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蛇神|考據篇I】瀰濃庄的二月大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說到美濃,最明顯的印象或許是紙傘和粄條。熟悉社區議題的讀者可能會想到90年代的反水庫運動,而後發展出黃蝶翠谷的黃蝶祭。或者在台灣文學中佔有不朽地位的作家鍾理和。然而,這次的主題美濃蛇神又是什麼,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在這次尋妖誌的主題中,除了以上的話題外,筆者想先回到美濃的起點,從客家人與這片土地的關係說起。

美濃的地理位置三面環山,一面環河,西北東邊皆是綿延山脈,向西南直到楠梓仙溪,對岸則是閩南村落的旗山,東南面則是延續至荖濃溪的廣袤平原,隔溪則是同為右堆的屏東高樹。封閉的地理環境使美濃保留下了濃厚的南部客家庄習俗,平原地形則帶來了悠久的農業發展。

客家人大量移入南部平原開墾,可回溯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因為客家人入台較晚,漳、泉州人等來自福建的閩南人已佔據了西海岸開墾,下淡水溪(高屏溪舊稱)以西已無開墾餘地,但往東會碰到鳳山八社活動的區域,更往山區則是排灣族的領域。這些客家先祖僅能在閩南人與平埔族人之間找尋立錐之地。這群人原本落腳在武洛庄(今屏東里港鄉,也是舊時平埔族武洛社的地盤),後來因隘寮溪氾濫水患多,以及從原鄉遷入人口越來越多,人密地疏,終於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率領十六姓族人冒險進入美濃開墾。

「……就殘山剩水為宗社,願山川幽魂,勿作荒郊之鬼,生時各為其主,死當配祀社稷,同享春秋……我等同心誠意,祭告山川,懇祈上蒼,佑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將奕世於瀰濃。」
──瀰濃庄開基碑文,乾隆元年仲秋吉旦,右堆統領林桂山、豐山 等同立。

對於客家人來說,抵達某地開墾第一件事,就是在田頭田尾建立伯公壇(伯公也就是閩南人所說的土地公)。林氏兄弟抵達美濃靈山、雙峰山麓做為第一站時,便建立了開基伯公壇。雖然在剛入墾的過程中,因是靠著客籍村勇的武力強行拓墾,也擔心平埔族的勢力仍在,加上山麓水源不足,開拓者們不敢在瀰濃庄過夜,每日凌晨從武洛出發,在黃昏前把耕牛與農具藏在伯公壇處,再渡溪趕回武洛,如此過了數年,才算是奠定了在美濃開墾的基礎。但因族群衝突不斷,出現聚落防禦的需求。在瀰濃、龍肚、竹頭背選擇庄頭開墾地點時,便以河水作為自然屏障,瀰濃庄有美濃河,龍肚庄有龍肚河,竹頭背南端有羌仔寮溪,河系與庄中重要活動(生活、祭祀、農耕等)有著密切連結。在人工防禦上,庄人在庄周圍種植莿竹,並建柵門。而瀰濃庄更設有瞭望台,以防東邊的原住民(可能是平埔族,或是傀儡番,即魯凱族)下山攻擊村落,這便是古蹟東門樓的前身。

raw-image


在美濃,比起拜神明,拜祖先與伯公則是絕對必要的。昔時庄人每天早上都要去附近的伯公壇上香,再拜家裡祖先。對於墾民來說,在開墾地、居住地、村落出入口、村落邊界等重要位置,常會選定一棵大樹或是一塊大石,或是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當作為伯公祭拜。伯公是居民信仰中心,也是生活領域的中心。根據張二文的《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指出全美濃土地伯公的數量有397座以上,數量和密度都是全台之冠,也明顯表示在墾拓初期,伯公信仰為庄人的心靈寄託,希望能鎮平災害,保佑土地豐收。

伯公、水與二月戲

除了土地之外,水更是農田的生命之源。瀰濃庄的水文分為源自東北方月光山系的美濃河、羌仔寮溪,源自東邊茶頂山的竹仔門溪。在傳統聚落的空間之中,水與山的關聯性與風水息息相關,如在瀰濃庄沿著永安街早期建立的夥房中,多半是坐北朝南,背靠月光山系,面向美濃河水,使家族發展穩固。另一種說法則是水口(水的出入口)與財運有關,守護水口,則會使財富駐留在村子裡。

對於水口信仰,美濃擁有十分特殊的「里社真官」信仰,台灣別處未見類似祭拜與記載。里社真官又有個奇特的別稱,稱做:「蛇官」,也就是主題中提到的「美濃蛇神」,不過在筆者的調查途中,也發現了另一個「蛇神」,下一篇會再仔細道來是怎麼回事。

里社真官普遍被視為是伯公的一種,又稱「社官伯公」、「蛇官」,設置地點皆位於河道旁,是聚落邊界,也是河水出口處,且面向村落,藉以把守水口。美濃目前僅存三座里社真官,分別為:美濃溪畔的「瀰濃庄里社真官」、九芎林廣福庄雙溪口的「水土里社貞官」、龍肚庄龍闕的「龍庄水口里社真官」,皆保留了前方圍坪及後方化胎的露天土塚造型。

raw-image

其中位於瀰濃庄的瀰濃庄里社真官,在地人口中的蛇官伯公,和美濃二月戲祭典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月戲的來源眾說紛紜,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在清代時,有位在河邊放牛的農夫,因為牛走失了,心中焦急,於是向河水伯公祈求,若牛隻平安歸來,他便年年祭拜河江,且做大戲給伯公看。結果過了不久,牛就自己跑回來了。這位農夫也信守承諾,年年出錢做大戲。讓瀰濃庄人也認為河水伯公有靈,也跟著祭拜,使二月戲成為瀰濃庄的傳統祭典。另一種說法是瀰濃開庄不久時,在瀰濃河畔出現一隻山羌,嚶嚶哀鳴哭泣不止,從上庄哭到下庄,讓鄉親議論紛紛,有人便說山羌對於氣象十分敏感,聽到山羌啼三聲便會下大雨,看這山羌啼鳴,近日肯定有暴雨。過兩天美濃地區果然降下大雨山洪爆發,但因山羌示警,庄人皆逃過一劫。為了感謝伯公、土地神保佑,決定每年農曆二月的清明節前夕,迎請伯公們、里社真官,祭拜河江,並請客家戲班演出酬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據謝宜文先生的紀錄,二月戲最早的文字紀錄應是民國五十年福首(閩南人說的爐主)的紀錄,記載中提到日治時期時,因故被禁止舉辦,但在日治之前,二月戲就有長久的歷史了。在瀰濃庄的伯公祭祀有分年尾舉辦的滿年福與年初的新年福,在祭典時都會邀請多位伯公一同參與,而通常美濃地區各庄在不同時間點舉辦,邀請的伯公名單就會以當地庄頭的祭祀圈為主。如瀰濃庄滿年福祭典邀請之伯公們有十二位,與二月戲邀請之伯公們(共十三位)的祭祀圈有些許不同,再回去檢視瀰濃庄清代發展歷史,就能夠推估最早在清朝嘉慶至道光年間(1800-1850年)可能就有二月戲的傳統了。

與水親近是二月戲十分明顯的特色,祭典往例是瀰濃庄上、中、下庄輪流祭祀,地點分別在上庄東門樓外(舊東柵門)、中庄美濃舊橋下(舊南柵門)、下庄西門橋下(舊西柵門),皆安排在美濃溪枯水期乾涸的河床上舉行,連戲棚都搭在河床上。在二月戲的流程中,儀式分別為:「請伯公」、「祭河江」、「拜天公(還神)」、「送福首」、「送伯公」。當中「祭河江」,祭拜的即是河江伯公與里社真君,主要目的是祈求鎮守水口的里社真君與河江伯公,護佑兩岸無災,勿有洪水氾濫導致農田歉收。美濃溪南岸為柚仔林庄,兩岸往返在秋冬枯水期時,可搭設竹橋便道,春夏河水高漲則是用竹筏運輸。當時的南柵門即兩岸互渡之碼頭。而兩岸孩童常在溪中玩耍,據說曾發生不少水患及落水事件,及夏秋之間常有颱風暴雨,造成農地損失及庄人傷亡,或許是每年祭河江以安水中孤魂的原由。

raw-image

二月戲舉辦的時間也是掃墓祭祖的同一時間,正當春耕後的農閒時期。在民國五、六十年代時,家戶缺少電視等娛樂,看戲是農村生活的一大樂事,此時出外的遊子回來掃墓,鎮裡的親戚朋友來訪,做戲結束後美濃庄人更會在家裡作客辦桌,款待親友,有如小過年般,非常熱鬧。

里社真官的另一種說法:有別於土地伯公的社官信仰。

在對二月戲有些許認識後,筆者開始好奇到底里社真官的來由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與「蛇」有關係?為什麼里社真官有鎮水的功能?里社真官與伯公又有何不同?

當我們將里社真官這個名稱拆解來看,「里社」在禮記及《史記索隱》中曾註明:「古者二十五家為里,里則各立社」,「里」是古代畫分行政區域最小的單位,「社」則是指土地神。社有因治理領域大小不同,有不同的主導層級,如鄉以上即是由官方主導祭祀,而鄉以下層級,如里的層級,則是由在地居民組織祭祀,但因具有官方色彩,所以多由里長主導。「真官」則是帶著點道教色彩的神祇名稱,在名稱中能看出道教信仰與古代土地信仰融合混同的狀態。比起伯公,原始的社官信仰更多了把境守衛的功能,能袪除村內邪祟瘴癘。畢竟源自於古代土地信仰,里社真官比起人格神,更具有自然神的特性。

不過為什麼土地神會轉為專管水口之神呢?曾有研究者洪馨蘭認為美濃的里社真官並非孤例,因此前往美濃地區客家人的原鄉:廣東省蕉嶺縣及梅縣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蕉嶺仍存在社官信仰,當地也有「蛇崗下」的地名,聽當地人說舊稱為社官下,而在村落中也找到了社官壇。在蕉嶺地區,社官的地點會位在曾經常有洪水氾濫之處,以及自然聚落的邊界,以守護鄉里為重的社官,後來演變出了水神的性格。

此外,在美濃耆老的口述歷史中,出現「水鬼變社官」的故事,和水鬼變城隍的傳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傳說中,位在竹頭角的九芎林里社真官過去曾是一位英勇救人卻不慎溺斃的人,成了水鬼之後仍暗中幫忙居民過河,後來當玉皇大帝要在美濃河上游安排里社真官時,這個好心的水鬼就成為了里社真官。這個故事反映了里社真官已經不僅是掌管廣泛的土地,而是專管水域,也能管水鬼等的陰間之事的神祇。

此外,根據洪馨蘭的研究,她認為美濃的里社真官事實上承繼了古代儀禮,而美濃二月戲應為「二月祭」,與原鄉蕉嶺的社官祭有類似的習俗,或許二月祭是社官祭演變之下的遺留物。因此里社真官在二月祭的重要性,或許超越了其他伯公,只是現在的祭典遺忘了這點。

從這些蛛絲馬跡,我們能猜測在客家原鄉早已有這樣的祭祀習慣,後來遷徙的客家人把原鄉的風俗習慣帶到異地,在異地經過融合、衝突,形塑成具有多樣性的獨特客家文化。

不過把里社真官的脈絡整理到現在,也許讀者也會跟我有一樣的困惑:「所以里社真官和蛇是什麼關係?」畢竟從文獻史料不一定能找到相關訊息,或許就該實際前往美濃一趟才能得知吧?


參考資料:
洪馨蘭,2013,〈「社官」信仰在廣東蕉嶺與臺灣美濃的比較研究〉,《民俗曲藝》,180(2013.6),頁83-130
張二文, 2002,〈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吏桓,2016,〈美濃聚落發展與伯公信仰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
謝宜文,2009,〈美濃「二月戲」祭祀禮儀與其空間之研究〉,高雄縣客家學術研究計畫,未出版。
黃美珍,2008,〈聚落,信仰與地方精英:以美濃二月戲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照片來源:感謝FB瀰濃老照片社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70會員
70內容數
<p>這是一個走遍台灣踏查妖怪傳說的寫作企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10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企劃和旅行書寫。每個月以一名妖怪為主題,除了考據以外,也進行旅行路線規劃,設計兩至三天的行程,到實地走訪、探查後,再將這些經驗寫成旅遊札記。</p>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時值大暑,八月。雲腳開始長毛,跑到東邊聚積在大武山前,越積越厚。力社庄的頭人阿和,看著天氣,擔憂地對大夥兒說: 「可能風颱抹來呀!阿正,去叫擱卡濟腳梟,搬欛石去河岸擋水」。 力社庄是一群來自漳州的農民,發現這裡土肥水豐,在此開基立業。但庄東邊是林后溪(今民治溪),北邊是東溪(今東港溪),一旦做大水,
Thumbnail
時值大暑,八月。雲腳開始長毛,跑到東邊聚積在大武山前,越積越厚。力社庄的頭人阿和,看著天氣,擔憂地對大夥兒說: 「可能風颱抹來呀!阿正,去叫擱卡濟腳梟,搬欛石去河岸擋水」。 力社庄是一群來自漳州的農民,發現這裡土肥水豐,在此開基立業。但庄東邊是林后溪(今民治溪),北邊是東溪(今東港溪),一旦做大水,
Thumbnail
台灣面積不大,但生長在這塊寶地的族群卻是不少,以勤儉持家、誠懇樸實聞名的客家人就是其中之一。客家人原居中國北地,自五胡亂華後,經歷代戰亂,相繼南遷。一路披荊斬棘,開山造田,最後落地生根。由於不同於在地居民,所以被稱為客家,爾後就自稱客家。
Thumbnail
台灣面積不大,但生長在這塊寶地的族群卻是不少,以勤儉持家、誠懇樸實聞名的客家人就是其中之一。客家人原居中國北地,自五胡亂華後,經歷代戰亂,相繼南遷。一路披荊斬棘,開山造田,最後落地生根。由於不同於在地居民,所以被稱為客家,爾後就自稱客家。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隱身巷弄,廟埕寬廣,明亮屋瓦上剪黏閃耀,沉穩石牆中浮雕壯麗,一雙石獅威武昂藏,竹東唯一主祀五穀爺、擔負頭重、員山、柯湖、二重、三重五里居民信仰中心的二重「五穀宮」。
Thumbnail
隱身巷弄,廟埕寬廣,明亮屋瓦上剪黏閃耀,沉穩石牆中浮雕壯麗,一雙石獅威武昂藏,竹東唯一主祀五穀爺、擔負頭重、員山、柯湖、二重、三重五里居民信仰中心的二重「五穀宮」。
Thumbnail
水讓美濃農業大翻身,地景也隨著時代演進,開啟了另一章傳奇扉頁。野蓮仔,是美濃客家人對龍骨瓣莕菜的稱呼,台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野外族群稀少,早年即被用來當作食用野蔬,而後因水源汙染導致絕跡。八十年代,農民意外發現種源而保留,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掀起野蓮栽培浪潮,更邁向規格化生產,成為今日美濃重要產業。
Thumbnail
水讓美濃農業大翻身,地景也隨著時代演進,開啟了另一章傳奇扉頁。野蓮仔,是美濃客家人對龍骨瓣莕菜的稱呼,台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野外族群稀少,早年即被用來當作食用野蔬,而後因水源汙染導致絕跡。八十年代,農民意外發現種源而保留,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掀起野蓮栽培浪潮,更邁向規格化生產,成為今日美濃重要產業。
Thumbnail
美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承襲傳統客家民風,開墾水稻良田,三面環山擁有阻隔寒風先天條件之外,穿梭於城鎮之間的水圳系統,也使得美濃成為高雄重要糧倉之一。 百年前,美濃平原只有雙溪圳與柚子林圳兩條灌溉水路,大部分地區都是「看天田」,農民只能靠降雨來耕種,演變成單期作物和旱作田,當時的稻作範圍不大,集中在.
Thumbnail
美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承襲傳統客家民風,開墾水稻良田,三面環山擁有阻隔寒風先天條件之外,穿梭於城鎮之間的水圳系統,也使得美濃成為高雄重要糧倉之一。 百年前,美濃平原只有雙溪圳與柚子林圳兩條灌溉水路,大部分地區都是「看天田」,農民只能靠降雨來耕種,演變成單期作物和旱作田,當時的稻作範圍不大,集中在.
Thumbnail
36 Plan - 04 (歷史 04) 新竹人的祖先是誰呢?竹蓮寺供奉著王世傑,鄭世家廟是新竹最大家族祠堂,消失的林家潛園是否才是真正的新竹祖宗? # 新竹開墾史 # 城市進化史 # 隆恩圳 # 道卡斯
Thumbnail
36 Plan - 04 (歷史 04) 新竹人的祖先是誰呢?竹蓮寺供奉著王世傑,鄭世家廟是新竹最大家族祠堂,消失的林家潛園是否才是真正的新竹祖宗? # 新竹開墾史 # 城市進化史 # 隆恩圳 # 道卡斯
Thumbnail
美濃地區除了瀰濃庄里社真官外,其他庄頭也存在里社真官的信仰,僅存的兩座皆位在美濃最早開發的區域:「九芎林」及「龍肚庄」,目前皆被列為市定古蹟。其中龍肚庄的里社真官伯公據說是保存最完整,未經改建的里社真官。
Thumbnail
美濃地區除了瀰濃庄里社真官外,其他庄頭也存在里社真官的信仰,僅存的兩座皆位在美濃最早開發的區域:「九芎林」及「龍肚庄」,目前皆被列為市定古蹟。其中龍肚庄的里社真官伯公據說是保存最完整,未經改建的里社真官。
Thumbnail
土地與水,是這三百多年歷史的庄頭得以蓬勃發展的基礎。傳說中的守護水源的蛇神,在美濃二月戲的祭典中,似乎能瞥見一絲身影。
Thumbnail
土地與水,是這三百多年歷史的庄頭得以蓬勃發展的基礎。傳說中的守護水源的蛇神,在美濃二月戲的祭典中,似乎能瞥見一絲身影。
Thumbnail
就算是現在的埔里,居住在這附近的族群也多元得超出原有想像──閩、客、噶哈巫、巴宰、泰雅、賽德克、布農、邵族──而回頭去看歷史,那更是精彩且複雜。
Thumbnail
就算是現在的埔里,居住在這附近的族群也多元得超出原有想像──閩、客、噶哈巫、巴宰、泰雅、賽德克、布農、邵族──而回頭去看歷史,那更是精彩且複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