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家對談:台灣真的沒有本事發展品牌 ?

2018/05/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品牌管家對談】
今天一早被幾聲連續的line訊息聲給叫醒。
是任職於某大專司運動服飾代工公司的副總同學回我昨晚發給他的訊息。
(心想,果真位居高位者都是辛勤努力工作者,而我還在賴床,人生勝負的原因是不是立馬分曉?)
我們一早就在談「品牌」。
同學說,
「我們是和世界品牌在全世界競爭,台灣真的沒有本事發展品牌。」
「小確幸也許可以,譬如在石牌夜市創造個牛肉麵店,服務在地小眾。」
獅子貓在旁繼續睡,我問說,
「那是真的台灣太小,無法從這裡發展品牌,還是我們的文化中,根本沒有這樣的DNA,即使有規模的公司也無法忍受投資品牌初期的燒錢所帶來的不安全感?」
長得很帥的同學說,
「我曾和某教授品牌行銷的教授有過切磋,那老師說他教品牌行銷,所以沒辦法必須是抱著死多頭的天真樂觀;我則是以實務的角度來看,除非台灣代表主流文化,否則根本沒機會打進主流市場。」
他又問我,同樣的東西,我會買外國品牌還是台灣品牌?
針對這點,我霎時是同意的。
所以我說他說的沒錯,實務是現實的,我只是想知道,難道做品牌的人,真的沒法從台灣出發殺出一條路嗎?
 
但是,我心中自己又想,那是因為外國的在做品牌啊,人家願意燒錢好好做品牌,那些知名品牌也不是説做了品牌就一步登天,而我們MIT也有捷安特啊,這個願意好好做幾十年的品牌,也一樣成了世界級的品牌啊!
MIT除了少數幾個,我們沒有其他品牌可以在國際上見光,就拿電鍋來說,我們的大同電鍋為啥不能做成國際化的品牌?為什麼我MIT的電鍋就比不上人家Tiger、象印的電鍋?
其中的原因,很多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在當品牌管家的這條路上,深刻感受到,勇氣與抉擇,耐心與投資,是我們早期靠苦幹實幹、白手起家的企業主比較沒有的思維;我這樣說,是客氣的。
所以,是從古至今我們的經商文化,不容我們走品牌路線,因為做品牌不能有立竿見影的收益、沒有安全感?我很想知道答案,是我們不能,還是不為?
接著我們聊起了韓國,
「我年初去韓國,我的小孩也追韓劇韓貨,他們內需市場就先能養活自己,成衣的價格也能壓在消費者歡喜的水位上,想到台灣,就很沮喪。」
應該是跑去處理公事一會後才有空回我的訊息,同學回到虛擬空間裡繼續說,
「我們在海外與韓國交手得很辛苦!韓國舉國家之力打國家戰爭,台商只能單打獨鬥,遇到不公平待遇時也沒有外交的奧援,求助無門,只能自求多福,甚至聽聞拜託中國使館協助,這是台灣的悲哀。再者,韓國人愛國,吃穿都用國貨,團結至極,先壯大自己,再打團體戰;韓國外派人員都攜家帶眷,小孩就讀當地學校,落地生根;台灣外派員工腦中所想的是早日結束外派,回國升官發財,勝負立見。」
是啊,我們政府就只會發小確幸的錢,發五百元補助消費振興觀光,從沒想好好地從根本改造起,今天看到新聞,韓國為了打造下一波韓流出口新勢力,正積極推動智慧農場產業,這就是在做事,我們的政府只會發錢!
專注在代工也是一條路。我們的文化下,是不是就真的只適合做代工,只要顧好成本、賺點錢,就好,若是,這是基因問題,所以台灣就認命吧?
我這個品牌管家今天很憂鬱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黃治蘋
    黃治蘋
    我是黃治蘋,蘋果大嬸,正走在「倒著走的人生路」上,是蘋果砸牛頓好好做品牌的大管家,擅長撰寫品牌故事,喜歡用文案寫人生事,在此,以一個文案手身份,分享品牌管家眼睛所見與所思,還有大嬸半百人生的叨念與大嬸畫筆下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