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婆鬼|考據篇I】盆地內的爭奪戰:埔里族群發展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番婆鬼的傳說廣泛流傳於埔里地區,要了解番婆鬼傳說背後的意義,就不得不先了解埔里的族群歷史。就算是現在的埔里,居住在這附近的族群也多元得超出原有想像──閩、客、噶哈巫、巴宰、泰雅、賽德克、布農、邵族──而回頭去看歷史,那更是精彩且複雜。

打開埔里的地圖,在城鎮中可以找到被標註為東、西、南、北門的地方,在這四個門圍起來的範圍內,差不多就是清領時期的埔裏社廳城,俗稱大埔城,是當時漢人聚集之處;往大埔城的西北方看去,愛蘭台地(烏牛欄台地)是巴宰族的居住處;而往大埔城的東北看去,分布在眉溪兩側的則是噶哈巫族的四個部落──牛眠山(Baisia)、守城份(Suwanlukus)、大湳(Kalexut)蜈蚣崙(Tauving),又被稱為「眉溪四庄」;要是再往東北過去,到東眼山、霧社那一帶,就是泰雅族和賽德克族的勢力範圍了;而往埔里盆地東南方看去,那是布農族的地盤;埔里西南方魚池直到日月潭那一帶,則是邵族的領域。

raw-image

不過,此處的族群勢力分布並非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將時間追溯到漢人還沒進駐埔里盆地以前,布農系統的埔社泰雅系統的眉社邵族系統的頭社、水社、貓蘭社、沈鹿社,被並稱為「水沙連六社」,整個埔里盆地都是埔社和眉社的地盤,以眉溪為界南北劃分勢力範圍──也有可能在漢人眼光並未觸及、文獻並未記載之處,埔里盆地內其實有更多元的組成,不過這裡就以目前文獻所提及的內容為主吧──埔里盆地這樣兩方獨大的情況維持到了嘉慶19年(1814),郭百年事件發生。

郭百年事件與埔社衰微

在郭百年事件中,漢人假藉當地已故「土目」(被選來或指派為溝通自己部落與漢人政府的人)的名義,佯稱當地原住民有意願將土地承租給漢人開墾,在因此獲得墾照之後,強行於水沙連由南向北開墾,因而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當郭百年等人拓墾到埔社領域的時候,埔社堅持不讓這些漢人進來開墾,雙方在現今茄苳腳一帶對峙一個多月。郭百年等人見無法以武力取勝,便派人前去談和,提出的撤退條件是埔社要提供一批鹿茸給他們;埔社族人答應之後,便聚集壯丁上山獵鹿,沒想到郭百年等人竟趁這個時後,闖入部落燒殺擄掠,不但奪得許多家畜、穀物和器具,甚至挖掘墳墓,盜取陪葬的刀槍。

而埔社的土地也在這次的事件中,被郭百年等人佔領,郭百年等人在此建築了十三座土城和一座木柵碉堡,招來更多的漢人強行開墾。埔社因此勢力大衰,只能依附眉社,遷往眉溪北方的赤崁臺地居住。直到嘉慶21年(1816),臺灣總兵得知此事,才強迫驅離侵墾埔里盆地的漢人,並豎立禁碑,禁止漢人進入,埔社的族人才得以回到原本的部落去。不過,埔社此時已衰弱到無力抵禦外族。

郭百年事件背後反應的是西部平原的人口壓力,驅使著漢人不斷往外拓墾,即便政府嚴令禁止漢人進入原住民的領地、即便原住民極力反抗外人的入侵,也無法阻止他們的腳步。甚至,這樣的人口壓力,也同樣反應在了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身上──不但大量土地落入漢人手中,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漢人開墾造成的生態環境改變,也讓鹿場縮小、魚蝦減少,傳統的漁獵游耕逐漸無法支持他們原有的生活,於是遷移勢在必行。

平埔族群移入及與漢人關係

在道光3年(1823)左右,透過邵族水社的居中協調,埔社邀請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進入埔里盆地,由埔社提供埔里盆地部分土地的永耕權,換取共同抵禦外敵的承諾。一方需要外援,一方需要土地,雙方一拍即合。以道卡斯、巴宰、拍瀑拉、洪安雅、巴布薩五大族群為主,共三十餘社的人陸續遷入埔里盆地。進入埔里盆地後,雙方訂定公約,不准入山侵擾山地原住民,不准恃強凌弱,不准引誘漢人在此開墾,也不准雇傭漢人在此經營。

不過,就算漢人沒有進來,埔社依然沒有保住他們的土地。在平埔族群分批遷入之後,他們反倒成為埔里盆地的主要人口,土地逐步從埔社、眉社轉移到他們手中。大致上來說,他們是從埔里盆地南半部開始開墾的,逐漸向外擴張,最後推進到了眉社的領域,聚落分佈遍及整個埔里平原。失去土地的埔社和眉社最終仍是衰落下來,部分被同化,部分則離開此處,投靠其他社。

但平埔族群獨佔埔里盆地的時間也不長久。事實上,這些年間皆陸續有漢人小規模侵墾的事件發生,不過大都被此地的平埔族群擋下,甚至連漢人想和他們交易都被拒絕。不過,在咸豐7年(1857),泉州人鄭勒透過改為平埔族名、配合平埔族風俗等方式,取得了平埔族群認可,自此閩籍漢人再次進入埔里盆地,移入人數日漸增多,形成了埔里社街。在光緒初期,埔里社街內聚集了大量漢人,築城後即改名為大埔城。自此,原住民族再也不曾成為埔里盆地的優勢族群,平埔族群的漢化速度也越發地快速起來。

對大埔城的漢人來說,此地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東北方的泰雅族和賽德克族,位在兩者之間的噶哈巫族聚落,就成了第一道防線,是抵禦泰雅族和賽德克族出草的主力。據聞,清兵根本沒什麼用處,都是憑靠噶哈巫族才得以抵禦出草;而到了日治時期之後,此地的隘勇線逐步完善,埔里盆地的居民才過上較為安穩的生活,但噶哈巫族人依然是此地隘役的重要成員。

這個站在防守第一線的平埔族群,正是埔里盆地中最具有神祕色彩的一個族群──傳說,噶哈巫族人人都會巫術。這樣的傳說,在噶哈巫族與其他族群的交流、通婚與對抗中,逐漸散播出去,傳入了泰雅、賽德克、布農、邵族與漢人當中,使得外人不敢輕易進犯。而在這些相關的傳說當中,最讓人畏懼的莫過於番婆鬼了。


備註:
這篇文章對於埔里複雜的族群歷史來說,實在太過簡略,強烈建議對埔里的族群關係,或是平埔族群的遷移有興趣的人,閱讀鍾幼蘭的〈平埔族群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以及鄭怡婷的〈論當代平埔族群主體性的構成:以埔里噶哈巫為例〉此二篇論文。

地圖來源: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兩萬分之一堡圖(明治版)(1898)
Google map,2017.03.03查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70會員
70內容數
<p>這是一個走遍台灣踏查妖怪傳說的寫作企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10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企劃和旅行書寫。每個月以一名妖怪為主題,除了考據以外,也進行旅行路線規劃,設計兩至三天的行程,到實地走訪、探查後,再將這些經驗寫成旅遊札記。</p>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南『保大』地域的思考 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已走向了主體化,在地『台南學』的研究更引領了不少文史工作者投入對於家鄉土地的辯證,更從在地的人、文、地、產、景材料之中,挖掘與釐析出更多不同的詮釋視角。在2019年政府展開了『地方創生』的元年啓動,落實從縣市到鄉鎮,找尋不同鄉鎮的在地特色,尤其是『社區創生
Thumbnail
台南『保大』地域的思考 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已走向了主體化,在地『台南學』的研究更引領了不少文史工作者投入對於家鄉土地的辯證,更從在地的人、文、地、產、景材料之中,挖掘與釐析出更多不同的詮釋視角。在2019年政府展開了『地方創生』的元年啓動,落實從縣市到鄉鎮,找尋不同鄉鎮的在地特色,尤其是『社區創生
Thumbnail
番婆、番社、社尾這幾個地名,你會想到什麼?番婆和外埔還有二戰時期的軍事襲產,還不來看看啊!
Thumbnail
番婆、番社、社尾這幾個地名,你會想到什麼?番婆和外埔還有二戰時期的軍事襲產,還不來看看啊!
Thumbnail
前言: 現在大家嘴巴所說的「桃園市」,是在2010年五都升格以後才出現,之前叫做「桃園縣」。升格前的「桃園市」則是現今的「桃園區」。升格前後,「桃園」的面積沒有什麼改變,看起來相當穩定,幾十年來沒有重大變化。我想,使用這個比較穩定的框架來談桃園平埔族,讀者的接受度會比較高,也比較容易理解。
Thumbnail
前言: 現在大家嘴巴所說的「桃園市」,是在2010年五都升格以後才出現,之前叫做「桃園縣」。升格前的「桃園市」則是現今的「桃園區」。升格前後,「桃園」的面積沒有什麼改變,看起來相當穩定,幾十年來沒有重大變化。我想,使用這個比較穩定的框架來談桃園平埔族,讀者的接受度會比較高,也比較容易理解。
Thumbnail
透過清治下「社」的性質分析,作者試圖討論平埔社群關係發展之因素,一則描述平埔社群彼此間自然形成的互動網絡,一則討論清治下不同族社如何在統治策略的操縱下,影響彼此的關係。本文除了自然(血緣)村社的關係、地域社群網絡的的行程外,特別從殖民者的統治措施,考察「社」的性質,以及「社」的多重性質對社群關係發展
Thumbnail
透過清治下「社」的性質分析,作者試圖討論平埔社群關係發展之因素,一則描述平埔社群彼此間自然形成的互動網絡,一則討論清治下不同族社如何在統治策略的操縱下,影響彼此的關係。本文除了自然(血緣)村社的關係、地域社群網絡的的行程外,特別從殖民者的統治措施,考察「社」的性質,以及「社」的多重性質對社群關係發展
Thumbnail
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埔里這個地方,其實被各族群所盤據,有閩南人、客家人、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邵族、平埔族(包含巴宰、噶哈巫、道卡斯、巴布薩、巴瀑拉、洪安雅),但這麼多的部族待在埔里盆地內,卻從來沒有發生『械鬥』,這真的是非常難得可貴的。」而似乎是唯一的械鬥發生在愛蘭橋,則是因為228...
Thumbnail
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埔里這個地方,其實被各族群所盤據,有閩南人、客家人、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邵族、平埔族(包含巴宰、噶哈巫、道卡斯、巴布薩、巴瀑拉、洪安雅),但這麼多的部族待在埔里盆地內,卻從來沒有發生『械鬥』,這真的是非常難得可貴的。」而似乎是唯一的械鬥發生在愛蘭橋,則是因為228...
Thumbnail
建醮、普渡是台灣漢人的重要民俗活動,然而在令人在意的是19世紀的熟蕃也有建醮,固然受漢人的影響,但本身的部落民俗傳統也雜揉在其中,不像是單純的漢人建醮。本文受岸裡大社所遺留下來的文書,以及受「清帝國」介入岸裡行政社群的形成與社會生活實況的釐清。
Thumbnail
建醮、普渡是台灣漢人的重要民俗活動,然而在令人在意的是19世紀的熟蕃也有建醮,固然受漢人的影響,但本身的部落民俗傳統也雜揉在其中,不像是單純的漢人建醮。本文受岸裡大社所遺留下來的文書,以及受「清帝國」介入岸裡行政社群的形成與社會生活實況的釐清。
Thumbnail
今天焦點─台灣消失的平埔族原住民  1644年 台灣第1個外來殖民統治政權荷蘭,在獵殺台灣盛產的水鹿20年後,漸漸無法滿足需索無度的鹿皮貿易需求,開始以武力燒殺擄掠的殘暴手段,強迫從大本營台南以北到台北淡水山區的平埔族原住民,繳交鹿皮保全性命,7個月內3度出兵征伐,成功的達成殖民統治的商業利益政目標
Thumbnail
今天焦點─台灣消失的平埔族原住民  1644年 台灣第1個外來殖民統治政權荷蘭,在獵殺台灣盛產的水鹿20年後,漸漸無法滿足需索無度的鹿皮貿易需求,開始以武力燒殺擄掠的殘暴手段,強迫從大本營台南以北到台北淡水山區的平埔族原住民,繳交鹿皮保全性命,7個月內3度出兵征伐,成功的達成殖民統治的商業利益政目標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