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 「同溫層」 的現象是有了社群網站後才有的事, 畢竟社群網站讓這類型的現象更容易被發現、檢視, 但事實上這問題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1952年,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威廉懷特(William H. Whyte)就提出一個心理學現象叫「團體迷思」, 來看它在維基百科的定義:
團體迷思(Groupthink,亦作團體盲思、集體錯覺)是一個心理學現象,指的是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人提出,或是在提出之後,遭到其他團體成員的忽視及隔離。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做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
這種狀況是不是覺得耳熟能詳?說穿了,就是我們常說的「同溫層」。這種事到處都有,不只存在於網路族群,公司裡會有、有傳播力的媒體公司更為嚴重 (尤其像台灣某知名媒體公司坐落在一個孤立的生活圈會更明顯);政黨、掌有權力的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也都有很嚴重的團體迷思(同溫層)。
當一群人有類似的凝聚力,加上擁有相同的生活經驗及價值觀,團體迷思就會緊緊地跟隨這群人;尤其是組織夠大,產生足以阻決外部資訊的資訊量——這聽起來幾乎與「官僚體制」畫上等號,畢竟官員所接受的資訊都是經過過濾,甚至是由權力關係與壓力下產生的決策過程或思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在記者會上發言的人,雖然講得振振有詞,但很容易被其他價值觀戳破的原因。
這類型的事,在學術圈以及學術圈的次級組織更常發生,尤其是最近某間學校的心理系更為明顯。我甚至覺得不需要寫文章,直接拿這部份的定義與概括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次的事件就是如此,這次某學校心理系面臨到的狀況 (其實是從維基抄的8項誘發團體迷思的前置因素):
這次某學校心理系所發生的問題 (事實上是從維基抄的8項團體迷思的表現形式):
所以從這次某間學校的心理系所發生的事情,就外在的角度看起來, 即使沒有 100%的吻合,也已經八九不離十了;即使他們是心理系,也很難擺脫——只要是人,在面對這問題時所表現出一樣的現象。
有時我們不能怪「某間學校心理系」所發生的問題,回頭想想我們的公司、單位與學校,我們的朋友圈、交際區,也常常發生這樣的現象。
只是這問題如何解決呢?此時維基的資料就沒有用了,因為現在網路社群後, 這現象更為複雜:
這次某間學校心理系的事情, 在某方面更應該讓我們自省很多事情的適用性, 即使不需要脈絡, 我們也可以看出讓我們擔心的事持續發生; 而要如何解決, 請待下回分解。
封面圖片來源:TVBS NEWS截圖
編輯: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