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bsp;&nbsp;瑞士全球乳製品行銷網的「經緯」 &nbsp;</p>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瑞士是世界乳製品大國,產品種類多,好品質帶來好口碑。伍思﹒艾米格(Urs Elmiger)在琉森鄉間一個叫瑞恩谷(Richenthal)的小地方經營自己的專業酪農場,同時也是瑞士乳製品全球行銷網中的一個小小螺絲釘。
琉森鄉間一個叫瑞恩谷的小地方。方常均攝

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瑞士酪農業

伍思的家庭在160年前就來到這個山谷,他是農場第四代傳人,見證了瑞士傳統農村的現代化歷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對動物特別有感情,也喜歡接觸土地的手作辛勞。他們家中有六個兄弟姊妹,他和其中一個姊姊都喜歡務農,上了農校也在其他的農場實習過。這位姊姊嫁給了一名果農,他則繼承了父親的農場;其他兄弟姊妹都學習了現代化職業,有電腦工程師、社工等,也紛紛離家去了城市工作,有的甚至離開了瑞士。伍思喜歡鄉村安靜緩慢的生活,務農與其他行業不同,務農的作息幾乎是天天待命,以至於他好幾年才度假一次。
在傳統的農業時代,這座三平方公里大的山坡谷地,是由七個人與兩匹馬來耕作。這座農場裡有耕地、牧場與林場,百年來養活了許多家庭。在沒有電動機具的年代,馬匹是農場的必要幫手。但馬匹是昂貴的牲畜,並非每個農戶都能負擔得起,能擁有一匹馬就等於擁有一筆可觀的財產。時至今日,伍思和他的女友艾芙琳加上三台機具,等同於五十年前的七個人與兩匹馬。他們把從前使用的鐵犁與馬匹使用的拖車保存在農場裡,像是博物館的古物般收藏著。
從前使用的鐵犁像是博物館的古物般收藏著。 方常均攝

有機與傳統農法,在地與國際接軌的可能性

夏天日照長、作物生長快,是瑞士農業的旺季也是農夫最繁忙的季節。農夫們必須搶著這幾個月的溫暖,為冬天存糧,即使是週末也得工作。伍思每天都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與待辦事項,早餐後為乳牛擠奶,然後將牛群趕到戶外草地上活動、吃草。牛群在山坡上自由活動時,他便開始其他的農活,像是:整理菜園、打掃牛棚、採收水果⋯⋯等,也有稅務之類的文書工作要處理。作為時間壓力大的現代農夫,他必須按表工作,幾年前他進修了農村管理課程,繼續增加農業知識,也更了解農產品市場的運作。
瑞士有機農產品已有相當的市場規模,也有完善的通路和較好的賣價,因此有不少農夫轉型為有機耕作。對伍思來說,要迎合這個有機潮流並不容易,因為有機農作必須完成行政程序和文件手續,農場還須同時符合許多新式規定。伍思的農場規模不大,走完這些繁複的程序,並不會增加太多營利,於是他採取另一種被稱為「綜合生產(Integrierte Produktion)」的農村營運方式。綜合生產模式起源於90年代對大規模種植與畜牧的反思,講求在傳統的農牧業和現代化技術中,取得新與舊的平衡,例如:在兼顧環保與土地滋養的前提下,可適量使用化學產品。綜合生產模式企圖讓小農在大規模農作與有機農作的嚴格條件之間,創造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空間,維持小農在市場上的經濟價值,以及單獨經濟體不被併吞、持續生存的可能。
作為時間壓力大的現代農夫,伍思必須按表工作。 方常均攝
伍思位於谷地裡的耕地,有大面積的背光山坡,降雨量與陽光並不充足,因此牧草生長較慢。盤點所有的自然條件,他的農場屬於可申請政府補助的最低階小型高山酪農場。一般綜合生產的農場依規定可使用農藥,而伍思則依照父親教他的方式——只用天然肥料,完全不使用化肥。琉森的酪農場都是農場協會(LBV) 的當然會員,農場協會與大公司簽訂協議,透過協會讓農產品有直接的收購對象,伍思的牛奶就是直接供應給瑞士乳製品大廠Emmi。他販賣牛奶得到的報酬將依比例提撥給協會,作為組織的行政運作經費。協會每年也有會員年度大會,對農業經濟有想法的農民也可透過協會集體行動,提出農業政策倡議。協會也會派檢查員,檢驗牛奶品質是否符合生產標準與品質。農場協會的運作排除了農民的產銷困難,也保障企業的收購權益。收購牛乳的Emmi每年會寄送一盒公司的精選乳製品禮盒,感謝酪農在第一線的辛勞付出。伍思在農場裡的勞動,間接地站上了乳製品的國際市場,讓小農也具有國際競爭力。

全年無休的職業——農夫

擁有20頭乳牛的小農伍思,叫得出每一頭牛的名字,牠們的斑點和顏色皆不相同,具有辨識度。每一頭牛早晚都要擠兩次牛奶,還要補充牛棚的牧草、保持清潔與乾燥,除了日復一日的固定工作外,還有因應大自然時節進行的重點工作。聖誕節前後,是伍思在林地裡工作的日子,他一個人帶著鋸木工具進入森林,先選擇並紀錄哪些樹木已可砍伐。砍伐後,砍除樹幹的雜枝,再將上好的樹幹賣給木材行,作為家具與建材的原料,這也是農場冬季的經濟來源之一。到了二月,他必須整理林地,將伐木後剩下的木材運回農場,這些木頭要經過存放與發酵的過程,才能成為下一個冬季燃燒用的木料。三月時,隨著雪慢慢融盡,也就進入了給土壤施肥的季節,此時,伍思必須將自製的肥料灑在農場裡的每一個角落。四月到來,牧地上長出了新生的牧草。在低溫中生長的牧草比夏季的牧草來得營養,待長到一定的高度後要立刻割除,乾燥後用大型塑膠膜包裝妥當。伍思說:「這些草是冬季的牧草存糧,牛隻們過冬所需的營養就靠這個季節了。」四月的天氣漸暖,山坡上的果樹也必須修枝,如此果實才會長得好。
氣候溫暖的五月,日照時間漸長,在牛隻長時間在外面活動前,得要先做好防護措施——整修籬笆。進入六月後,果樹結果、牧草旺盛,整個夏天是一刻不得閒。六月底櫻桃盛產時,伍思站在櫻桃樹下隨手摘下櫻桃就能食用。他說:「我們果園裡有長期口耳相傳的固定客戶,在水果成熟時採下,提供新鮮的作物,每年定期定量的訂購單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夏季和秋季是瑞士水果的旺季,在這兩個時節努力地採收與儲存,是為了應付無法耕作的寒冬。伍思的生活在季節的推移中,一年過了一年,他樂在其中,也認為度假不是那麼必要,因為出門一趟還得找人手來幫忙,也要支付旅費,是雙重的金錢付出。
自古就是看天吃飯的農夫,現在必須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以及大規模種植的科技作物。此外,比起許多新興職業,務農的長時間、大量勞動,讓許多年輕人卻步。伍思兩年前的冬天,在伐木時被樹幹壓到,以致左腳骨折、開了兩次刀,但他卻只惦記著農場裡大大小小的待辦事項。為了要趕緊找到替補人力,他透過農場協會取得一份臨時農工名單,躺在病床上的日子裡,他每天打電話、擔心著工作沒人做、無法準時交貨。在試過三個不同的臨時工後,他終於找到了一位符合他要求的農夫幫他代工半年。等到能自行拄著拐杖下床後,他也立刻投入工作,除了不能蹲下身擠牛奶外,所有站著就能完成的事,他都自己來。
對動物特別有感情,也喜歡接觸土地的手作辛勞,伍思走上現代農夫的路。 方常均攝

瑞士特色之緊鑼密鼓的恬適

六月,農場裡的菩提樹綻放著黃色的花朵,伍思的腿傷已經完全痊癒,他敏捷地爬上樹,剪下較低的樹枝,他80多歲的老母親摘下樹枝上的菩提花並曬乾存放,用熱水沖泡乾燥的花朵就是一杯可口的飲品。因應大自然變化的農夫,每一寸的土地上,每一刻都有作物等著收成,即便是一片草地都要細心呵護。務農二字說來簡單,但一草一木都充滿了知識,也需要極好的體力與時間管理能力,才能逐一完成瑣碎繁雜的農務。座落在瑞士鄉間的小農場,看來與世無爭、平靜閒適,但事實上農夫這個職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循著瑞士一板一眼、兢兢業業的標準,嚴謹地計較著每個細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再度回到職場,男性也可享受自己照顧孩子的樂趣。這樣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的政策落在鄰國之後,也是每年母親節必定被提出來討論做文章的國家弱點。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是許多瑞士家庭的模式,女性即便再回到職場,多數仍以兼職工作為主顧全家庭。
四月天氣多變化,在期待春暖花開之際,生活裡總有變數。而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則是蘇黎世市民們歡聚期待的一天,大家期盼著老天賞臉,給個好天氣,在陽光普照的春日一起度過屬於蘇黎世的六鳴節。
Toni想念瑞士高山上的生活,但移往一個活得下去的地方是生存之必要。在寂寞的風浪中他唱起了山歌,引起了同行人的注意,用音樂結交了朋友。沉沉浮浮的海洋、各種語言的交雜間,他才了解和自己命運相同的人,在這世間有成千上萬,離開的人們心裡都帶著盼望。
對於許多海外的瑞士人來說,吃不到富含穀物的深色麵包,是一種鄉愁。可以享受穀物麵包的硬口感,用力咀嚼,如同瑞士人基因裡設定好的一個程式,是生活與生命的完全融入。
<p>小學結束分科後,進入學術型中學的孩子若適應不良,可轉回技職跑道;就讀一般中學的孩子,如果期間表現出對學術知識的熱情,也可以再轉回學術型路線。孩子能有眾多選擇的機會,是可貴的自由。</p>
Walter Hofstetter於1956年創辦巴畝基金會,他原本是一個學校的老師,為了改善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問題辦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從最早僅有一棟房子、12名學生,到今日成為一個有300多人的教育與庇護機構,提供教學、住宿、工作機會等,學員及員工來自瑞士不同的州。基金會運作的精神是...
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再度回到職場,男性也可享受自己照顧孩子的樂趣。這樣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的政策落在鄰國之後,也是每年母親節必定被提出來討論做文章的國家弱點。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是許多瑞士家庭的模式,女性即便再回到職場,多數仍以兼職工作為主顧全家庭。
四月天氣多變化,在期待春暖花開之際,生活裡總有變數。而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則是蘇黎世市民們歡聚期待的一天,大家期盼著老天賞臉,給個好天氣,在陽光普照的春日一起度過屬於蘇黎世的六鳴節。
Toni想念瑞士高山上的生活,但移往一個活得下去的地方是生存之必要。在寂寞的風浪中他唱起了山歌,引起了同行人的注意,用音樂結交了朋友。沉沉浮浮的海洋、各種語言的交雜間,他才了解和自己命運相同的人,在這世間有成千上萬,離開的人們心裡都帶著盼望。
對於許多海外的瑞士人來說,吃不到富含穀物的深色麵包,是一種鄉愁。可以享受穀物麵包的硬口感,用力咀嚼,如同瑞士人基因裡設定好的一個程式,是生活與生命的完全融入。
<p>小學結束分科後,進入學術型中學的孩子若適應不良,可轉回技職跑道;就讀一般中學的孩子,如果期間表現出對學術知識的熱情,也可以再轉回學術型路線。孩子能有眾多選擇的機會,是可貴的自由。</p>
Walter Hofstetter於1956年創辦巴畝基金會,他原本是一個學校的老師,為了改善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問題辦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從最早僅有一棟房子、12名學生,到今日成為一個有300多人的教育與庇護機構,提供教學、住宿、工作機會等,學員及員工來自瑞士不同的州。基金會運作的精神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是我家屋簷下的燕子跟我說的故事 這是隻神奇的燕子,牠可是會讀心術 牠曾經觀察一位陌生人的故事 我為這故事取個名:「燕視聞」
Thumbnail
魏斯安德森的置中強迫症再度發威!先不論本片的故事劇情,片中有關狗狗的定格動畫、整體電影風格以及仿日風格的美術設計,絕對不會讓期待本片的影迷失望。
Thumbnail
  終於開始了!   在2018年的梅雨季,我終於開始了,這個一直一直存在於我未來規劃中的一小步。
Thumbnail
畢贛的《路邊野餐》不是迷宮,而是讓通常只能源遠流長的「時間」,呈現空間式的散落;主人翁的生命旅途,是此與彼個自成一格的時空囊袋之間的遊走。故事仍是條長長的河,只是這回,它鑽進又迴旋於新一個與再新一個維度。時間不再是連續性的,如此,將容許每時刻都凝止,完美鎖上,等待著被更深刻地揭發、被正確地對待。
Thumbnail
做為扭轉爵士發展方向的專輯,1959年的【Kind of Blue】確實當之無愧;許多當代音樂家的演奏與作曲,都與2001年的【Dharma Days】脫不了關係。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是我家屋簷下的燕子跟我說的故事 這是隻神奇的燕子,牠可是會讀心術 牠曾經觀察一位陌生人的故事 我為這故事取個名:「燕視聞」
Thumbnail
魏斯安德森的置中強迫症再度發威!先不論本片的故事劇情,片中有關狗狗的定格動畫、整體電影風格以及仿日風格的美術設計,絕對不會讓期待本片的影迷失望。
Thumbnail
  終於開始了!   在2018年的梅雨季,我終於開始了,這個一直一直存在於我未來規劃中的一小步。
Thumbnail
畢贛的《路邊野餐》不是迷宮,而是讓通常只能源遠流長的「時間」,呈現空間式的散落;主人翁的生命旅途,是此與彼個自成一格的時空囊袋之間的遊走。故事仍是條長長的河,只是這回,它鑽進又迴旋於新一個與再新一個維度。時間不再是連續性的,如此,將容許每時刻都凝止,完美鎖上,等待著被更深刻地揭發、被正確地對待。
Thumbnail
做為扭轉爵士發展方向的專輯,1959年的【Kind of Blue】確實當之無愧;許多當代音樂家的演奏與作曲,都與2001年的【Dharma Days】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