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創新才能勝出 @ 論創新思維及創意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如果說徵才與留才是企業永遠的難題,那麼創新(Innovation)與敏捷(Agile)就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永遠難題。若企業無法持續創新或缺乏市場機會的敏感度,就容易被時間去證明是否具備長期的價值,從早期的Kodak、NOKIA、Motorola、Blockbuster、Blackberry,無一倖免被時間所淘汰;而大家耳熟能詳的Apple、Netflix、Amazon、Google卻不斷透過經營模式創新與產品創新坐穩全球的領導性地位。

創意是「提出不同的點子與想法」,創新則是「實踐是將這些不同的點子與想法轉化具商業價值」。創新,可帶來驚喜與快樂、可提升生活品質、可因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可提升企業優勢與競爭力、可帶來經濟與產業發展,但萬流歸宗,創新對企業最重要的兩個目的無非是「創造機會」與「解決問題」,創造什麼機會?「創造市場重新分配的機會」;解決什麼問題?「解決企業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問題」。

「創新,要走入市場、走向人群、走進消費者」

 

 

一、創新的兩大基本原則

  • 創新要走入市場,避免僅從技術角度出發。
    創新不是埋首於實驗室苦幹實幹,也非致力於打造全新的技術或產品,而是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走入市場,走向人群,走進消費者;創新若僅是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出發,容易造成閉門造車,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後,才驚覺發現市場上已經存在所開發的產品、服務、功能或營運模式,或是市場根本尚未接受這產品。
  • 創新要有其目的性,避免因創新而創新。
    追求創新,惟須釐清企業的創新是為了達成哪些特定的目的性?是為了解決、滿足或創造哪些問題與需求?避免因創新而創新或因產品化而產品化。

二、創新機會源自何處?

  • 創新始終來自人性,因為對現況的不滿意或有更高的期待而想要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適、更快速、更容易、更實惠,因此可以多做什麼?
  • 若從企業角度出發,可嘗試去觀察
    (1)如何提升營運績效、更好的品質、更快的速度(服務、交期、運轉速度)、更低的成本優勢、更具優勢的成本結構。
    (2)如何改善環境/制度/流程/文化/品質/客戶關係/效率/企業形象/品牌知名度(3)如何著手開發與設計新產品或新服務,去Make things better。
    (4)觀察市場面:競爭對手競爭優勢及劣勢?未來市場趨勢?
    (5)觀察客戶面:最常被抱怨的是?發生最多問題的是?最不方便的是?
    (6)觀察產品面:最多客訴的是?操作太複雜?不方便使用?
    (7)觀察流程面:最耗時的環節是?最常抱怨的環節是?
    (8)觀察團隊面:團隊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阻礙團隊發展的干擾因素是?        第一線同仁常抱怨的是?

 

三、創意思考技巧

想要有創新就得善用創意,創意如何思考?小編參考業界知名的「奧斯本檢核表(Osborn’s checklist)」,從中整合出生活中常見的六大創意思考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個別使用,也可針對同一個產品從六大角度去發想其他的可能性。舉凡在日常生活或是食衣住行育樂中的創意應用,屢見不顯,無所不在:

(一)Combine 結合(+):

  • 透過各種的結合、附加、跨界合作、聯盟所創造新的效益,意即將兩樣或兩樣以上的「元素(包含但不限於物品、功能、系統或觀念)」組合起來,或是重新排列組合,為創意思考技巧中最常見方式。
  • A功能(服務)+B功能(服務)=新功能(服務)
  1. 影印+傳真+掃描+記憶+聯絡人等=多功能事務機
  2. Smart +Phone+TV+Bluetooth+Internet+APP=智慧電視
  3. 通話+貼圖+桌布+傳訊+購物平台+付款平台+遊戲+點回饋點+周邊應用=Line
  4. 噴霧模式+淋浴模式+按摩模式=多功能蓮蓬頭
  • A元素+B元素=新產物
  1. 少林功夫+足球=少林足球;少林功夫+熊貓=功夫熊貓
  2. 海灘+樂團+派對+狂歡+啤酒+夏日=海洋音樂季
  3. 野餐+陽光+音樂+藍天+綠地=野餐音樂會
  4. 珍珠+鮮奶+黑糖+金箔+透明帷幕=金箔黑糖珍珠鮮奶 
  5. 鋼鐵人+蜘蛛人+浩克+雷神+美國隊長+黑寡婦+…..=復仇者聯盟
  • 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企業聯合艦隊/策略投資聯盟/合資
  1. 聚碩+其陽+友通+眾福+矽瑪+明泰+明基三豐等=佳世達聯合艦隊
  2. 星巴克+雀巢,雀巢以71.5億美元獲得星巴克零售咖啡永久全球營銷權,從過去的對手變成盟友
  3. 兩家公司共同出資,合資成立新公司,創造雙贏

(二)Reduce 減少(-):

  • 應用在聚焦、限定、簡化、縮小或減少,所帶來之效益。簡單是最高級的複雜,要簡單就得取捨,減少在於減少複雜、減少成本、減少時間、減少浪費、減省空間、減少重量、減少不方便、減少不確定性等。若運用在行銷活動上,可聚焦在限定人(對象)、事(事件)、時(時間)、地(地點)、物(平台、工具)。
  • 簡約/減少:
  1. 無印良品的簡約文青風、公司流程或管理制度的簡化
  2. 手機不斷推層出新以尋求更輕的重量/更快的效能/更直觀的介面使用
  • 限定手法:
  1. (時間/事件)設計出1111購物節或1212購物節活動、世貿或百貨公司所舉辦之特展
  2. (時間)百貨公司或量販店搭配周年慶、年中慶、中元普渡等節慶。
  3. (時間/對象)遊樂園生日,身分證字號若有特定號碼即可半價購票。
  4. (時間/地點)周年慶活動搭配各分店舉辦時間
  5. (時間/平台)手機購物限時下單再折扣9折或買千送百。

 

(三)Modify改變(x):

  • 打破原有思維框架與角度或突破傳統,去改變外觀改變味道改變方法、改變遊戲規則、尋求技術突破、提供創新服務或創造樂趣。事情一定非得這樣做嗎?外觀一定非得是圓的/方的/長方型或是只能這個顏色嗎?傳統老店不能重新再新生出發嗎?此方式為創意思考技巧中普遍常見方式之一。
  • 改變外觀/方法/味道:
  1. 電風扇一定要有頁扇片嗎?看看Dyson中空冷暖氣流倍增器
  2. 吸塵器一定要有集塵袋嗎?看看Dyson吸塵器
  3. 透過傳統新生方式,以舊為始,將百年傳統老店重新形塑新生或結合歷史遺跡打造成文創園區。
  4. 喜餅採多樣化的主題精裝外盒,即使內容物大同小異
  5. 伴手禮脫穎而出,除味覺具一定程度外,質感巧思的包裝也是關鍵。
  6. 原為甜食為主流的鬆餅、冰品、豆花、紅豆餅,搖身一變為鹹食口味
  • 改變遊戲規則:
  1. 傳統電器店家購物,演變為手機網路購物+快速到貨。
  2. 傳統的信用卡/悠遊卡/現金支付,演變為手機行動支付。
  3. 傳統的大賣場量販店,演變為Costco會員制普遍獲民眾接受。
  4. 傳統的會員制和非會員,演變為會員等級分層,層級越高優惠越高。
  5. 透過網路直播,運用創意與凸顯個人特色,同樣創造無限網紅商機。
  6. 台大葉丙成教授創立具遊戲趣味的革命性線上學習平台PAGAMO。

 

(四)Reverse逆向(÷)

  • 透過反向思考、顛倒、刻意相反,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甚至將缺點與缺失化弊為利,化危機為轉機。
  1. 善用媒體透過事件行銷,進行大規模宣傳,並重新塑造形象
  2. 利用金屬腐蝕原理進行金屬粉未的生產

 

(五)Transfer移轉(=):

  • 優點或強項移轉,把原有東西轉變或擴大作為不同用途將相同使用概念應用在不同領域或同屬性物品透過不同做法產生不同結果,此亦為創意思考技巧中常見方式。
  1. 搖滾車的概念->扭扭車、電動滑板車、滑板車…
  2. 仙草品項大集合->燒仙草、仙草蜜、仙草凍、仙草冰、仙草茶..
  3. 燒字類小吃大集合:大阪燒、章魚燒、文字燒、蛤蠣燒、鯛魚燒…
  4. 雞蛋品項大集合:原味/辣味茶葉蛋、溫泉蛋、皮蛋、鐵蛋、白煮蛋..
  5. 烤杏鮑菇/章魚小丸子口味->蒜味、芥末、海苔、孜然、香辣、胡椒…..
  6. 鹽用途轉換->各種調味料、化妝品、牙膏、生理食鹽水、肥料、鹽酸、….

 

(六)Renovation改良(≒):

  • 寓模仿於創新,偉大的創意往往從模仿開始,此即為Peter Drucker所提出之創造性模仿的觀念,指「將原始創新產品或服務變得更完美,並將之適當定位」。惟改良的目的是創造,而不是仿冒,利用已經有的東西找出改良、補足的空間,基本上雖是一種模仿手法,但卻仍具有創造性。無論在夜市中,或是全球手機市場大戰中,無不見識到彼此在各功能上截長補短的例子。
  1. 從小米手機上看出蘋果iPhone的影子
  2. 日本宜家家具也有IKEA和無印良品的影子
  3. 中國食品大廠娃哈哈以模仿策略在礦泉水、茶飲料、八寶粥等領域也都佔有一席之地
  4. 百事可樂當初也是模仿可口可樂而自創一格

 

四、創意思考基本功

創意源自於習慣,想要創意自如,勢必得從生活習慣著手出發,小編彙整三星集團創意軍師吳相鎮所著作《生不出好創意, 就賺不了錢》一書中,創意培養的數個重要習慣。

(一)想像的習慣

  • 沒有失敗的創意,現在難以被實現的創意,有可能是未來能被實現的創意。無論是皮克斯動畫,或是夢想王國迪士尼影業,皆集結了無限的創意與想像空間。拍出《鐵達尼號》、《阿凡達》、《異形》、《魔鬼終結者》等全球名作的大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曾說過:「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想像力就是他電影的根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想像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定義了我們目前已知與了解的一切,而想像卻讓我們發現新事物與創造一切。」
  • 跨越自我侷限的想像力方法可善用集體創造力跨界合作(collaboration)
  1. 集體創造力:個人經驗有限,需要與他人和團隊交流分享,才能將想像力發揮到極致。
  2. 跨界合作:創意不僅是創意,其橫跨各行各業,結合藝術、技術、商業模式、美術、音樂、建築等各種領域。誠如被譽為當代頂尖天才藝術家的李奧納多達文西,同時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思想家、建築家、音樂家、雕刻家
  • 創造想像的四種習慣:
  1. 透過投射和同化,來培養投入感情的能力(不是以自我的角度出發,而是以對方、物、擬人化的角度出發)
  2. 創意加減乘除(創意思考技巧的前四個部分)
  3. 結合既有的想像和新的想像
  4. 模仿成功者的成功公式

 

(二)觀察的習慣

  • 所有的機會和答案都來自觀察,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在ㄧ般人所認為的常理或複雜的技術上,而是在人的身上(消費者行為)到人們常去的地方去感受人群散步的人是無法拿回木材的
    (1)培養觀察周遭的習慣
    (2)跳脫現有的思考模式,進行水平思考
    (3)同時看部份和整體,培養快思(直覺)慢想(理性)的習慣。

 

(三)破壞的習慣

  • 不要成為只追求安穩的規矩遵循者,要成為規矩破壞者才能創造出一片新藍海,世界只會給不斷努力變化的人機會。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拒絕舊習慣,打破現有的想法和規則,尤其是有九成人贊成的創意就要丟進垃圾桶,嘗試脫離自己所建立的「經驗陷阱(experience trap)」,尋求變化和創新
  • 鬼才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因打破迪士尼的夢想、美好和希望的公式而被解雇後,卻開啟了他的全盛時期,《剪刀手愛德華》、《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蝙蝠俠》等非主流主角所串連的賣座片。
  • 當Yahoo在搜尋引擎市場扮演規矩制定者的角色與微軟將軟體事業買賣視為唯一的商業策略時,Google就大膽成為規矩破壞者(實踐免費的力量)而獲得成功。曾是全球手機霸主Nokia因為執著於過去的成功經驗而無法因應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而走向破產一途。

(四)探險的習慣

  • 不冒險就無法獲得任何東西(Nothing venture, nothing win),若都不做就什麼都不會發生。蘋果創辦人Steven Jobs在美國史丹福演講所留下的賀詞「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要時時抱持求知慾,要時時拋開過往經驗歸零學習。史丹佛大學名譽教授James March主張:企業的創新需要適當平均的使用「探險(exploration)」和「利用(exploitation)」。利用是透過品質和流程的改善,更快速更效率的產出預期結果;探險是尋找新創意的全新過程,利用和探險的比例則為80:20法則。誠如Google的員工有自己20%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創意項目,3M的員工有15%的工作時間用在思考創新的點子。若是一味專注在探險上,不斷發展新技術,將難以兼顧使用者習慣和需求。但如何成為陌生的日常探險家?
    (1)閱讀各領域的書籍,進行間接探險。
    (2)透過各種媒體,實行各種發現。
    (3)透過旅行累積各種經驗和驚喜。
  • 人人都知道問題,只是不懂問題的本質,換一個角度就可能會發現問題的本質,誠如被稱為汽車界蘋果的特斯拉(Tesla Motors),跳脫傳統擴大電動車電池容量的角度出發,徹底改變汽車的整體設計,用不到一般汽車零組件的50%的比例,將電動車發揮到高性能、舒適、省油和空間利用的成效,創造出特斯拉傳奇
  • 無論是什麼狀況,只有移動的人才能生存下去,這是不管時代如何改變依舊不變的真理。誠如美國紐約知名的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內,由Maurizio Nannucci所創造的一個作品上所寫「Changing Place, Changing Time, Changing Thoughts, Changing Future」。試著改變自己的舒適圈,改變時間的管理,改變過往經驗的想法,也許你就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未來。

(五)連結的習慣

  • 21世紀的財富常出現在連結者的身上,阿里巴巴、Amazon、Facebook、Apple、Google、LINE,他們的共通點不是單純提供產品或服務,而是將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相互連結獲得成功
  • 優秀的點子,不僅是天才瞬間的靈感,而是在與其他點子連結的過程中誕生的。譬如:現代印刷之父Gutenberg在葡萄慶典上看到擠葡萄汁的機器,想出印刷機的關鍵點子;汽車創始人Henry Ford看到豬隻屠宰場的系統,將其連結到汽車製作上製作出汽車輸送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Fleming從鱷魚身上發現青黴素,讓後人得以發明出抗生素;3M便利貼也是意料之外的發現。一般透過意外發現而成功的企業有幾個特徵:
  1. 提供員工自由和時間,讓他們能在非工作相關而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活動,如Google的20%時間制和3M的15%規則都是類似例子。
  2. 提供開放的空間,並提供能讓員工自然而然聚在一起溝通的東西。譬如皮克斯將餐廳、咖啡廳、會議室等設施安排在中央大廳;Google在新辦公大樓中設計能讓員工在150秒內接近其他員工的空間設計,讓成員間的溝通與合作,都與空間有緊密的關係。
  3. 不停的嘗試和執行才有機會遇到自己的幸運,當你努力去嘗試後的失敗次數會讓你發現同樣次數不可行的方法。抽象畫大師Picasso在不同領域畫出10萬幅以上的畫;Edison發明燈泡失敗了1200多次;音樂之父Bach做了1080首曲目後才被重視;印象派畫家Vincent Willem Van Gogh10年內畫了900多幅畫卻於在世時只賣了一幅;Dyson花了五年的時間製造5千多個樣品後,終於開發出沒有集塵袋的真空吸塵器;曾經創下7億次下載數和最高銷售額紀錄的憤努鳥創辦人Rovio花了8年挑戰52次才開發出來的遊戲。

(六)發問的習慣

  • 發問能帶動提出新想法的問題,《財富》Fortune雜誌評評選的百大企業CEO中有30%都是猶太人,美國百大富豪中有20%也是猶太人,甚至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谷歌創辦人Sergey Brin都是猶太人。為何猶太人會如此的出色呢?主要差異源於教育的方法,而「發問」是創意教育的核心。譬如大部分的父母會向回家的孩子問「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但猶太人的教法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什麼有用的問題嗎?」透過提問為什麼要做的根本性問題Why(逆流思考;upstream)和要怎麼做的方法How(順流思考;downstream),讓腦部不斷進行思考的訓練。
  • 英國最具創意的企業戴森(Dyson)透過「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做?」這根本性問題而成功,而非一般企業總是放在要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譬如為何吸塵器一定要有集塵袋?為何電風扇一定要有葉片?吹風機為何不能跟電風扇的原理一樣?
  • 5 Why為什麼的用法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發現根本性的問題並藉此找出解決方案。譬如機器停下來的原因是因為電力超載,導致電源保險絲被燒斷,所以只要換電源保險絲就可以,但豐田汽車的員工問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電力會超載?」他們發現是負責機器運轉的承軸變鈍,之後問了第四個問題「為什麼承軸會變鈍?」,最後他們發現次潤滑泵出了問題,潤滑泵靠近收集灰塵的裝置導致潤滑泵也堆滿了灰塵。5 個「Why」在使用上應掌握三大原則
    (1)只回答可管控的東西
    (2)只回答有根據且可驗證的事實
    (3)直到無法再問為什麼前要不斷回答

(七)創新模仿的習慣

  • 創新模仿( imovator)是模仿者(imitator)和創新者(innovator)合而為一的詞彙。不要只是一心一意想要想出世上獨特的點子,而是要聰明學習並發展出現有的點子,但如果一味抄襲,那就永遠只能成為第二名,若從模仿中而創新(看著貓畫出老虎),就可能走出自己的路。
  • 譬如:文藝復興時代三巨頭的拉菲爾就是臨摹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而走出自己的路;美國最大零售商Walmart由模仿當時世界第一的家樂福而創造美國零售王國;成被稱為「山寨版蘋果」的小米徹底研究賈伯斯的經營方式和理念,顛覆了創新走入全球前五百大企業;中國騰訊當年模仿以色列和韓國的通訊軟體做成「QQ」而一炮而紅,幾年後躍身為中國最大網路企業。

(八)投入的習慣

  • 創造自己專注投入的習慣需仰賴五個原則
    (1)訂定明確的目標,並將時間切分為分鐘來管理。
    (2)找到適當的難易度,製造一個挑戰壓力。
    (3)徹底制定日常生活的規則並貫徹,以避免時間被浪費。
    (4)遠離妨礙投入的因素
    (5)找到能大幅提升投入,只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raw-image

參考資料:吳相鎮(2018),蘇琬清譯,《生不出好創意,就賺不了錢!》。碁峰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力資源的奇幻旅程 x 肯尼 的沙龍
12會員
43內容數
2024/07/14
《致富心態(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書從理財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金錢的意義。小編在重覆閱讀兩次後,彙整書籍18節重點,帶領大家踏上一段致富心態的探索之旅,也願我們都能夠重新審視對財富自由的本質,洞察金錢心理學的世界。
Thumbnail
2024/07/14
《致富心態(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書從理財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金錢的意義。小編在重覆閱讀兩次後,彙整書籍18節重點,帶領大家踏上一段致富心態的探索之旅,也願我們都能夠重新審視對財富自由的本質,洞察金錢心理學的世界。
Thumbnail
2023/12/10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 Bezos)認為此本書「堪為全球商學院的模範教材」。作者喬利從探討工作的意義切入,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如何對工作產生熱情;接著說明宗旨型人性組織的理念與最後透過宗旨型領導的五個關鍵要素,致力於從「利潤」到「宗旨」的重大轉向,重新建構「員工→業務→財務」的正確路徑。
Thumbnail
2023/12/10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 Bezos)認為此本書「堪為全球商學院的模範教材」。作者喬利從探討工作的意義切入,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如何對工作產生熱情;接著說明宗旨型人性組織的理念與最後透過宗旨型領導的五個關鍵要素,致力於從「利潤」到「宗旨」的重大轉向,重新建構「員工→業務→財務」的正確路徑。
Thumbnail
2023/11/26
團隊激勵一直都是公司常見的訓練課題之一,但即使講師口若懸河,課程參與同仁覺得受益無窮,課程結束回歸單位後仍得面臨與現實相互出入的狀況。試問,若我們身為管理者,是否一直默許或選擇消極的方式,讓以下狀況層出不窮的出現在組織中呢?我們若想做,我們會想出數十種解決方法;我們若不想做,會想出數百種的推託藉口。
Thumbnail
2023/11/26
團隊激勵一直都是公司常見的訓練課題之一,但即使講師口若懸河,課程參與同仁覺得受益無窮,課程結束回歸單位後仍得面臨與現實相互出入的狀況。試問,若我們身為管理者,是否一直默許或選擇消極的方式,讓以下狀況層出不窮的出現在組織中呢?我們若想做,我們會想出數十種解決方法;我們若不想做,會想出數百種的推託藉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說徵才與留才是企業永遠的難題,那麼創新(Innovation)與敏捷(Agile)就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永遠難題。若企業無法持續創新或缺乏市場機會的敏感度,就容易被時間去證明是否具備長期的價值。創新對企業最重要的兩個目的無非是「創造市場重新分配的機會」並「解決企業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說徵才與留才是企業永遠的難題,那麼創新(Innovation)與敏捷(Agile)就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永遠難題。若企業無法持續創新或缺乏市場機會的敏感度,就容易被時間去證明是否具備長期的價值。創新對企業最重要的兩個目的無非是「創造市場重新分配的機會」並「解決企業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的問題」。
Thumbnail
企業持續投入在新科技的研發上,最後卻難逃沒落的命運,像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下,「創新」一直被企業經理人、新創公司討論著,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和理論,試圖解釋創新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企業持續投入在新科技的研發上,最後卻難逃沒落的命運,像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下,「創新」一直被企業經理人、新創公司討論著,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和理論,試圖解釋創新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創新和創業管理是密切相關的概念,它們都涉及到尋找新的機會、創造價值,以及在不確定性中取得成功。以下是這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創新:** 創新是指對現有產品、服務、流程或業務模式的改變和改進,以創造新的價值。創新可以涉及技術、產品、市場、經營模式等方面。它強調的是尋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Thumbnail
創新和創業管理是密切相關的概念,它們都涉及到尋找新的機會、創造價值,以及在不確定性中取得成功。以下是這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創新:** 創新是指對現有產品、服務、流程或業務模式的改變和改進,以創造新的價值。創新可以涉及技術、產品、市場、經營模式等方面。它強調的是尋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Thumbnail
介紹個簡單的七步創新法。1.想你的問題。2.可增加什麼新元素? 3.設法去除不利因素 。4.設法提高工作主要的效能數倍。 5.問題中比較複雜龐大的部分設法切割成為比較小的部分。 6.你的問題有哪些單位作法你能參考改善你問題的部分? 7.你整合前面五種創意方法,或許你就得到很棒的解決問題創新設計!
Thumbnail
介紹個簡單的七步創新法。1.想你的問題。2.可增加什麼新元素? 3.設法去除不利因素 。4.設法提高工作主要的效能數倍。 5.問題中比較複雜龐大的部分設法切割成為比較小的部分。 6.你的問題有哪些單位作法你能參考改善你問題的部分? 7.你整合前面五種創意方法,或許你就得到很棒的解決問題創新設計!
Thumbnail
商業創新的重點不在於那個“新”字,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能創造價值或是解決問題。所以一家企業在尋找創新方向的時候,只要從自身經營現狀和發展需求出發,相信就能找到很多機會!現在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的小米在發展初期的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Thumbnail
商業創新的重點不在於那個“新”字,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能創造價值或是解決問題。所以一家企業在尋找創新方向的時候,只要從自身經營現狀和發展需求出發,相信就能找到很多機會!現在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的小米在發展初期的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Thumbnail
521|《哈佛商業評論》HBR七月號:創新的最終目標,創造新增量市場 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創新」是把現有的資源進行重組。 這點出一個核心觀點,創新並非是為了不同而創新,更多的是回歸在現有認知世界的延伸。 往往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更遠的認知邊疆,就容易讓人們稱為創新者。
Thumbnail
521|《哈佛商業評論》HBR七月號:創新的最終目標,創造新增量市場 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創新」是把現有的資源進行重組。 這點出一個核心觀點,創新並非是為了不同而創新,更多的是回歸在現有認知世界的延伸。 往往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更遠的認知邊疆,就容易讓人們稱為創新者。
Thumbnail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能口頭傳授的固定技術, 更多的,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突破的勇氣,以及接受變化的強度, 當然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未知的恐懼。 那就幫自己安頓好內在, 去嘗試接觸新的世界,以及新的視野, 轉換思考模式與方向,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新的能力。
Thumbnail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能口頭傳授的固定技術, 更多的,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突破的勇氣,以及接受變化的強度, 當然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未知的恐懼。 那就幫自己安頓好內在, 去嘗試接觸新的世界,以及新的視野, 轉換思考模式與方向,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新的能力。
Thumbnail
疫情當下,一直在苦惱要如何讓自己的事業能夠創新嗎?歡迎來看這一篇文章
Thumbnail
疫情當下,一直在苦惱要如何讓自己的事業能夠創新嗎?歡迎來看這一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