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戲四大齣之一的陳三五娘,後者則為家喻戶曉的三伯英台。
  • 最早的台語書寫紀錄是以與日文或中文相同的漢字作為表記符號。
  • 歌仔冊是用漢字寫成的台語韻文,是唸謠說書人的故事文本。
  • 臺灣府城教會報是用羅馬字拼寫、印刷以及出版的報紙。
  1. 這種早期的羅馬字拼寫,正式名稱是白話字
  2. 十九世紀,白話字隨著傳教士進入台灣。
  3. 《臺灣府城教會報》於1885年印刷出版,是台灣第一份報紙。
  •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是兩種各自平行發展的台語書寫。

漢字書寫台語的缺點

  • 考察早期以漢字書寫的戲劇劇本,以及台灣的歌仔冊,我們發現台語中的漢字分為以下幾類:
  • 本字:
  • 即在語言演化過程中,與官話(明:南京話,今:北京話)有共同遠祖的
  • 借音字:
  • 採用發音相同或相近的來書寫口語音節。
  • 比如歌仔冊中的一句:來者共恁恰怎座,這句話中的者、恰、怎座,都屬借音字。(點按下圖,聽聽這句話怎麼唸,跟你想的一不一樣 )
  • 借意字:
  • 所謂借意字,就是採用該漢字在官話中的意義,而不去管它的發音是否與台語相近。
  • 比如收錄在台灣間文學集裡面的台灣民間歌謠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飼查某子不可嫁燕霧大庄,這句話裡面的子、不可,都是借意字。(點按下圖,聽聽這句話怎麼唸,跟你想的一不一樣 )
  • 新造字/俗寫字:
  • 新造字是指僅適用於台語而依據漢字造字法製造出來的,比如「勿會」 這個字(無論使用倉頡或者注音這些為官話設計的輸入法都無法打出這個字)。
  • 另外有些所謂的俗寫字,指的是民間常用而與官方常用漢字外型不一樣的字,比如這個字,台語傳統上多寫為
  • 由於台語的書寫教育並未普及,加上各家幾乎都有自己選擇漢字書寫台語的標準(以至於台語漢字的使用混亂不一),更因為必須要新造大量漢字才能完整的表達台語,導致漢字書寫從古至今一直都未能滿足台語書面文的需求。
  • 由於台灣民間的壓力,中華民國教育部在2006年的時候公佈了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以下簡稱台閩羅),並在隨後的幾年陸續公告了書寫台語的推薦漢字,然而,這些推薦漢字雖然是由所謂專家擬定,但並沒有得到台語使用者的一致認同,因此直到今天,台語漢字的使用仍然莫衷一是。

台閩羅與白話字的比較

  • 從歷史和資源兩方面比較,這兩套書寫系統有如下主要差異:
  1. 白話字的書寫歷史可追朔至十九世紀末,而台閩羅是2006年才誕生。
  2. 白話字的使用者一直都是民間社群,而台閩羅具有官方色彩並且有官方資源支持。
  • 這兩套書寫系統在設計上有幾處差異。然而,學習者很容易克服其中的實際差異。下圖將其中的拼寫差異標示出來(無差異者不另外標出):

漢字與羅馬字合寫

  • 使用百分之百的漢字做為台語的文字,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著無法完全克服的問題。
  • 相反的,完全使用羅馬字做為台語的文字,問題相對小,並且除了有白話字台語報紙之外,用白話字來寫書者,也不乏其人。比如:四本台語白話字醫學書。
  • 使用羅馬字(白話字或台閩羅)來書寫台語會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當同音字出現時,僅根據發音拼寫不容易分辨跟識讀
  • 在以白話字為主印行的教會公報中,為了解決白話字有時不易識讀的問題,其方法是在白話字之後加註漢字。如下圖所示:
圖為白雲居士1927年發表於《芥菜子》的〈斷腸詩〉部分
日治時代的台灣文學家鄭坤五在1930年的雜誌《南音》上曾表示:「…從來音字的缺憾,教學先生也不得不擱筆了。所以寫音的字不如羅馬字的利便…但來補助卻好,若全用代漢字,我便不贊成…
  • 台語書寫便逐漸向漢字與羅馬字合寫(漢羅濫)發展。
  • 漢羅濫的書寫,一方面克服了漢字難以表達的台語音,另一方面也克服了拼寫的識讀困難。
  • 漢羅濫也提供了很好的台語教學途徑:
  1. 初學者從羅馬字拼寫入手,可以很快掌握台語的聽跟說。
  2. 羅馬字嫻熟之後,再學習常用漢字,更收事半功倍之效。
  • 底下是一篇漢羅濫的文章,試試看,你能不能順利閱讀呢?
10會員
22內容數
以多數現代人熟悉的中文為基礎,傳播台語語言學以及聽說讀寫各項知識。 協助保存與復振台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寫逐字稿練外語聽力筆者兼職成人美語教師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很努力,卻沒有人提點過一些學習方法,所以將自己外文系的訓練過程記錄下來,希望能夠發揮小小的作用。也請不吝指教!
Thumbnail
avatar
寂寞小冬瓜
2021-06-29
ten 與「十;十之數;十樣;十的」或「拾」(漢字「十」的大寫形式) 之橋接完整標題:ten 與「十」或「十之數」或「十樣」或「十的」或「拾」(漢字「十」的大寫形式) 之轉換密碼 / 摘要:漢字「拾」是數字「十」的大寫形式,而 ten (十) 也可能通過「t一聯」象徵會意「扌合」的組合即意通數字「拾」,並且 decade (十) 也可能.....
Thumbnail
avatar
羅聖爾
2020-07-29
you 與漢字古語「女、汝;尒、爾」或「你、你聯」及現代中文「你、你們;妳、妳們」之橋接完整標題:you 與古漢字文化中的「女」或「汝」、「尒」或「爾」(爾等) 或「你」或「你聯」及現代中文漢字「你」或「你們」、「妳」或「妳們」等之第二人稱代名詞稱呼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avatar
羅聖爾
2019-10-23
寫幾個第一課關於職業的單字又到了教第一課的時節啦!各家課本的第一課都差不多,都是「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然後,會講到我是什麼樣的職業。每次到這個季節,總是會去查各職業的日文是什麼。既然都要每次都查,那就把筆記寫在這裡吧!
Thumbnail
avatar
京築居
2019-10-09
貝聿銘 (Ieoh Ming Pei) 之「聿」字的拼音形式 leoh 與漢字「聿」的橋接完整標題:貝聿銘 (Ieoh Ming Pei) 一名之「聿」字的拼音形式 leoh 與漢字「聿」的橋接轉換
Thumbnail
avatar
羅聖爾
2019-05-17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58 菲林 不知道名字的美食有人知道菲林是甚麼嗎?如果你知道的話,只有兩個可能:一,你是三十歲以上;二是你應該能使用粵語,至少知道一點粵語。在不告訴你甚麼是菲林之前,先說小時候的一款甜點。年幼的天爸不知道這款甜點叫甚麼名字,大家都叫這甜點做「菲林」,因為實在太似了,所以「菲林」就成為這款甜點的別名…直至現在沒有人用菲林了⋯
Thumbnail
avatar
天爸
2019-03-06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41 台灣的歐姆蛋 在香港叫甚麼名字?你有聽說過歐姆蛋嗎?先把雞蛋搗拌至蛋漿,放於煎鍋中慢火煎至半熟,再混入火腿、蘑菇等等材料…把煎成圓形的雞蛋對折,變成一個內藏豐富餡料橢圓形的煎蛋。淡黃色的歐姆蛋傳來淡淡的蛋香,用刀叉從中剖開,餡料原形畢露,想躲也躲不了。
Thumbnail
avatar
天爸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