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學階段到進入職場,我們所被灌輸教導的是追求一再的“技術的提升”,絲毫沒有允許有從容過活的餘地。從來沒有時間好好的品味生活,卻期望我們所生產出來的是有品味的產品,是能驚艷消費者的,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嗎? 在談到解決台灣目前各項困境時,舉凡經營者,政治人物到政府官員,無不都將目光著眼於看似耀眼且炫目的新技術。承襲過去在科技產業獲得豐碩成果的思維,如何發展更新更酷的產業似乎是大家最在意的。 然而過去同樣因著優良技術成功,後來經歷長達數十年困境的日本,卻正試圖跳脫過去經驗的束縛,重新自我審思這種“技術至上”的思維。在《未來的創新經營者的六堂設計管理課》書中,作者邀請經營者,設計師各三位,試圖從設計的角度著手,談論目前日本社會所面臨“缺乏品味的瓶頸。 書中提到,在過去市場上的需求大於供給,只要比對手擁有更優秀的技術,擁有更高的效率與良率,即是獲利的保證。然而在現今這個物質嚴重過剩的年代,多得是賣不出去的囤貨。光追求效率,已經成為最沒有用的經營方式。追求“供給力”的時代已過,如何激起客戶“非買不可”、“特地去買”的想法,提升“需求面”才是這個時代所應追求的,而設計正是這一切的核心。 這裡所談的設計並非單純就產品外觀上著手,而是將“抽象的理念具體成形的能力”。如何透過設計,將一個企業的理念清楚傳達給消費者,以滿足其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慾望與想像。Google,Apple以及Tesla等企業都是秉持這樣的模式,一再推出讓世界都為之驚嘆的產品。這樣的成就並不是任何一個只埋首提升技術以期望提升營業額,卻缺乏對未來擘劃與想像能力的企業所能企及的。 台灣的產業界的盲點是如此,整體社會氛圍亦如是。從求學階段到進入職場,我們所被灌輸教導的是追求一再的“技術的提升”,絲毫沒有允許有從容過活的餘地。從來沒有時間好好的品味生活,卻期望我們所生產出來的是有品味的產品,是能驚艷消費者的,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嗎?我們不斷的想方設法創造出“新”的產品,發展“新”的產業,提出“新”的政策,卻忽略了這世界真正需要的是“美”的, “好用”的事物。然而上述兩者在缺乏人文思想與哲學,甚至是被社會價值觀所輕視的狀態下,又怎麼提供這種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呢?台灣就在舉全國之力持續生產品味低俗、市場所拋棄的新產品中,在激烈競爭中被淘汰。 時至今日的台灣,最需要的已不是空洞而老調重彈的“新XX”。我們所需要有一個對未來的明確願景。如<給創新>書中與談人石井裕教授所言“唯有擁有了願景,真正嶄新的東西,新的設計才會誕生” 我們需要的是從產業乃至於教育,一場徹底的革新。畢竟已衰退過時的,光靠“改善”是無法起死回生的。唯有顛覆過去常識的革命,才能真正的浴火重生。 台灣過去不曾,未來也不可能成為獨霸一方的大國強國。然而我們絕對具備成為一個有品味有價值的偉大國家潛質。同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該傳達怎樣的價值,為更美好的未來盡一份心力。若整個社會皆有這樣的集體共識,誰能說下一個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公司,不會是在台灣成長茁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