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有救嗎?(四):軍官還好嗎?

2017/12/0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來談軍官。我會用幾個故事串出想談的脈絡。
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服役時的一場「晚點名」。當天早上是由身為排長的我來帶連級的早點名,無事收場。到了晚點名時,改由專業軍官班的學弟來帶。我很慢才走出大樓參加集合,看到他拿著點名簿,在講話隊形(馬蹄形)中間低頭算人數。
我把自己旗下的人數報給他後,轉身進入隊伍。但看到他加加減減一團亂的樣子,又走前去問了句:「學弟,需要我幫忙嗎?」
我的本意,是看他比較「菜」,所以問他需不需要我教他一些小撇步。內行人就知道,有時稍微改變報人數的方法,就可以簡化整個計算流程。
但他卻大喜抬頭:「報告學長!謝謝!」就把點名本交給我。我還反應不過來,他又補了句:「今天晚上就拜託學長了!」
原來他會錯意,以為我願意幫他帶整場晚點名,於是火速把整個場子推給我。我看他一臉廢廢的樣子,差點笑出來,就把他趕回隊伍中,開始整隊點名。晚點名流程本來就比較簡化,所以也不算是被凹到。
唯一的問題,就是連長出來時看到是我點,唸了句:「怎麼是你帶?」
「報告,學弟說他還不太會點名。」
「你不給他點,他是要什麼時候才會點?他志願役,你義務役耶!」
有道理。
但給鳥鳥的學弟帶,不知要點到幾點才能點完。他教育養成是很重要,但也不關我的事。我只想早點回去睡覺。
這是第一個故事,在說明這故事之前,先來看第二個故事。

擺手很難

第二個故事也是發生在晚點名,另一場晚點名。依單位的慣例,軍官與士官幹部於整隊後不久,就會被值星官請退到一旁,看士兵在原地唱歌答數(就是原地踏步唱歌、喊口號)。
某天晚點名被請退後,我站在黑暗中發呆,有位上士找我過去士兵隊伍後方。「你來看一下,這個兵的擺手是不是怪怪的?」
我去看了,也是覺得怪怪的,說不出的怪,大概是動作太生硬。但大家七嘴八舌,居然也沒人肯定正確版本是怎麼擺,於是我去請人事官來參與討論。除了營長之外,這人事官是全營僅存的「正期」(軍校四年制出身的)軍官。
因為正期的動作比較標準,所我找她來指導。她示範得也相對標準,但看到其他一狗票老人幹部全是「奇形怪狀」,到最後,連她也自我懷疑起來。
「要我去查一下嗎?」她這樣說,但大家都覺得何必多此一舉,紛紛勸阻她,這事就不了了之。否則,難不成要叫營長出來示範嗎?
上述的兩個故事,涉及了國軍軍官的三大來源體系:軍校正期班、專業軍官班,以及義務役預官班。雖然只是小小的個案,但其中所突顯的怪現象,可用來談本篇所企圖處理的主題,就是軍官來源的困境。

人一整個不夠

軍校正期班受過相對完整的訓練,對於國軍基本知識有較系統性的理解,但人越來越少,「年產量」在近幾年都可能在一千人以下。除了正期生之外,軍校還有一些較短期的班隊,但人數更少。如果這些人全部充當排長,也帶不到四萬兵馬,但國軍至少也有十幾萬人左右。
在過往的數十年間,這人力缺口是由義務役預官補足。預官雖然軍事素養不足,最短甚至只經過四個月的養成期就匆忙上陣,但因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較多(我同梯步官就有一半是碩士以上學歷,大學畢業生也多出身自國立前段學校。而步官還是預官考試相對低分的志願),做事較依理而為,因此在排級領導或營級參謀等基層職位上,還算堪用。
但隨著兵役改為四個月,預官也即將消失,「備用」的軍官來源就只剩專業軍官班(以下簡稱專軍)。這種志願役是大專以上才能報考,因此理論上和預官的表現不會差太多。
但這只是理論上。專軍雖然也有一些國立中後段大學的人馬,但不少是想吃公家飯,卻考不到公務員、老師和警察的人,等於是篩選過幾次後「剩下的」,雖然「比下仍有餘」,但比上不足也是個明顯的事實。
和預官相比,「專軍」可以透過較長的役期(通常是五年)來熟練指參業務,但因為他們因為訓期短,軍事專業能力通常比不上正期,又少有高學歷可以(像預官那樣)和正期對嗆,加上少了學長學弟關係的掩護,職場挫折相對較大,許多人約一滿就跑了。做為暫時性的低階軍官人力來源,是多少能堵洞,但也越來越堵不住了。
沒有預官,專軍人又不夠,國軍缺軍官的情形就只會越來越嚴重。現在一個實兵連,可能只有三個軍官在部隊裡(有些送訓),一個「虛擬連」(有編制而無實兵),可能就連長一個軍官。要維持日常運作,這人力是勉強可以,但主要是透過造假來完成帳面數據,若要玩真的,只怕若非當場倒地不起,就是要向其他單位調借人力來撐場面。
這樣當然不健康。我在本系列前文中也提及,應該反轉思考,有多少人力,就有多少編制,沒有那個人力,就打消建制,收回缺額。先把手邊基層人力湊滿海空軍這些承擔一線戰鬥任務的部隊;至於陸軍,可以大氣一點,直接裁成兩大軍團,如果還是塞不滿,就裁成一個軍團。
但就算又裁又塞,還是可能出現一個狀況,就是基層的兵和士已經滿編了,但尉級軍官仍嚴重缺乏。為什麼就軍官「騙不到人」來當呢?這有以下幾個主因。

只缺軍官不缺仙

第一個原因,就是兵的爽度大於士,士的爽度又高於官。兵不用腦,在志願役的狀況下還可以當成「超級上兵」,據地稱王。就算被升為班長,士官階級的待遇也不差,一樣可以久任一地,就算出任連級營級幹部,也不需要承擔太大規模的業務。
因此就算有大學以上學歷,選擇跑去當士官而不當軍官,除了薪低一點,其他各種條件都會隨著時間改善,通常在三五年後「本益比」「性價比」就會大幅提升,也算是種公務員類的爽缺。
第二個造成軍官缺員的原因,就是軍官在混了八到十年後,就會碰到無缺可升的大麻煩。軍官不但要在各地調來調去,還要一下指揮、一下參謀來歷練,好不容易凹到等滿「停年」(升級必需之卡關年限),校級以後的職缺也大減,許多人就在人生中年卡關,期滿只能選擇退伍,還沒月退俸,只能一次領。
出去之後能幹嘛?士官還可以在服役過程中考些大客車大貨車駕照,軍官呢?
第三個原因,就是「專軍」給外界的免洗感太強。前頭說過,專軍先天失調(養成期相對短),後天不足(可支援的人際網路較小),不要說是八年十年後升不上去,很多人一進去就覺得自己被當成免洗尉官,註定就是當「小」的,是棄嬰,甚至掛的是少尉階,受到的卻是下士待遇。甚至還沒進去,就可以聞到濃濃的「分母味」、「人頭味」,這樣怎麼收得到人。
在這三大背景因素之下,少尉與中尉軍官就永遠在缺員,而上尉之所以不缺,是因為很多人被卡在這一階,升不上去所造成的假像。我們前一篇已經提過這個現象會造成什麼隱藏風險,接下來,就來討論一下該如何解決這問題。

錢與人

再來看第三個故事。在我退伍之前幾個月,部隊主官曾在餐宴中問我是否有意願留營。雖然他也知道我不可能答應,但只是想問問,藉此舒發國軍留不住人的滿腔悲情。
我當然婉謝這樣的好意,理由就是在外面有工作了。這倒不是謊言,當時我在外頭已經一個月賺六七萬,國軍少尉這四萬多,反而是大減薪了,而且如果考量「工時」,那更是免談。我算過,大概要一個月十五萬,留營才符合成本效益。
但我當場也表明,如果是普通大學畢業的預官佔到我的這個少尉缺,那他很可能會選擇留營,因為這個缺還蠻爽的,升官之路又寬,和公務員差不多。
所以重點在哪呢?就是軍官薪水彈性低,會限制能找到的人力數量。而且軍官是同酬的,若加上各單位不一的工時,許多職缺會沒人想去,大家只想往爽缺擠。
講白點,就是僵化的人事體系碰到自由市場,當然就沒競爭力,只能找到「線下」人力,這些人當然挺不住業務,越做越不爽,當然約滿就閃人;就算騙進來一些「線上」人力,他們進來之後學聰明了,如果卡不到爽缺,也會閃人。最後當然就沒軍官了。
因為國軍往上加薪的空間不大,因此我認為解決方案只能從兩個角度去設想,這兩個方向我都曾經在別的媒體說過,現在就整合在一起來談。第一個方向,是用軍官缺額的薪水預算當作其他人的工作獎金,第二,就是提供彈性役期的志願役合約。
這第一個方案,就是「移山填海」,反正目前軍官就是有缺額,一連應該七個,如果只有三個,那四個缺額的薪水,就移去當成現有人力的加班費(獎金),而且是真的有做的才能領。像一個連缺三個排長,使那僅存的一個排長背值星背到死,那就把那三個人薪水移給他當獎金。
又算沒全部轉移,只要一個月可以領到共七八萬,有意見的人就會少一些吧?等到補滿人,工作量變少,加班費也變少,大家也沒什麼好講話的。
而且重點在於部隊負擔並不會因此增加。現在因為軍官缺額會前一年抓好,所以預算也編得少,因此可能沒有太大的調度空間,但只要高層一聲令下,要基層把每個軍官缺士官缺的錢都編好編滿,那自然就會有足夠的錢來做為獎金。
反正編制就是那麼大,一邊要人,一邊又不編錢,是要怎樣?不然就減編裁軍。這個方案如果推行下去,相信基層就會比較樂於留下來,也不會急於晉升,或一心想往爽缺調。同酬不同工所造成的不正義感受也會大減。
第二個方案,就是開出大量短期的軍官合約,這可以和前一方案呼應。如果四個月役期的願意轉軍官,那就不要一次給他們五年大約,三年也太長,就給一年約。
這樣人事缺額不好計算?第一方案已經把錢編滿了啊!擔心個屁?你就專心生人就好了。反正現在少尉就是缺到50%以上,也沒有算不算的問題,就先把人收進來。
這種一年約的人進來,約滿前兩三個月再決定要不要續約,若再續,也都是一年約起跳。這種人的薪水制度可比照其他正期或五年約一樣,但福利(貸款、住房、送訓)可以少一點,讓他們比較看看是否要改簽複數年約。
因為約期減短,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就比較願意投入(就算爛也只是爛一年),部隊也有更多元的人力可以選擇,也會願意改善自身的工作環境,以提升相關人等的續約意願。
現在一綁五年,很多人想說跑不了,於是開始擺爛,部隊也想這人跑不了,一樣放爛,不肯改善勞動環境;兩者互相作用,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而透過上述調整,相信可以具體阻止這種情況。

批判意見

「那為什麼硬要塞滿人呢?這樣不就有點捨本逐末嗎?應該追求專業優質的人力,並調整薪水體制來吸引優秀人才呀!」
我知道一定會有上述這樣的批判意見,國軍內也一直有人打算這樣做,但我只反問一句:「什麼是優質人力?」
國軍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人力是什麼。給你台大畢業的,你就會用嗎?不知道目標是什麼,就不會有可行方案,做什麼都是在摸蝦。
「需要的人力」是透過人力與體制的溝通來產生的,不是一廂情願。國軍現在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應該盡可能吸引更多樣的人進來,讓他們與國軍體制對話,才能產生結論與方向。
現在的一條鞭人事與薪資制度,只會讓國軍獲得「固定水準」的人力(其實就是低薪人力),如果要找到更優質的,長官想的都是直接加錢,但哪來這麼多錢?在整體薪資沒辦法一次提升的狀況下,不就是在現有「碗裡」求規則的變化嗎?
這種單年約制度引進的人力,必然會非常多元。往年軍官就是有軍校、大學前段班(預官)、大學中後段班(專軍)這三種來源,現在志願役化為軍校與大學中後段班,將來若改成年約制,就可能各種出身的人。會有台大出來找不到工作,先來避個風頭的,也可能有出來工作三、五年的老人覺得人生無趣,想換個口味。
一旦軍官來源多雜,部隊就會出現內在的互動與刺激,這種刺激會是良性的。在不組建新軍(籌辦新軍校)的狀況下,國軍基層幹部會有與社會更貼近的人力結構,這種結構也可隨著時間慢慢往上影響,在十幾年後促成全新的「參謀軍官團」。這樣的軍官團,才能和社會共識更加貼近,真正實現軍隊國家化。
但就算有了多元的軍官團,還是會面臨一個挑戰,就是現行台灣的參謀本部將官團。這些老人如果反對軍官團的意見,那該如何是好呢?
這會是我們下一篇的主題。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渣文本
人渣文本
我是人渣文本周偉航,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渣誌」,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我預計每年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