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家對談:台灣真的沒有本事發展品牌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品牌管家對談】
今天一早被幾聲連續的line訊息聲給叫醒。
是任職於某大專司運動服飾代工公司的副總同學回我昨晚發給他的訊息。
(心想,果真位居高位者都是辛勤努力工作者,而我還在賴床,人生勝負的原因是不是立馬分曉?)
我們一早就在談「品牌」。
同學說,
「我們是和世界品牌在全世界競爭,台灣真的沒有本事發展品牌。」
「小確幸也許可以,譬如在石牌夜市創造個牛肉麵店,服務在地小眾。」
獅子貓在旁繼續睡,我問說,
「那是真的台灣太小,無法從這裡發展品牌,還是我們的文化中,根本沒有這樣的DNA,即使有規模的公司也無法忍受投資品牌初期的燒錢所帶來的不安全感?」
長得很帥的同學說,
「我曾和某教授品牌行銷的教授有過切磋,那老師說他教品牌行銷,所以沒辦法必須是抱著死多頭的天真樂觀;我則是以實務的角度來看,除非台灣代表主流文化,否則根本沒機會打進主流市場。」
他又問我,同樣的東西,我會買外國品牌還是台灣品牌?
針對這點,我霎時是同意的。
所以我說他說的沒錯,實務是現實的,我只是想知道,難道做品牌的人,真的沒法從台灣出發殺出一條路嗎?
 
但是,我心中自己又想,那是因為外國的在做品牌啊,人家願意燒錢好好做品牌,那些知名品牌也不是説做了品牌就一步登天,而我們MIT也有捷安特啊,這個願意好好做幾十年的品牌,也一樣成了世界級的品牌啊!
MIT除了少數幾個,我們沒有其他品牌可以在國際上見光,就拿電鍋來說,我們的大同電鍋為啥不能做成國際化的品牌?為什麼我MIT的電鍋就比不上人家Tiger、象印的電鍋?
其中的原因,很多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在當品牌管家的這條路上,深刻感受到,勇氣與抉擇,耐心與投資,是我們早期靠苦幹實幹、白手起家的企業主比較沒有的思維;我這樣說,是客氣的。
所以,是從古至今我們的經商文化,不容我們走品牌路線,因為做品牌不能有立竿見影的收益、沒有安全感?我很想知道答案,是我們不能,還是不為?
接著我們聊起了韓國,
「我年初去韓國,我的小孩也追韓劇韓貨,他們內需市場就先能養活自己,成衣的價格也能壓在消費者歡喜的水位上,想到台灣,就很沮喪。」
應該是跑去處理公事一會後才有空回我的訊息,同學回到虛擬空間裡繼續說,
「我們在海外與韓國交手得很辛苦!韓國舉國家之力打國家戰爭,台商只能單打獨鬥,遇到不公平待遇時也沒有外交的奧援,求助無門,只能自求多福,甚至聽聞拜託中國使館協助,這是台灣的悲哀。再者,韓國人愛國,吃穿都用國貨,團結至極,先壯大自己,再打團體戰;韓國外派人員都攜家帶眷,小孩就讀當地學校,落地生根;台灣外派員工腦中所想的是早日結束外派,回國升官發財,勝負立見。」
是啊,我們政府就只會發小確幸的錢,發五百元補助消費振興觀光,從沒想好好地從根本改造起,今天看到新聞,韓國為了打造下一波韓流出口新勢力,正積極推動智慧農場產業,這就是在做事,我們的政府只會發錢!
專注在代工也是一條路。我們的文化下,是不是就真的只適合做代工,只要顧好成本、賺點錢,就好,若是,這是基因問題,所以台灣就認命吧?
我這個品牌管家今天很憂鬱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26內容數
<p>我是黃治蘋,大家都叫我「蘋果老師」,現在是許多品牌的品牌管家,最喜歡幫助想微型創業的人們打造屬於自己的事業品牌。 &nbsp; 政大新聞系畢了業,唯一清楚知道的就是我不要當記者!於是跑去做廣告文案,寫著寫著寫出興頭,再跑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讀了個廣告碩士,接著在奧美廣告公司灌注奧美精神入廣告魂魄 [&hellip;]</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治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我們來談談品牌梳理與品牌定位在行銷策略戰中的地位。 在閱讀本文前,請先用三個詞形容你自己。想好了嗎? 這就是你的定位,一個你對自己最直接的印象。 再問問你的好友,他們會是怎樣形容你?
【品牌管家談微型創業】 沒錯,你要換個座位、換個腦袋來思考,不要是那個坐在收銀機前屬鈔票的老闆,要開一家能撫順消費者奇蒙子、滿足消費者需求、解決消費者問題的店,就要請你先離開收銀機前的位子,換坐到顧客位子上來想,你會發現,一切就變得非常清楚、非常單純、非常容易......
【品牌管理訓練手札】 記得在一場研習會上,有位經營紅豆車輪餅的業者詢問我,他需不需要做品牌? 大家的答案會是啥? 品牌管理不是專屬大企業的功課。 品牌管理的內涵之一其實就是消費者關係管理......
今天我們來談談品牌梳理與品牌定位在行銷策略戰中的地位。 在閱讀本文前,請先用三個詞形容你自己。想好了嗎? 這就是你的定位,一個你對自己最直接的印象。 再問問你的好友,他們會是怎樣形容你?
【品牌管家談微型創業】 沒錯,你要換個座位、換個腦袋來思考,不要是那個坐在收銀機前屬鈔票的老闆,要開一家能撫順消費者奇蒙子、滿足消費者需求、解決消費者問題的店,就要請你先離開收銀機前的位子,換坐到顧客位子上來想,你會發現,一切就變得非常清楚、非常單純、非常容易......
【品牌管理訓練手札】 記得在一場研習會上,有位經營紅豆車輪餅的業者詢問我,他需不需要做品牌? 大家的答案會是啥? 品牌管理不是專屬大企業的功課。 品牌管理的內涵之一其實就是消費者關係管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在台灣隨處可見洗衣店,通常我的娃娃都會直接送洗,但在越南這個開發中國家可沒這麼方便。 台灣企業會選在開發中國家設廠,通常是為人力考量,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所在的地方不會是大城市,工廠選址通常會在比較偏鄉的地方。 像我所待的工廠,佇立在田中央,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田(田野第一排),剛來時真的是一望無際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洪瑞珍品牌成功的案例展示了品牌定位、重新設計與行銷策略對於品牌的影響。臺灣品牌應該向日韓學習,更注重品牌形象與行銷策略,並與年輕人溝通。洪瑞珍是臺灣品牌做品牌的成功案例,讓臺灣品牌更應有信心做品牌。
Thumbnail
時尚產業相信是蠻多喜歡流行的人的夢想,你也是其中之一嗎?如果是,那妳一定跟我一樣有過這樣的疑問:「到底國內品牌和外商有什麼不同呢?後者似乎更國際化?」是的,外商確實需要更好的外語能力,也會有更多跟台灣以外同事或廠商溝通的機會。不過,在選擇之前你該思考的是:你能獲得什麼?
以前待過一家公司,他公司所有裡面的東西其實都是從中國批發來的電子產品,只是請對方印上自己的商標,就從掏寶的價格變成台灣品牌的價格,品質應該說還可以用,很多功能不能用,然後其實一點都不能做什麼?比一般在以前光華商場要買的大陸產品還要爛。 那家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產品太爛生氣而告過他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在台灣隨處可見洗衣店,通常我的娃娃都會直接送洗,但在越南這個開發中國家可沒這麼方便。 台灣企業會選在開發中國家設廠,通常是為人力考量,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所在的地方不會是大城市,工廠選址通常會在比較偏鄉的地方。 像我所待的工廠,佇立在田中央,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田(田野第一排),剛來時真的是一望無際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洪瑞珍品牌成功的案例展示了品牌定位、重新設計與行銷策略對於品牌的影響。臺灣品牌應該向日韓學習,更注重品牌形象與行銷策略,並與年輕人溝通。洪瑞珍是臺灣品牌做品牌的成功案例,讓臺灣品牌更應有信心做品牌。
Thumbnail
時尚產業相信是蠻多喜歡流行的人的夢想,你也是其中之一嗎?如果是,那妳一定跟我一樣有過這樣的疑問:「到底國內品牌和外商有什麼不同呢?後者似乎更國際化?」是的,外商確實需要更好的外語能力,也會有更多跟台灣以外同事或廠商溝通的機會。不過,在選擇之前你該思考的是:你能獲得什麼?
以前待過一家公司,他公司所有裡面的東西其實都是從中國批發來的電子產品,只是請對方印上自己的商標,就從掏寶的價格變成台灣品牌的價格,品質應該說還可以用,很多功能不能用,然後其實一點都不能做什麼?比一般在以前光華商場要買的大陸產品還要爛。 那家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產品太爛生氣而告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