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也過農曆年節,還是買一送一,combo組合來著,因為韓國人把中秋節也當成農曆年在過。中秋大陣仗的掃除、煮食、祭祀拜拜,過了幾個月,農曆新年又得全部再來一次。 而且韓國跟台灣很像,所謂「家事」很多時候是落在單一性別的肩上,也就是家族裡的女人:媽媽、婆婆、媳婦。在和龍哥結婚之前,我就從不少韓國媳婦的部落格或粉專裡,看到他們在過年/中秋時一口氣煎上百個餅(韓文為전,韓國人過年/中秋時必備的料理。把切好的食材裹上麵粉和蛋液,再用平底鍋煎熟),接待絡繹不絕上門的親戚友人;然後又得洗全家人的碗盤,從早餐忙到晚餐甚至宵夜,每個人最後的感嘆都是:「難怪韓國媳婦最討厭過節!」 煎餅料理種類很多,海鮮煎餅是一種전,簡單的櫛瓜切片煎過後也是一種전。圖為某間煎餅專賣店的綜合盤。 我是去年五月結的婚,目前只經歷過一次中秋節。萬幸的是,龍哥爸媽自己開店做生意,這類傳統大節日是店裡生意最好的時候,光應付客人都累了,過節的準備工作,就簡單執行。 所以很多食物都是買現成的,省去自己料理的功夫。當天早上大家一起把食物擺好到祭祀桌上,向祖先行跪拜大禮,一起吃頓飯、聊聊天,中午就解散回家各自休息。 聽了很多韓國媳婦受苦受難的故事, 也看過韓國男人連泡麵都不自己動手, 非得要老婆煮給他吃的模樣。我想說變身韓國媳婦後,還是得入境隨俗,演一下才能合格吧? 但可能婆媳關係還在蜜月期,加上我聽不太懂老人家帶有鄉音的韓文,一臉呆傻的歪果仁模樣,看起來就是做事不利索又難使喚。所以婆婆只有開口要我幫忙擺擺碗盤,剩下的都沒要我做,不然就是神隊友龍哥會搶去做(因為我聽不懂啊,他得做示範,我才懂嘛)(奸笑)。最後我假裝說要洗碗,婆婆也立刻把我推開,然後一一把祭祀的食物打包起來,要我們帶回家繼續吃,其他的她會收拾。 龍哥家中秋家的祭祀桌。 拜拜之後的早餐。 牙~韓文就是我的護身符。我的婆婆出身全羅南道,講話帶著南部口音,我一開始只能抓重點單字去猜測她在講什麼。常常有賴龍哥用韓文再翻譯一次。是的,龍哥是用韓文幫我翻譯韓文。就像他講的中文,我爸媽也都聽不懂,必須由我在旁邊重講一次。 (龍哥:「痕稿幸煎刀泥。」爸媽黑人問號。我:「他是說很高興見到你啦。」) 還沒嫁就得定時問安 有次我跟一群韓國姐姐們喝酒聊天,領頭的是不久前跟小五歲年下男友(韓國對姊弟戀中年輕的男方的稱呼)結婚的韓娜姐姐,正在傾訴心事抱怨的,是今年四月要走進禮堂的準熙姐姐。 準熙:「你知道我未來婆婆有多煩嗎?每個禮拜都要打電話請安就算了,有次我沒接她電話,過沒多久,我未婚夫就打來『你幹嘛不接我媽電話?』」 我:「哇……你還沒結婚,就要定時跟婆婆請安?」 「韓國婆婆都是這樣的喔,一個禮拜至少要打電話問候一次。」韓娜轉過來跟我解釋。 「元旦(1/1)不是放假嗎?我問我老公是不是要去婆婆家,他一直跟我說下午再去就好,」韓娜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結果我就安心的睡到中午,在外面吃過午餐後才去婆家。」 「結果我一進門,桌上已經擺滿一堆菜,婆婆的臉色也不好看,」韓娜說:「一看就知道她是從早上開始準備,等著我們趕快來吃的。我當場超想掐死我老公!這是我跟他結婚以來第一個家庭聚會耶,他是想害死我嗎?!」 即使韓國社會愈來愈多雙薪家庭,結婚後繼續在職場打拼的女生逐漸增加(而且即使家裡有一個人可當全職主婦/主夫,也不代表家事就只是一個人的事啊),但對於「韓國媳婦」該有的義務及責任的執念,還是深深地埋在他們的心裡,很難在幾年之間就拔除掉。 韓國家族或朋友聚會時,在廚房打理的,通常是女性的身影。 將裝傻進行到底 聽到韓國姐姐們的抱怨,我忍不住擔心,該不會被我以為是神隊友的龍哥,其實是一個在中間沒有把話好好傳達清楚的豬隊友吧? 以前住同社區、跟我婆婆認識超過20年的韓娜安慰我:「你婆婆人很好啦,而且你是外國人啊,本來就不知道這些習俗,不用太緊張,照自己步調就好了。」 不過結婚超過半年,我愈來愈能適應婆婆的韓文腔調,某次她在閒聊時,對龍哥提到想要買車給我,我立刻插嘴:「千萬別破費,我不敢開!」婆婆先是:「真的嗎?你常在外面採訪,有車不是會比較方便嗎?」想再度說服我。過了一下,又自言自語:「啊……Fion現在聽得懂的韓文比以前多了呢。」 看來要在韓國生存,除了韓文能力,我還得精進我的演技。 訂閱《Fion的韓國生存筆記》閱讀完整內容,並獲得她預計於2018年12月出版的新書: 所有圖片來源:Fion提供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