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畝基金會(Stiftung Balm)的藝術工坊在老城的石頭路邊,櫥窗擺設品味優雅,吸引來來往往的遊客進來瞧瞧。這裡所展示與販售的藝品完全都是由瑞士手工生產的產品,從小小的一張卡片、剪紙窗花、燈飾、布娃娃、蠟燭到食用的果醬和餅乾,都可以看出藝術家的細心巧手。今天是耶誕藝品開賣的第一天,老房子裡重新整修後的挑高店面,光線明亮,裝飾簡樸大方。每一個員工都很客氣,熱情介紹產品,不強迫購買;也為客人端上一杯熱茶,氣氛溫暖。 基金會位在蘇黎世湖頭的一個古城Rapperswil,山坡上有一座城堡,是瑞士人喜歡來觀光賞景的名勝古蹟。組織下有一所學校,開辦各式手工產品相關課程,包括園藝、烘培、木工、縫紉、手工藝、餐廳服務、蔬菜種植課程。結束後學員可以留下來工作,所有的職缺都受法律保障,有勞健保、職業意外險、老年年金等。 巴畝基金會位在蘇黎世湖畔,山坡上有一座城堡,是在地人喜歡來觀光賞景的名勝古蹟。 Walter Hofstetter於1956年創辦巴畝基金會,他原本是一個學校的老師,為了改善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問題辦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從最早僅有一棟房子、12名學生,到今日成為一個有300多人的教育與庇護機構,提供教學、住宿、工作機會等,學員及員工來自瑞士不同的州。基金會運作的精神是:不論智能上或是精神上有障礙的人,皆是有獨立需求的個體;應以滿足個別需要出發、幫助他們找到自己,讓他們有機會慢慢獨立、學習自理生活。 從長不大的孩子,到自信十足的藝術家 Laura今年21歲了,在她來基金會之前也在其他的學校上過家政相關課程,但她並不十分喜歡。幾年前,她嗜吃的情況很嚴重,體重一直是一個問題;也由於這樣的孩子很固執,父母如何再三規勸,成效都相當有限。她居住的小鎮不大,幾乎人人都彼此認識。她甚至會跑到鎮裡的肉舖跟老闆要香腸來吃,那段日子她的父母當然非常苦惱,她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進入藝術工坊後,Laura開始規律上下班的生活作息,自己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去8公里外的基金會工作。她先搭公車到火車站,從1號月台走到6號月台,再換火車坐到湖的對岸,在岸邊下車後她騎著滑板車去上班。規律的日常、友善的環境,喜歡做的工作,正面的循環使她面容充滿光彩。大約半年前,有一天她突然想通了,自己的體重需要控制,她的父母帶她與家醫討論如何協助她建立運動習慣,保險公司收到醫生的信函,給付健身房的費用。這幾個月來她規律健身,已經減去了7、8公斤。她對自己的瘦身成果非常滿意,眼神中流露自信,無比可愛。 一刀一畫,一針一線,慢慢製作出來的正宗瑞士產品。 剛進來的第一年,Laura訂定了自己的學習計畫。她上了縫紉、烘培、餐飲服務和其他的手工藝課等,試著在不同手作的課程裡找到自己的興趣。今天是耶誕商品開賣的第一天,她負責工坊裡的聖誕樹裝飾,和一個同事兩人一組,教導來參觀的民眾如何用一個簡單的鋁片做成美觀應景的聖誕裝飾。Laura很小心地拿出一張A4的薄鋁片,引起參觀的小朋友的好奇。她仔細地示範如何用裁刀壓製成一個星型的圖案,再拿出一些可上色的筆,在銀色的星星上寫字或是畫畫。她的示範非常清楚,在場的民眾也可以跟著做。這個使用裁刀的動作,她已經做過了幾百次,不會失誤,而且每一次的品質都一樣好。她熟練的技巧和專注的神情,是一個自信十足的藝術家。 如今,她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了。每周工作五天,這是她除了家庭之外最熟悉的地方。工坊裡的同事,有幾個也是她的好朋友,不工作的日子也相約郊遊踏青,或者去舞廳跳跳舞;十足年輕人的生活,有自己的步調,非常快樂。 「慢慢來」創造出的美感價值 Laura指著正在櫃台招呼客人的Monika說:「她是我最好的同事和朋友。我也喜歡在店裡招呼客人,但是今天我要教大家做星星。」在這個手工藝工坊裡,他們每個人都要學習製作、解說、櫥窗擺放設計與銷售。如此一來,如果有人要去度假,才有人可以替手。這個環境裡提供了強大的安全感,讓原本難以進入社會的孩子們,有了一個發展的可能。這個改變出於一個人的想法,在60年內從12個孩子到今天300多人受惠。對於這幾百個家庭來說,這些孩子能漸漸自理,生活除了家人之外有其他的連結,未來沒有經濟和照護上的憂慮,無疑卸下了無比沉重的負擔,減少了人間的悲苦。 在這個藝術工坊裡氣氛和諧愉快,沒有哀愁或苦難,完全顛覆身心障礙者需要同情的刻板印象。有的作品簡單而雅緻,有的複雜度很高,個個包裝精美;如果擺在一般商家,沒有人會相信這些藝品都是出於身障者之手。上場介紹時每一個學員都表現得自然且穩重,外人不知道流暢表達的背後經歷了多少練習。工坊裡的老師,都是接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專業人士,在與這些慢慢來的員工們一起工作時,特別有耐心,帶著他們一刀一畫、一針一線。原本個性上的不知變通,在工匠手藝的養成裡成了必不可缺的堅持,這些產品甚至通過ISO品質認證。他們出產的食品也印有瑞士有機食品標章,是無毒健康的在地食品。 工坊裡的老師,都是接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專業人士。Laura和她的老師討論問題。 孩子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夢想。Laura把自己第一筆工資存起來,因為她正籌畫前往美國旅行。她還有其他更長遠的計畫,她說:「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有自己的家,我要在外面租一個自己的公寓,自己生活。」而且她也知道要往這個目標前進,還需要更加把勁。她必須更努力工作,繼續加薪才有辦法;要加薪,就必須有訂單,今年藝術工坊的聖誕卡片銷售量非常高,來自瑞士各地的訂單打破了往年的紀錄,他們一共趕製了一萬四千張的卡片。在工作高峰期的那段日子,Laura每天回家都大嘆:「累死了!累死了!」她很投入,也有抱怨,真情流露。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都有自己的特長,獨一無二,有的人先天的條件就是要慢慢來。在這個基金會裡的學員,不只有唐寶寶,有些人的障礙在智能上或精神上,但他們共同創造的藝術價值或實用價值,並不低於所謂的一般人。所有手工的創作,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時間和美感,而這些反而是現代人所欠缺的;反觀所謂的正常人,似乎我們的生命在社會壓力的競逐下也有所缺憾。 Laura自信地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 聖誕節真正的意義 步出工坊後,筆者不停想著: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原貌是什麼樣子? 追求改變、追求快速、追求新穎,追求美麗。因為追求,所以失速。有人被淘汰,被遺忘,不被看見。留在看得見的世界裡的,是光鮮的人類。說優勝劣敗太過殘忍,好像我們都活在競爭裡。但不可諱言,活著是辛苦的。無所謂心智正不正常,我們都在世界不同的尺規標準裡被丈量、被比較,也被選擇是否可以進入一個群體。瑞士的職場生活也相當競爭,有壓力,我無法想像他們進入一般職場有被接受的可能。 在與Laura相處的這兩個小時裡,她領著我看見一個可以緩慢,可以包容錯誤和有喘息機會的環境。或許這才是人間的天堂——人類的分野不再是智能或成就的高下,而是有沒有包容心,可以接受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這也是慶祝耶誕節的意義:無關商業,無關禮物,也無關宗教紀律,應是每一年等待聖嬰降靈的原意。 耶誕節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人與人的態度,提醒我們看見現在世界的苦難,是不是和2017年前一樣,不曾減少過。餽贈禮物的想法是否能超脫物質的層面,提供更實質長久的支持;我們是不是能讓原本孤單無助的人有不一樣的經驗,減少我們共生的社會裡讓人心痛掉淚的故事。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祝福大家,這個星星是Laura的美麗作品。 補充【德語關鍵字】: 聖誕節快樂 frohe Weihnachten 手工 die Handarbeit 藝術 die Kunst 所有圖片來源:方常均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