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家來講水牛厝】-九房葉家傳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第一回【逐家來講水牛厝】-地名傳說中,跟大家介紹水牛厝地名的由來嗎?其實傳說中當初那未來水牛厝開墾的鄭成功部將,據說就是現在水牛厝九房葉家的祖先呢!那麼九房葉家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水牛厝稻草工作坊就為你說分明。

據說九房葉家的老祖先名叫葉覲美,他不僅開墾了水牛厝,也讓葉家在水牛厝生養數百年,所以葉覲美的後代在水牛厝建立一間家廟來奉祀葉覲美與他的太太們,水牛厝人都稱作「葉公厝」或「葉祖厝」。在日本時代這間公厝被紀錄為「葉覲美館」,可見葉公厝就是要祭拜九房葉覲美這位老祖先的,而且已經歷史悠久。

葉覲美到底何許人也其實並沒辦法從歷史中清楚了解,但是我們知道他的兒子叫做葉明邨,他的墳墓現在就在嘉義市植物園的後面,是水牛厝九房葉家葬在台灣最早的墳墓。

而葉明邨的老婆姓李,她也葬在台灣。而她的墳墓非常了不起,居然有兩塊石板刻的墓誌銘,上面寫著水牛厝九房葉家開發台灣的經過!筆者太年輕了所以不知道這兩塊墓誌銘到底是怎麼出土的,不過上面載的故事幾乎就是水牛厝開發的過程了,而且全台灣根本沒聽說過有多少墓誌銘出土,所以水牛厝九房葉家收藏的這兩塊墓誌銘非常有歷史價值。

墓誌銘的主人是葉明邨的二老婆李氏,康熙37年(1698年)生,乾隆26年(1761年)過世。從墓誌銘裡面可以看到葉明邨的爸爸在鄭家統治台灣時從中國同安來到台灣發展,但是後來又回去故鄉,到葉明邨的父母與大老婆都過世之後,他才又到水牛厝來。而葉明邨在故鄉跟姓吳的大老婆生下一個孩子叫做圭章,為了照顧小孩,葉明邨將在台灣的事業都交給二老婆李氏管理,水牛厝也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

葉明邨後來跟二老婆李氏生了兩個兒子:璿玉、邦瑞。其中璿玉是歲貢生,擔任清朝的官員,頗有才情。而邦瑞是國學生,也是讀書人,可見葉家祖先很注重子孫的教育。而葉明邨的三個兒子總共生下九個孫子七個孫女,七個孫女都嫁到大戶人家,而九個孫子也都是讀書人,他們分家後,就是我們水牛厝現在稱呼的「九房葉家」的由來啦!

總而言之,九房葉家應該是由葉明邨的爸爸在鄭氏王朝統治台灣時來台發展,據說他的名字叫做葉覲美,但是到底何許人也不清楚,最後是在故鄉中國同安過世。而葉明邨與二老婆李氏在清朝統治時的水牛厝繼續發展,晚年他們將財富貢獻於公共事業、鋪橋造路、救濟貧苦,而且因為兒子有功名,所以做為父母,葉明邨跟李氏也都有受清朝加封從六品,算是頗有社會地位。因此位於嘉義市山仔頂植物園的葉明邨墓前立了兩根「石筆」。 清朝對於有官位的人墳墓有一定的規矩,規定幾品以上才可以擺什麼裝飾,那些裝飾稱作「石象生」 ,「石筆」就是其中一種。然而葉明邨是被封「從六品」,他的墳墓理論上是不能擺放石象生,但是他的後代子孫可能為了彰顯葉明邨的地位而擅自加上兩支石筆。這在台灣也有其他例子,可能是因為台灣比較偏遠,天高皇帝遠管不太到所以比較有例外吧!

葉明邨的墳墓現在已經是嘉義市的市定古蹟,而他的二老婆的墓誌銘也是水牛厝的重要史料,希望大家來嘉義觀光的時候,可以到嘉義市植物園看看這個水牛厝九房葉家最早的祖墳,也可以來水牛厝葉公厝看看台灣難得一見的墓誌銘,並且聽聽水牛厝有趣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牛厝稻草工作坊的沙龍
16會員
26內容數
2019/08/25
今年的水牛厝大士爺祭典很不一樣,因為今年不像往年在公地前(玉皇宮前)火化大士爺,而是信徒們與大士爺一起走到一個很重要很特別的地方進行儀式。就讓我們來回顧這個過程吧!
Thumbnail
2019/08/25
今年的水牛厝大士爺祭典很不一樣,因為今年不像往年在公地前(玉皇宮前)火化大士爺,而是信徒們與大士爺一起走到一個很重要很特別的地方進行儀式。就讓我們來回顧這個過程吧!
Thumbnail
2018/12/21
  從前兩篇介紹文章之中,我們可以知道五年王爺是主管人間瘟疫的神明,但是如果以以為五年王爺只有管人類的瘟疫,那你就大錯特錯囉。其實五年王爺跟養豬業也是十分相關,在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嚴重威脅台灣養豬業的現在,將五年王爺請到我們水牛厝來真是太適合了。
Thumbnail
2018/12/21
  從前兩篇介紹文章之中,我們可以知道五年王爺是主管人間瘟疫的神明,但是如果以以為五年王爺只有管人類的瘟疫,那你就大錯特錯囉。其實五年王爺跟養豬業也是十分相關,在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嚴重威脅台灣養豬業的現在,將五年王爺請到我們水牛厝來真是太適合了。
Thumbnail
2018/12/05
  五年王爺每五個年度一次的五年大科,對於雲林、嘉義地區的農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活動,除了祈求地方的平安外,也代表著家族團聚的日子。那麼,你知道五年王爺是怎麼來的嗎?
Thumbnail
2018/12/05
  五年王爺每五個年度一次的五年大科,對於雲林、嘉義地區的農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活動,除了祈求地方的平安外,也代表著家族團聚的日子。那麼,你知道五年王爺是怎麼來的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這天拍完火車後我朝向九份散步。忽然想到平常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尋找祕密景點。
Thumbnail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這天拍完火車後我朝向九份散步。忽然想到平常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尋找祕密景點。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邱添貴家族為美濃望族,影響美濃日治時期發展甚鉅,兒子邱義生擔任過美濃庄長、邱智生擔任過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邱家家族歷史淵遠流長,第18世祖邱福麟為開台祖,清咸豐九年(1859)於美濃置產,後逐漸成為美濃中庄具代表家族。
Thumbnail
邱添貴家族為美濃望族,影響美濃日治時期發展甚鉅,兒子邱義生擔任過美濃庄長、邱智生擔任過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邱家家族歷史淵遠流長,第18世祖邱福麟為開台祖,清咸豐九年(1859)於美濃置產,後逐漸成為美濃中庄具代表家族。
Thumbnail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漫步在大稻埕迪化街上,邊欣賞沿途的紅磚建築,感受時光交織的歲月美感,來到以舊商號為名的郭怡美書店。這是一棟有天井連接前後棟的街屋,仍保留了1922年建造時的樣貌。這天,在郭怡美書店有一場《雙廈記》新書分享會,這本書寫的是大稻埕錦記茶行與新竹周益記古宅兩個家族的故事,我心裡暗想:選
Thumbnail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漫步在大稻埕迪化街上,邊欣賞沿途的紅磚建築,感受時光交織的歲月美感,來到以舊商號為名的郭怡美書店。這是一棟有天井連接前後棟的街屋,仍保留了1922年建造時的樣貌。這天,在郭怡美書店有一場《雙廈記》新書分享會,這本書寫的是大稻埕錦記茶行與新竹周益記古宅兩個家族的故事,我心裡暗想:選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Thumbnail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Thumbnail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屈原九歌中敘述了一段探險者入山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家人便以此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三秀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例授貢生張建廷公創建,至今已逾百年。日治時期的三秀園主張禎祥為田園詩人,在家園的擘畫上充滿了詩意的想像與寄託。
Thumbnail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屈原九歌中敘述了一段探險者入山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家人便以此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三秀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例授貢生張建廷公創建,至今已逾百年。日治時期的三秀園主張禎祥為田園詩人,在家園的擘畫上充滿了詩意的想像與寄託。
Thumbnail
看了斯卡羅前兩集,台灣人的歷史其實很需要去記錄下來,寫自己的祖先最快了,這次用編年史來寫。 1765,陳建官出生,福建永春人 1770,江和娘出生,嫁陳建官 1822,江和娘52歲過世 1830,陳雲振出生(父陳建官65歲生/母?),移民台灣 1831,蔡添出生(父蔡炎/母楊笑),居住東螺西潮
Thumbnail
看了斯卡羅前兩集,台灣人的歷史其實很需要去記錄下來,寫自己的祖先最快了,這次用編年史來寫。 1765,陳建官出生,福建永春人 1770,江和娘出生,嫁陳建官 1822,江和娘52歲過世 1830,陳雲振出生(父陳建官65歲生/母?),移民台灣 1831,蔡添出生(父蔡炎/母楊笑),居住東螺西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