難以控制的

那倒底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掌握,也比較好控制與累積的事情?

-

以《知識複利》書中所想表達、我們可以比較好控制與累積的,就是「知識」!

「知識是一種會隨著時間遞增的資產」

「透過我們過去的知識積累,幫助自己的未來成長得更快,有更多元的變現機會」『知識複利,是一種跟時間做朋友的遊戲,這個遊戲是打造一個會隨著時間成長的長期「系統」,而不是迫切地追逐立即回報的短期「目標」。』

然而我們也都知道,要將所累積的「知識」變現,卻遠不如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來得容易 … 但難道這樣我們就要放棄累積嗎?

這就好比我們都知道定期投資、運動很重要,卻因為它們並不是當下相對重要、緊急的事情,加上執行的動機沒有那麼強烈,很常就會被我們忽略一樣 …

raw-image

「知識經由行動來發揮力量,這個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 (甚至已經要邁入 Web 3.0 時代),無論是網路放大了知識的本質、讓知識得以累積 / 保留、並促進了所有人事物與世界產生更緊密的連結,「如果你只把知識當成是自己腦袋裡的寶藏,而從來沒有發表在網路上、從來沒有公開分享出來,你將無法發揮知識複利的全部威力」。

-

雖然我們現在可能還無法像瓦基、Miula … 等知識型 KOL 將自己知識變現,但其實就像瓦基所說「當你持之以恆地透過行動,把知識轉化成對別人有幫助的產品和服務,並且結合網路的力量讓這個影響力持續擴大,你就能實現知識變現,獲得內在的成就感還有外在的名和利。」,而《知識複利》書內也分享很多關於如何將知識透過行動轉為力量 / 變現的方式讓大家參考!

-

我則是另外想起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Web3? DAO? 聊聊自己對未來工作的奇想》末段提到:

「如果不太確定可以怎麼起步,我覺得相對簡單的方式是將自己平常看到、聽到、學到、接收到的有用 / 有趣的內容,公開轉發分享到可累積、網路可觸及的地方 (最好加入個人見解),透過定期與持續的分享、累積,終有一天可以幫你更好地建立個人品牌印象、找到同好、甚至獲得更多的機會!」

-

總之,好像應該盡快開始透過行動將知識持續分享至可累積的網路上吧!?

但瓦基及作者在書中也特別提醒「累積」這件事情主要目的是要產生知識複利,而不是知識複損!

『一般我們提到知識的「累積」,可能會覺得知識是可以被儲存起來、堆積起來的,好像只要把知識放在倉庫裡,它就會自動增值一樣,這是一個錯誤的迷思』「也可能是在零散的社群平台上面發表了很多文章,卻缺乏系統性的整理和呈現,最後連自己都忘了自己寫過哪些東西。這些狀況,會導致你無法讓知識發揮複利的效果。」

那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raw-image

會「改變」的是知識複利型態。找到與時俱進的工具和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是我們 “Input” 吸收 / 取得知識,或 “Output“ 分享 / 傳遞知識的方法,都將因爲不同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而有所不同。所以『如果有更強大的數位工具,你就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取得知識」的效率。如果有更有效的傳播媒介,你就可以用來提升自己「傳遞知識」的管道』

-

作者提到知識複損有三個特徵:(1) 重複紀錄而缺乏連結、(2) 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3) 找到之後卻看不懂。

針對這三個特徵,瓦基分享的「卡片盒筆記法」正是幫助吸收 / 取得知識時,把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嵌入到筆記內、建立起不同筆記之間的連結,並創造出擁有自己特色的洞見及避免知識複損的方法。

也推薦幾個幫助紀錄想法 / 筆記的工具給大家參考: FlomoHeptabase

-

而上述比較像是提到 “Input“ 吸收 / 取得知識的工具,那 “Output“ 分享 / 傳遞知識的方法呢?

通常現在所想到的數位媒介就如同透過 IG、TikTok、部落格文章、YouTube 影片、線上和直播課程 … 等,但總覺得這端還有非常大可以被優化的空間,畢竟對大部分想開始「累積」的人來說還是有點門檻,或針對特定媒介也很難有一個較好將內容連結起來的方式 … 等

如何幫助那寫想分享的人更容易的分享?並將所分享的內容更好的被連結起來?甚至幫助達成理想上「複利」的效益?想一想這其實好像就是 Curator Bio 最終想解決的問題!或如果你有知道哪些適合的工具,也歡迎留言分享給我:)

raw-image

最後,我想直接引用、分享瓦基的幾段話來作為本文的結尾,

『真正造成知識複利效應的,不是你的腦袋動得多快、也不是你的知識有多豐富,而是你的行動有多勤勞、你的毅力有多持久。享受知識複利的人,他們不是思想家,而是行動家。』『他們不是把「知識」當成是停留在腦中的理論,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去「實踐」到生活當中。』

I have a dream … XD 期望每個人終有一天,都能更容易、方便地累積個人的知識複利,並透過它讓自己獲得內在的成就感或外在的名和利!

raw-image

Remarks:

《知識複利》是由「職涯實驗室」的創辦人何則文,以及知識變現專家高永祺所著。瓦基前陣子剛好也有針對本書分享讀後心得及 Podcast,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下方連結進一步了解相關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ry的沙龍
9會員
8內容數
Jerr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03
從待了六年的公司離職創業一年後,有什麼心得或感想嗎? 決定把本週的文章作為從去年九月底離職至今剛好滿一年的復盤紀錄! 搭配分享一首我最近很喜歡的歌 - Don’t Stop Me Now (by Queen)
Thumbnail
2022/10/03
從待了六年的公司離職創業一年後,有什麼心得或感想嗎? 決定把本週的文章作為從去年九月底離職至今剛好滿一年的復盤紀錄! 搭配分享一首我最近很喜歡的歌 - Don’t Stop Me Now (by Queen)
Thumbnail
2022/09/26
繼前一篇《知易行難的跨領域建議及想法》分享了 MicMind 職人秀 Podcast 《EP17|「檸檬知識創新」創辦人高永祺|知識複利、知識變現、知識產品化專家》中第 1 個讓我特別有感的觀點 -「跨領域的建議」後,本篇將分享第 2 個作者帶給我的啟發 -「知識產業的特點、建議,以及吸引我的理念」
Thumbnail
2022/09/26
繼前一篇《知易行難的跨領域建議及想法》分享了 MicMind 職人秀 Podcast 《EP17|「檸檬知識創新」創辦人高永祺|知識複利、知識變現、知識產品化專家》中第 1 個讓我特別有感的觀點 -「跨領域的建議」後,本篇將分享第 2 個作者帶給我的啟發 -「知識產業的特點、建議,以及吸引我的理念」
Thumbnail
2022/09/19
本文啟發及部分引用自 MicMind 職人秀 Podcast 《EP17|「檸檬知識創新」創辦人高永祺|知識複利、知識變現、知識產品化專家》 ps: 高永祺也是上篇文章 (「知識複利的本質,就是讓過去的知識累積,幫上未來的自己。」) 所提到一書《知識複利》的共同作者
Thumbnail
2022/09/19
本文啟發及部分引用自 MicMind 職人秀 Podcast 《EP17|「檸檬知識創新」創辦人高永祺|知識複利、知識變現、知識產品化專家》 ps: 高永祺也是上篇文章 (「知識複利的本質,就是讓過去的知識累積,幫上未來的自己。」) 所提到一書《知識複利》的共同作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為什麼要知識複利?大家都在說知識變現,那麼什麼是知識變現呢?其實這整個過程,也就是讓報酬以及名氣能夠搭配得上個人才華與才氣,讓自己的專業能夠被所有人看見。
Thumbnail
為什麼要知識複利?大家都在說知識變現,那麼什麼是知識變現呢?其實這整個過程,也就是讓報酬以及名氣能夠搭配得上個人才華與才氣,讓自己的專業能夠被所有人看見。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贏家才知道的心想事成秘密」。 P61頁,原則3:知識就是力量 腦力創造無限價值 人們從使用肌肉過渡到使用心智,從使用蠻力過渡到使用腦力,從製造和搬運東西,演進到創造和傳播構想知識。今後,工作中的知識內涵、傳播能力,將決定你大部分的工作價值,賺錢多寡,以及全面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今天與大家分享書名「贏家才知道的心想事成秘密」。 P61頁,原則3:知識就是力量 腦力創造無限價值 人們從使用肌肉過渡到使用心智,從使用蠻力過渡到使用腦力,從製造和搬運東西,演進到創造和傳播構想知識。今後,工作中的知識內涵、傳播能力,將決定你大部分的工作價值,賺錢多寡,以及全面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 這本書集結很多作者的心血集大成,所以也很值得一讀,想要創建自己的品牌,寫作可能是最低成本的。 第一章 知識複利的後疫情時代 全新年代趨勢:"遠端"將成為未來時代的基底、"個體"崛起,成為自己的老闆、"斜槓"讓你主控人生、創造新天地、"社群"將成為更深
Thumbnail
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 這本書集結很多作者的心血集大成,所以也很值得一讀,想要創建自己的品牌,寫作可能是最低成本的。 第一章 知識複利的後疫情時代 全新年代趨勢:"遠端"將成為未來時代的基底、"個體"崛起,成為自己的老闆、"斜槓"讓你主控人生、創造新天地、"社群"將成為更深
Thumbnail
繼前一篇《知易行難的跨領域建議及想法》分享了 MicMind 職人秀 Podcast 《EP17|「檸檬知識創新」創辦人高永祺|知識複利、知識變現、知識產品化專家》中第 1 個讓我特別有感的觀點 -「跨領域的建議」後,本篇將分享第 2 個作者帶給我的啟發 -「知識產業的特點、建議,以及吸引我的理念」
Thumbnail
繼前一篇《知易行難的跨領域建議及想法》分享了 MicMind 職人秀 Podcast 《EP17|「檸檬知識創新」創辦人高永祺|知識複利、知識變現、知識產品化專家》中第 1 個讓我特別有感的觀點 -「跨領域的建議」後,本篇將分享第 2 個作者帶給我的啟發 -「知識產業的特點、建議,以及吸引我的理念」
Thumbnail
本文啟發及部分引用自「瓦基|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20220603 -「如何將知識內容變現、電腦不適合用來產生創意、運氣與幸運的差別」內關於《知識複利》的相關文章與內容。 先分享在看完、聽完關於瓦基的心得文章後,我最喜歡的三句話: 『知識複利的本質是「不變」的,就是讓過去的知識累積,幫上未來...
Thumbnail
本文啟發及部分引用自「瓦基|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20220603 -「如何將知識內容變現、電腦不適合用來產生創意、運氣與幸運的差別」內關於《知識複利》的相關文章與內容。 先分享在看完、聽完關於瓦基的心得文章後,我最喜歡的三句話: 『知識複利的本質是「不變」的,就是讓過去的知識累積,幫上未來...
Thumbnail
斜槓此一職涯發展形式逐漸是年輕人追求的主流,使他們不再只限定自己從事單一職業或單一技能,而是選擇多重職業與身份的生活。這樣的職涯發展拜網路資訊普及化、社群網路及各式創作平台興起之賜成為可能。許多人都夢想藉由個人品牌成為斜槓者或是一夕爆紅,Youtuber也成為學生夢想的職業之一。
Thumbnail
斜槓此一職涯發展形式逐漸是年輕人追求的主流,使他們不再只限定自己從事單一職業或單一技能,而是選擇多重職業與身份的生活。這樣的職涯發展拜網路資訊普及化、社群網路及各式創作平台興起之賜成為可能。許多人都夢想藉由個人品牌成為斜槓者或是一夕爆紅,Youtuber也成為學生夢想的職業之一。
Thumbnail
藉由知識複利,主宰你的人生! 疫情爆發之後,你是不是也在為「情」所困呢? 疫情襲捲之時,你是不是有發現很多人都走向了斜槓人生呢? 疫情海嘯之下,你是不是有察覺個人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呢? 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一股不可遏抑的趨勢已經產生。
Thumbnail
藉由知識複利,主宰你的人生! 疫情爆發之後,你是不是也在為「情」所困呢? 疫情襲捲之時,你是不是有發現很多人都走向了斜槓人生呢? 疫情海嘯之下,你是不是有察覺個人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呢? 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一股不可遏抑的趨勢已經產生。
Thumbnail
看起來好像吸收完當下沒有對應的產值 沒有像我們工作領薪水領酬勞一樣 工作一天就有多少錢 吸收知識本身沒有對應的價目表 可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某一刻 你可能就靠過去學過的某個知識 解決了某個棘手的問題 或判斷某個機會的好壞,值不值得投入 省去無謂的花錢買經驗 這是知識帶來無價的結果阿! 所以應該這麼說
Thumbnail
看起來好像吸收完當下沒有對應的產值 沒有像我們工作領薪水領酬勞一樣 工作一天就有多少錢 吸收知識本身沒有對應的價目表 可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某一刻 你可能就靠過去學過的某個知識 解決了某個棘手的問題 或判斷某個機會的好壞,值不值得投入 省去無謂的花錢買經驗 這是知識帶來無價的結果阿! 所以應該這麼說
Thumbnail
知識變現這塊領域,在中國發展的超前台灣一步。 什麼是「知識變現」 簡單來說就是將知識包裝成產品或服務, 來達到一種商業模式。
Thumbnail
知識變現這塊領域,在中國發展的超前台灣一步。 什麼是「知識變現」 簡單來說就是將知識包裝成產品或服務, 來達到一種商業模式。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資訊超載的時代,擁有快速獲取重要知識並能應用的能力比任何時代都重要。成甲在書中跟大家分享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探索,思考的角度和品質都非常棒,推薦閱讀。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資訊超載的時代,擁有快速獲取重要知識並能應用的能力比任何時代都重要。成甲在書中跟大家分享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探索,思考的角度和品質都非常棒,推薦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