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是農民還是政府

2018/07/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農民在新聞媒體上經常處於弱勢,從天災導致菜價暴跌使農民血本無歸,到菜價飆漲時爆出中盤商剝削農民等等,我們很難找到社會對於農民這職業正向的相關新聞


傳統印象中的農民形象就是樸實勤快,為了我們每天的盤中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美德可供我們學習。但是只要農民上了新聞,又經常是處於悲情的哀嘆天災,或是亢奮的表示政府無能,無法照顧農民等等。似乎較少看到能夠讓我們學習的那一面。

在現代社會下的各種商業行為,無論你是從事什麼產業、或是進行什麼交易,風險是無處不在的。而利益永遠伴隨著風險,也因為風險帶來的利益,在有利可圖的前提催化下,現代社會的商業及科技發展如此的迅速。


隨著國際市場開放,各項交易間的風險愈趨複雜,其複雜度已經達到人腦難以負荷的程度,風險管理這項專業便逐漸成為顯學,風險管理同時也成為大企業在經營上不可忽視的一環,畢竟風險管理就如同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風險管理亦同,若你忽視風險的存在,那當風險發生時,你就只有被其吞噬一途。
而那些忽視風險或是風險管理不當的企業,就可能在一次較大的風險發生時讓其傾倒,在市場中自然的被淘汰,而這汰弱留強的自由競爭便使得被風險襲擊而存活下來的企業逐漸茁壯,讓社會維持在這正向的循環中。


但是我們卻很少看到農民重視風險管理,每當天災發生,或是某樣蔬果因價好使眾農民大舉種植反而導致供過於求價錢大跌,當他們因為不重視風險而被風險反噬,卻經常要求政府或是廣邀各大企業購買以「救救農民」,這種類情緒勒索下,我們似乎看到適者生存這種汰弱留強的機制失了靈。

因為預期政府在我出事時會出手相救,因為預期各大企業在農產盛產時會大量購買共襄盛舉,所以農民便可肆無忌憚的忽視風險,而一味的以直覺行事。聽說最近什麼蔬果價錢很好就搶著種,就算每年都有可預期的天災也不去做風險管控,更遑論去悉心研究各種風險轉嫁還有農產契作的財務工程技術。
也因此我們的農民美其名是性情質樸、不諳複雜的人心算計但實際上卻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動用政府或是企業的力量去協助一家私人企業周轉或是消化其為數龐大的庫存並不常見,畢竟在自由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是其自由意志下的選擇,各人造業各人擔。


企業賺錢時我們學習其成功的原因,企業殞落時我們頂多感到失落,但我們通常不會出手相救。

但是一樣的情況若發生在農民身上,卻又是完全不同的標準與光景,民代以及政客們無不痛批政府無能,為何不能照顧好我們親愛的農民,或是責成各大企業「考慮」共襄盛舉一起吃香蕉,因為能力愈大、責任愈大,若此時不協助救救農民,反而可能會吃上形象不佳的負面標籤。

而汰弱留強的機制失靈,代表我們的農業環境就永遠無法進步。沒有一個制度去讓不適任者淘汰,就代表這個環境缺乏了改進的動機,導致每年不斷重演這天災受損以及農產盛產的八點檔爛劇,也直接造成我們無法更上一層樓。


這種現象就如同太過保護小孩的教養方式,以及豢養在動物園的動物一樣。在小孩犯錯後不教他錯在哪、或是不引導他怎麼做才不會重蹈覆轍,甚至乾脆不讓他再次嘗試,都只是短期的飲鴆止渴。當父母年邁,才發現自己的小孩連自己吃飯都不會時才後悔莫及。因為父母從小就幫小孩的一切都打點好,其實是變相的溫水煮青蛙,是在害他;而豢養在動物園的動物們,每天接受飼養員提供飼料,也讓其喪失了在自然界生存的基本技能,這群動物若野放到大自然,是無法憑藉著自己覓食的。

先豢養牠再把牠放生到大自然,其實是另一種殺牠的方式。同理可證,那我們是否其實是在害農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Morven
Morve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