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寫,寫出了我想說的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連假,多半的時間都在家。其實我的生活沒有放不放假的差別,只是,連假外頭人多,所以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我在家裡備課,準備的時候,我回想起自己是如何了解寫作對自身意義的過程。下面所寫的東西,老實說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了解,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刻意去追求,而是遇到什麼事才去感覺、才去想,這樣,所以等到我覺得自己終於比較了解的時候,回頭來看這個過程,覺得還真是漫長(但沒有不好)。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試著寫一些像詩的東西,現在回想,我對於自己想說的東西,感到既清楚又模糊,寫出來的東西也是如此,既清楚又模糊……心裡有想說的東西,但不是很確定自己是不是把想說的東西,好好的說完了。但當時我以為詩就是那樣的東西。

當時的感覺是,寫出那種看起來讀起來很像詩的東西,但自己本身卻無法掌握其中的意義,我覺得好奇怪,為什麼我會寫出這種東西?

透過文字來表達自己這件事,現在說起來非常理所當然,但是在從前並不。甚至後來讀第二間大學,讀新聞系的時候,那時自己好像也寫過那種看起來很有什麼,但其實沒什麼的文章。但因為分數總是好看,所以自己也蠻得意的,以為自己算是會寫。一直到畢業後,去到一個基金會擔任採訪編輯,我寫出來的稿子被一改再改,那個需要修改的程度不是修改而已,而是需要整個重新思考,整個重寫。

我的編輯對我說:「你要把想要說的東西,想清楚。」

透過文字來表達自己這件事,現在說起來非常理所當然,但是在從前並不。

透過文字來表達自己這件事,現在說起來非常理所當然,但是在從前並不。

所以在寫之前是想,是看,然後透過寫去接近自己看了之後,想了之後的東西。那份工作給我最大的收穫是,重新檢視自己為什麼要寫,寫又是為了什麼。在重新思考「寫作」這個東西之後,我理出了一個自己對於寫作的看法──

寫作是透過文字,把想要說的東西「表達」出來;而文字的「表現」,會影響「表達」出來的感覺。文字的表現很重要,但想要表達的東西,應該是擺在表現的前面。

我第一間大學讀的是設計系,雖然沒緣畢業也不想畢業,但我還是在裡面學到了一些非常受用的概念,甚至我認為可以拿來用在寫作上,那就是「形式隨機能而生」。

「形式隨機能而生」用在寫作上,或許可以這麼理解──你有一個想說的東西,而你找到了可以表達那想說的東西的表現方式。當然,這個形式可能不只一種,它可能有一二三種,不同的表現給人的感覺,可能不一樣。那麼我要怎麼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呢?那就要聽自己的心的聲音呀。

我認為決定表現方式的方法,就是反覆的感覺自己的文字,與自己的心之間的距離。「我這樣寫,寫出了我想說的了嗎?」如果自己覺得還差那麼一點,那麼就繼續感覺,繼續找,但前提是,就算寫得還不是很清楚,但我們得先有那個想要描寫的事物(情感)存在,才會知道使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才能夠接近是嗎?沒有一個東西在那裡,怎麼會知道自己要接近的是什麼?

不過很諷刺的,雖然我是在設計系裡學到「形隨機能」的概念,但實際上這個科系在做的不是這麼一回事。「什麼形隨機能而生?明天就要評圖了,哪來得及去想去感覺?去圖書館找大師的作品抄一抄改一改,再編個設計概念不就好了?形隨機能而生?要生到什麼時候?概念隨形而生比較快吧!」許多同學這麼做,而老師也覺得只要有做出「樣子」來就可以,「還是學生嘛!」「至少他會抄,還做得出來,有執行力!」

我好像不該繼續講那個科系的壞話,說不定那不是那個科系的問題,而是教育上普遍的問題?就像長久以來我們的作文教育,多半強調在文字表現上下功夫,也就是重視結構、修辭、形式;只要結構、修辭出來,裡頭填什麼都無所謂(看看大考作文題目學生寫出來的東西)。

有時候我會在寫作工作坊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是怎麼寫比較重要?還是寫什麼比較重要?」其實這兩者根本不對立,這麼提問只是想讓人們去思考兩者之間的關係。

「我這樣寫,寫出了我想說的了嗎?」這句話恰好表現出,寫什麼與怎麼寫,兩者之間的關係。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7/15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是因為什麼契機而開始想寫作的呢? 是因為近年來「寫作」被大力推廣,還是想要藉由「寫作」來獲得流量與名氣,進而賺取收入呢? 雖然我從小寫作的目的都是為了抒發己見,但仍基於好奇心使然而看了不少關於教導寫作的書籍,可惜的是多半很少在相關書籍中找到共鳴,直到遇見了《流量寫作密碼》這本書才仿若找到知
Thumbnail
你是因為什麼契機而開始想寫作的呢? 是因為近年來「寫作」被大力推廣,還是想要藉由「寫作」來獲得流量與名氣,進而賺取收入呢? 雖然我從小寫作的目的都是為了抒發己見,但仍基於好奇心使然而看了不少關於教導寫作的書籍,可惜的是多半很少在相關書籍中找到共鳴,直到遇見了《流量寫作密碼》這本書才仿若找到知
Thumbnail
當閱讀到一定的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要與世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但要如何下筆書寫出一篇有共鳴的文章,會常常讓人不知道從何下手,宋怡慧老師分享自身書寫及閱讀經驗,梳理出幾個方向,讓新手可以知道邁出第一步,能勇於邁出第一步,比任何事都重要。只要勇敢地寫出來,完成比完美重要。
Thumbnail
當閱讀到一定的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要與世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但要如何下筆書寫出一篇有共鳴的文章,會常常讓人不知道從何下手,宋怡慧老師分享自身書寫及閱讀經驗,梳理出幾個方向,讓新手可以知道邁出第一步,能勇於邁出第一步,比任何事都重要。只要勇敢地寫出來,完成比完美重要。
Thumbnail
早陣子看了一些關於寫作的分享文,然後就陷入一陣的反思之中。在方格子小休的期間,寫作並沒有停下來,只是把很多混亂的想法寫下來,還不及整理公開。
Thumbnail
早陣子看了一些關於寫作的分享文,然後就陷入一陣的反思之中。在方格子小休的期間,寫作並沒有停下來,只是把很多混亂的想法寫下來,還不及整理公開。
Thumbnail
寫作似乎對某些人來說極為挑戰,甚至打從心底抗拒,最常聽到的是「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我不會寫啦!」、「我寫不出來...」。而我從中歸納出大家普遍抗拒寫作的原因:「不知道,所以覺得無法」,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不知道為何而寫?導致一開始就下不了筆,進而誤會自己沒辦法寫,這就十分可惜。
Thumbnail
寫作似乎對某些人來說極為挑戰,甚至打從心底抗拒,最常聽到的是「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我不會寫啦!」、「我寫不出來...」。而我從中歸納出大家普遍抗拒寫作的原因:「不知道,所以覺得無法」,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不知道為何而寫?導致一開始就下不了筆,進而誤會自己沒辦法寫,這就十分可惜。
Thumbnail
很多人問:「到底要怎麼寫出好文章?」、「我的履歷自傳不知道要從何下筆?」、「寫幾句就詞窮怎麼辦?」……,從小到大「作文」一直都是考試項目之一,然而出社會後,大家的寫作能力依然普遍是工作上的弱點。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只要學會一點點寫作技巧,職涯道路將會更順利!」協助大家掌握基本寫作要素,
Thumbnail
很多人問:「到底要怎麼寫出好文章?」、「我的履歷自傳不知道要從何下筆?」、「寫幾句就詞窮怎麼辦?」……,從小到大「作文」一直都是考試項目之一,然而出社會後,大家的寫作能力依然普遍是工作上的弱點。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只要學會一點點寫作技巧,職涯道路將會更順利!」協助大家掌握基本寫作要素,
Thumbnail
當您開始寫作前先進行計劃:在開始寫作之前,花些時間規劃你的文章結構和主題。這有助於確定你要傳達的信息,並使你的寫作更有組織性。 培養閱讀習慣: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石。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新聞報導、專業文章等能夠豐富你的詞彙和理解能力,同時啟發你的寫作風格和思維。 寫作是一種持續
Thumbnail
當您開始寫作前先進行計劃:在開始寫作之前,花些時間規劃你的文章結構和主題。這有助於確定你要傳達的信息,並使你的寫作更有組織性。 培養閱讀習慣: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石。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新聞報導、專業文章等能夠豐富你的詞彙和理解能力,同時啟發你的寫作風格和思維。 寫作是一種持續
Thumbnail
人都喜歡曬優越,卻又怕寫得太矯情,被嘲諷,這就是過程。
Thumbnail
人都喜歡曬優越,卻又怕寫得太矯情,被嘲諷,這就是過程。
Thumbnail
寫作,不必追求文字優美,只要能〝精準〞表達就好。 寫作是掌握點線面的思考能力,要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清楚,才能運用寫作技巧,精確地傳達給讀者,幫助他們理解,達到有效溝通說服的效果。 我認為,寫作不要追求〝速成〞,而是要追求〝長期〞,每天寫著 5 分鐘,效益反而比較好,長久寫下來,就愈能找到寫作的樂趣。
Thumbnail
寫作,不必追求文字優美,只要能〝精準〞表達就好。 寫作是掌握點線面的思考能力,要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清楚,才能運用寫作技巧,精確地傳達給讀者,幫助他們理解,達到有效溝通說服的效果。 我認為,寫作不要追求〝速成〞,而是要追求〝長期〞,每天寫著 5 分鐘,效益反而比較好,長久寫下來,就愈能找到寫作的樂趣。
Thumbnail
同樣的觀念,在任何類型文章都適用。如果你一直因為這些意見而停滯不前,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不夠完整,那麼你的文章永遠只會留在草稿裡,搞到最後自我懷疑到把整篇文章給刪了,這是最糟糕的結果。 以追求作者自我成長的角度來說,將文章「發表出來」的意義,並不在於讓讀者評斷「你的內容好不好」,而是儀式的圓滿。
Thumbnail
同樣的觀念,在任何類型文章都適用。如果你一直因為這些意見而停滯不前,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不夠完整,那麼你的文章永遠只會留在草稿裡,搞到最後自我懷疑到把整篇文章給刪了,這是最糟糕的結果。 以追求作者自我成長的角度來說,將文章「發表出來」的意義,並不在於讓讀者評斷「你的內容好不好」,而是儀式的圓滿。
Thumbnail
當我很想寫的時候,我就動手寫一些東西。對我來說,這是種生活方式,不是表演方式。
Thumbnail
當我很想寫的時候,我就動手寫一些東西。對我來說,這是種生活方式,不是表演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