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都在寫作: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總體相(節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學獎中的新聲音

從前述無論專書、「選集」、文學獎的相關數據可見,當前台灣原住民女性書寫者仍以散文為多,小說與詩歌都尚有發展空間。在現代詩方面,從文學獎中嶄露頭角的新秀寫手之中,亦僅見撒奇萊雅族的撒韵.武荖(Sayum Vuraw)、泰雅族的筆述一.莫耐(Pisuy. Bawnay)有較多詩作問世,本文即簡單解析兩位新詩作者的作品。

撒韵在文學獎中,4度獲獎,其中3次是以詩作獲獎。獲第2屆新詩組第3名的〈部落的味道〉,是以詩組曲的形式敘寫,4段詩、4項主題、4個畫面、4種節奏,組構之後,形成意義的切斷、連結、撞擊、延宕。此詩成功地運用組詩的結構,詩語從簡到繁,詩行從短到長,從快板到慢板,節奏感掌握佳。

就主題的串連而言,從「大便」中的人與海邊、在「方便」 與「不便」繞口令般的邏輯辯證開始,到「浪女在城市」中城市流離與電梯閉鎖的雙重生存語境,對比於前段的「海邊大便」意象;接著「部落三合一」以保力達、補力康、唯士比三個物件,與部落勞動者身姿結合,隱喻從部落流離而出的勞動者;最後以「風的顏色」收尾,故鄉的顏色與氣味,以一種「曾經」、一種過去式現身,語境溫潤輕緩,對比於前兩者,城市的浪女與勞動者的苦悶顏色,風的顏色是平常的部落街景,細節如繪,安靜如寫真。文學獎評審焦桐即指出,此詩「全詩充分掌握形象化語言和準確的細節描繪,深化對部落的鄉愁,尤為我心目中的首選。」

撒韵擅用組詩或段落的跳與接,營造獨特的節奏感,詩作的音樂性極強。如獲第4屆新詩組第1名的〈找生命的路—原舞者《找路》進山排練詩札〉,亦如前詩,以4段短詩串組而成,分成排練場、路徑、沙韻的路、我是妳借來的名字四段,讓現實與虛擬、今與昔、我與妳交織碰撞。首段「排練場」中,在山中排練的身體,進入「找路」的舞台語境,拉出第2段「路徑」中,排練的我與「妳」—70幾年前的另一個少女沙韻,兩相遭逢,於是再前進到第3段「沙韻的路」,沙韻之路與我的腳步疊合,進入第4段「我是妳借來的名字」,兩個沙韻,兩種找路,舞台布景與現實山林,在一個虛擬歷史的空間,展開一場心靈的跨時間對話:

我借來妳的名字,走進泰雅爾的森林
遂在月光下看見妳
妳的名字躺臥在溪水裡、跳躍在山間
牽起這裡的土,牽起這裡的文化

以兩個沙韻,牽連起族群與主體的生命道路,詩人說的並不是承襲傳統,而是主體與主體的對話與碰撞。仍然是以組詩的書寫策略營造詩的節奏感,獲第6屆新詩組第3名的〈蘭嶼之歌〉,全詩分兩段,其間穿插著北方之島與南方之島、巴丹島與蘭嶼島的視角,透過兄弟之島的相互說話,揭開兩島之間的歷史關聯,也揭露了兩島的現實處境。本詩以島與島為敘事者,向遠古、向遠方說話,最終卻是要凝視傷痛的現實:

我們將一同憑弔島上的歷盡滄桑
在同樣的陽光裡漆上皺紋
羅漢松下解我們的憂傷
順著海流的韻律而唱

撒韵的詩歌,意象掌握精準,詩語乾淨、簡潔、不拖沓,以俐落的詩行排列、段落排列,形成美好的節奏感與音樂性,如歌行吟,如舞蹈一般,韻律天成。在詩語的收放吞吐之間,在思路發展與詩意流轉的緊張關係之間,拿捏適切,已經寫出自己獨特風格,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新世代原住民創作者。

筆述一.莫耐首次獲獎的〈獵人杯(悲)歌〉,是第4屆新詩組佳作,在結構上非常特別,從「啟」到「終」,中間以九個不連貫的數字排列,一個數字一行詩,每行詩都是一個畫面,刻劃Buyung的一個動作,或者一種生命狀態,有如動畫片的轉輪,9個畫面,也就是9個生命年輪。Buyung從「3」歲時,一個具有敏銳獵人鼻子的小泰雅,轉到「29」歲,變成失去獵槍的酗酒者:「Buyung行屍的軀體輕聲地低語著再讓他拿一次獵槍就好」。這首詩無論從詩的結構、詩的語言來看,都很成功,它以極簡風,犀利刻劃獵人悲歌,以蒙太奇的詩語,一行詩一個畫面,註寫獵人的一種年齡狀態,9行詩就讓獵人從敏銳到行屍,極為深刻到位,敘事節奏也非常好,有動態的電影感。最後一句,行屍的軀體在低語,顯示主體的體/魂已然分裂,註解「杯(悲)歌」,十分精準而又留有餘韻。 

前詩如蒙太奇電影,而另一篇獲第5屆新詩組第1名的〈一半的新年〉也很有畫面感,如紀錄片影像。〈一半的新年〉一開始即以3個顏色:喜紅、鬱藍、慘紫,刷過銀幕,挑動閱讀者的想像神經。詩的正文以敘事手法,說書一般,敘事者講述自己身為「一半」,新年回父親部落時,父母兩人巨大的情緒落差、空間感落差、時間感落差,而身為一半的女兒,如何在父與母之間來回拉扯,角色扮演錯亂。當她最後要扮演讓父親順利隨母親離開部落的「哭鬧小孩」時,也不禁自我分裂;如詩的結尾一段:

每次看著父親邁向黑車的背影
垂落的肩膀瞬間讓他變得好小好小
跟在背後繼續哭著的我
其實滴落不斷的眼淚
是我對他無盡的抱歉

身為一半,只能懂事地選擇「不懂事的哭鬧小孩」的角色扮演,來磨合父母的歧異,在做為自己各自一半的兩位至親之間,找到和解協商的通路,「哭鬧小孩」的雙重形象令人感傷,全詩終筆於此,餘韻動人。筆述一長於營造詩的畫面感,讓詩從語言變成畫面,再從畫面變成影像,帶起詩語轉動,而且語言自然、流暢、靈活、簡淨,是值得期待的原住民女性詩壇新秀。

三個出版詩集的女生

目前唯有3位原住民女性詩人出版詩集, 此即卑南族的董恕明(1971-)、阿美族的明夏(禮幸.蜜薔Mingsha Lisin,1976- )、布農族的伍聖馨(阿不思,Abus

Takisvilianan,1978-)。這3位原住民女詩人都出生於1970年代,我們所謂「六年級生」,然而,她們雖然屬於同世代,卻來自不同族群,有不同的文化經驗,也有不同的主題關懷與詩語風格。

2007年,兩位混血的原住民女性詩人,不約而同出版詩集,而成為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史上最早的兩冊詩集,此即董恕明的《紀念品》以及明夏(禮幸.蜜薔)的《她及她的詩生活》。董恕明混雜了卑南母親和浙江父親,而明夏混雜了阿美、卑南、客家、閩南,但兩位詩人在她們的詩作中,都絕少觸及自己的身世思辨與身份認同課題。兩本詩集都有鮮明的吟遊風及混搭風;所不同的是,董恕明的詩語混搭風格,雜揉了吟遊詩、童話詩、抒情詩,而以一貫的跳接詩語,形成獨特的蒙太奇詩風;而明夏則是混搭吟遊詩、情詩、聖詩,並且以流暢的詩語,有些遊戲性的風格,形成如歌的行板。

2012年,董恕明又出版了她的第2本詩集《纏來纏去》,風格與《紀念品》相近。做為詩人,董恕明的書寫位置是相對抽離的,她總是以澄澈近乎透明的眼睛,觀看世界、觀看自己,有時讚許,有時嘲諷,有時憐憫,有時溫柔,她的吟遊,是與自然即興唱和。而明夏則是貼靠自己非常近,她的每一首詩,都扣敲著自己的靈魂,她的吟遊,是與自己的血流唱和,你可以讀見她的創痛,也可以聽見她的飲泣。

2013年,布農族的伍聖馨出版詩集《單‧自》,成為原住民女作家第3位出版詩集者。1978出生的伍聖馨,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人,寫作開始於21世紀之初,是以「文學獎世代」的身姿崛起文壇,在2001年的第2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中,伍聖馨獲得詩歌組與小說組雙料佳作,而在2003年孫大川所主編的《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中,也立即選入她的得獎作品〈戰在霧社〉。詩集《單.自》集結她從2001開始創作以來的詩作,總計102首短詩,以創作時間序分期4期、4輯,數量甚為可觀。

《單.自》中每一首詩,詩題都是一個單字,這也映照出這本詩集的核心主題:主體的自我對話、情感探索,與眾多跨界文本(詩、畫、歌曲)進行互文式對話,以及數量頗多的族群議題思考。伍聖馨的詩語風格,有大量的告白體、告解體,作者與敘事者我的說話距離較近,主觀意識與情感濃度的坦露性較強。伍聖馨在3位已出版詩集的原住民女詩人中,是以最多篇幅觸及族群課題者,內容包含對文化歧視的批判、對主體文化「污名」的反思、原住民生活空間走踏感懷,以及對自身的布農族主體文化的衍繹等等。

3位女詩人,詩語各具風格。蕫恕明詩語如雲,意象飄忽飛揚;明夏詩語如歌,一個音符追隨一個音符;伍聖馨的詩語,彷彿藏傳佛教的辯經,一詩一單字,一字一哲思。3位詩人作品的詳細詩文詮釋解析,請參考本書。

  • 新書分享會

時間|3/17(週六)下午3點至4點半
地點|女書店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主講|楊翠(本書作者,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書名: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

作者:楊翠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山社出版公司的沙龍
37會員
61內容數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想像一座島就是一首詩,所有意象的隱喻、敘事的鋪排都在島上被詩人的巧手逐日完成;廣大的海洋是流動、不特定的讀者,在某個時間恰巧觸碰(閱讀)到這座詩的島嶼,沖刷(詮釋)的過程中同時也可能改變、豐富原先島上的生態。「島」與「島」之間是否有互文的可能?海流在不同島嶼之間穿梭,會發現什麼相同與相異之處?
Thumbnail
想像一座島就是一首詩,所有意象的隱喻、敘事的鋪排都在島上被詩人的巧手逐日完成;廣大的海洋是流動、不特定的讀者,在某個時間恰巧觸碰(閱讀)到這座詩的島嶼,沖刷(詮釋)的過程中同時也可能改變、豐富原先島上的生態。「島」與「島」之間是否有互文的可能?海流在不同島嶼之間穿梭,會發現什麼相同與相異之處?
Thumbnail
「外部落份子」為何? 「外部落份子」這個概念是由同場講座的泰雅、布農混血詩人黃璽發想的,與黃璽經過兩天兩夜斷斷續續討論後,加上後段「文藝環境的互動關係」作為講座的兩個討論核心,各自分享創作經驗與混血身分的成長路徑上遭遇的問題,以及對於原住民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以及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的問題。
Thumbnail
「外部落份子」為何? 「外部落份子」這個概念是由同場講座的泰雅、布農混血詩人黃璽發想的,與黃璽經過兩天兩夜斷斷續續討論後,加上後段「文藝環境的互動關係」作為講座的兩個討論核心,各自分享創作經驗與混血身分的成長路徑上遭遇的問題,以及對於原住民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以及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的問題。
Thumbnail
觀察臺灣當代詩的出版狀況,2022年1月除了有嚴忠政、吳錦發、鄭智仁等臺灣詩人推出個人詩集,寶瓶文化也出版了由陳黎與張芬齡翻譯的《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出齊了四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詩人譯作。
Thumbnail
觀察臺灣當代詩的出版狀況,2022年1月除了有嚴忠政、吳錦發、鄭智仁等臺灣詩人推出個人詩集,寶瓶文化也出版了由陳黎與張芬齡翻譯的《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出齊了四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詩人譯作。
Thumbnail
746山海誌—族語誌 Ep1主持側記 前陣子真的太忙,Umav一直沒有好好跟大家介紹,今年底我參與了原文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746山海誌」族語議題的主持。已經上線且播放中噢!歡迎去追蹤收聽。 Padakaw 蔡叔君(撒奇萊雅),從對親人的愛出發,將所學連結於認同的追尋。
Thumbnail
746山海誌—族語誌 Ep1主持側記 前陣子真的太忙,Umav一直沒有好好跟大家介紹,今年底我參與了原文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746山海誌」族語議題的主持。已經上線且播放中噢!歡迎去追蹤收聽。 Padakaw 蔡叔君(撒奇萊雅),從對親人的愛出發,將所學連結於認同的追尋。
Thumbnail
Apyang將年輕世代與原鄉的隔閡、土地的疏離、身為同志在家鄉的糾葛與不堪,融入非他母語的華語之中,將族語重新植入殖民者的語言裡,改造它、更新它,也更新傳統的定義——務農翻土,同時也耙翻自己在家鄉土地的記憶、身份,定位。
Thumbnail
Apyang將年輕世代與原鄉的隔閡、土地的疏離、身為同志在家鄉的糾葛與不堪,融入非他母語的華語之中,將族語重新植入殖民者的語言裡,改造它、更新它,也更新傳統的定義——務農翻土,同時也耙翻自己在家鄉土地的記憶、身份,定位。
Thumbnail
雖然斯卡羅引起不少臺灣歷史熱,不過,讀臺灣文學的人因此多了起來嗎?也許有吧,不過累積的速度很緩慢就是了。以華語寫作的作品,近年有不少異質性的作品出版,這次推薦兩本噢! -------------------------------- 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直這樣覺得。意即,我有些厭膩了那些不停地書
Thumbnail
雖然斯卡羅引起不少臺灣歷史熱,不過,讀臺灣文學的人因此多了起來嗎?也許有吧,不過累積的速度很緩慢就是了。以華語寫作的作品,近年有不少異質性的作品出版,這次推薦兩本噢! -------------------------------- 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直這樣覺得。意即,我有些厭膩了那些不停地書
Thumbnail
出谷的人們歡迎光臨,第五集的節目準備一起來見識溫柔堅定的美族教育力量了嗎?今天這一集我們會帶來三個超級重視孩子教育的阿美族歌手的創作,甚至還會出外景帶大家聽見來自秀姑巒溪旁的聲音,那是由南島魯瑪社所創立的pinanaman河邊教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阿美族的哥哥姊姊們用音樂書寫給孩子們最深情的歌
Thumbnail
出谷的人們歡迎光臨,第五集的節目準備一起來見識溫柔堅定的美族教育力量了嗎?今天這一集我們會帶來三個超級重視孩子教育的阿美族歌手的創作,甚至還會出外景帶大家聽見來自秀姑巒溪旁的聲音,那是由南島魯瑪社所創立的pinanaman河邊教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阿美族的哥哥姊姊們用音樂書寫給孩子們最深情的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