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政治無關?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時代台灣唱片業

文化與政治無關?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時代台灣唱片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文於2017.08.5刊登

作者/ 詹斯閔

2017 年初,剛上市就紅遍世界的電腦遊戲《返校》選用《月夜愁》、《望春風》等台語歌曲作配樂。2017 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由台南歌手謝銘祐奪得,他在專輯《舊年》裡也大量運用日本時代台語流行歌元素。究竟日本時代的台語流行歌藏有什麼瑰寶,值得一提再提?

📷1941年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學生在天馬茶房前合影。圖片:收藏家李坤城

1930 年代,台灣曾有過豐富熱鬧的音樂唱片產業,短短二三十年間出版超過千張唱片,各類樂種百花齊放:大稻埕藝旦唱的小曲、街頭巷尾流行的歌仔、南北管傳統戲曲、流行歌和新歌劇等等,更找來「辯士」錄製黑白無聲電影的映畫說明。不僅如此,台灣第一批赴日學習西方古典音樂的人,也回台投入唱片產業,創作流行歌以外還採集台灣民間音樂。甚至有南管樂師潘榮枝,將南管音樂加入爵士風格。《望春風》等作品在這樣絢爛的時代誕生,早在音樂研究被重視以前,這些歌曲只是被當作「台灣民謠」,根本不知道作詞作曲者是誰,鄧雨賢和李臨秋等人的名字幾乎被遺忘。

史料付之闕如起因於國民黨的政治壓迫,掌權者刻意要人們遺忘日本時代的文化生活,部分歌曲長期被列為禁歌,更遑論相關音樂資料的保存和研究。一直到 1990 年代,才由民間愛好七十八轉的唱片收藏家,慢慢將碎片一點一滴拼湊起來。詹天馬生平資料的缺乏便是最好例證:天馬茶房是 1947 年二二八屠殺爆發衝突的地點之一,詹天馬身為茶房老闆,同時也是號稱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桃花泣血記》的作詞者。詹天馬一再被後世提及,當代戲劇和電影作品裡也常出現他的身影;但是我們至今居然無法確定他的生卒年!戰亂只是資料毀損的部份原因,有更多文化活動證據,受到四五十年被迫噤聲的威脅,變得支離破碎、再難追尋。現在我們只能透過餘留的作品,拼湊當時人們的心思和精神。

📷詹天馬錄製的《可憐的閨女》影戲說明,由古倫美亞發行,他在唱片圓標被冠上「說明界大王」的稱號。圖片:台灣歷史博物館

同時代的朝鮮、日本本國和中國上海等地,同樣發展出繁盛的唱片產業;然而他們保留至今的史料遠較台灣完整,已累積的音樂研究也十分充足。當時朝鮮和台灣都受日本殖民統治,兩地與日本音樂互動的模式卻有區別,日本干涉唱片產業的政策也不一樣,這些差異和兩地文化獨立性、自我認同完整度極有關聯。1940 年 5 月,南京汪精衛政府派出華南音樂使節團,從中國取道台灣再前往日本,該團於日本錄製的廣東音樂與台灣唱片被歸在同一類。單就此一事件,足見台灣夾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曖昧地位。現今台灣處於獨立意識崛起、國家認同爭論不休的階段,當時文化活動特別值得借鏡。

日本時代的台灣唱片產業,不僅隨商業利益變動,還受文化認同、音樂類別等因素左右。後來國民黨刻意打壓的情勢,更證明了政治的高度影響力。在這個數位化快速便利的時代,人人都可產製音樂,我們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音樂?我們需要怎樣的音樂?創作出來的聲音與當代社會有何關聯?若要探究創作最核心的問題,政治層次必定佔有一席。

[1] 歌仔可以說是歌仔戲的前身,但彼時流行的歌仔戲和現今我們所熟知的其實不同,音樂研究裡分類甚仔細。

[2] 感謝收藏家林太崴、徐登芳醫師、李坤城、林良哲、黃裕元以及多位未被提及卻很值得尊敬的前輩們,對於音樂史料收集的貢獻。同時因收藏家們慷慨付出,目前可在台大音樂資料庫師大數位典藏計畫台灣歷史博物館 等多個單位的網站線上收聽七十八轉唱片。

[3] 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此處所稱的流行是指,被一個地區人人傳唱的普及現象,抑或是唱片業裡創造出來的某種曲風。流行歌一詞的定義,在唱片研究裡是個倍受討論的問題。至於《桃花泣血記》是否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說法不一。

[4] 詹天馬本名詹逢時,再續弦的妻子詹金枝後來潛心參與宗教,「台中菩提仁愛之家」網站有相關描述。目前只能由此資料間接推敲詹天馬生於 1901 年,五十二歲死於心臟病。

avatar-img
破土的沙龍
20會員
23內容數
<p>破土來自街頭,帶著批判的左翼觀點連結台灣與世界。破土不為謀利,成員們不靠這一獨立平台維生,募資所得皆用於網站基本運作。</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破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破土》編輯丘琦欣和安風龍在今年的5/12訪問了苗博雅,討論她競選市議員的過程,以及社會民主黨的現況等等。 丘琦欣(以下簡稱丘):可不可以先跟不認識妳
近日於120草原自治區,一名三十歲的高姓女子,被一名37歲的陳姓射箭老師殺害分屍。從大眾反應中,可明顯看出台灣的保守社會道德,企圖將責難推給一小撮年輕人,同時避免解決台灣社會傳統沙文主義(toxic masculinity)根深蒂固的問題。許多社會反應來自網路,尤其是PTT,包括鄉民進行人肉搜索。
林子穎導演近期的紀錄片作品《地厚天高》,主要拍攝香港本土派人士梁天琦。林子穎另有其他影像創作,執導《旺角黑夜》,並擔任《未竟之路》其中一位導演。

以下是破土成員詹斯閔與丘琦欣和她的訪談。
《破土》編輯丘琦欣和安風龍在今年的5/12訪問了苗博雅,討論她競選市議員的過程,以及社會民主黨的現況等等。 丘琦欣(以下簡稱丘):可不可以先跟不認識妳
近日於120草原自治區,一名三十歲的高姓女子,被一名37歲的陳姓射箭老師殺害分屍。從大眾反應中,可明顯看出台灣的保守社會道德,企圖將責難推給一小撮年輕人,同時避免解決台灣社會傳統沙文主義(toxic masculinity)根深蒂固的問題。許多社會反應來自網路,尤其是PTT,包括鄉民進行人肉搜索。
林子穎導演近期的紀錄片作品《地厚天高》,主要拍攝香港本土派人士梁天琦。林子穎另有其他影像創作,執導《旺角黑夜》,並擔任《未竟之路》其中一位導演。

以下是破土成員詹斯閔與丘琦欣和她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