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行』不行——新竹行人空間改善」講座記錄(中)

更新於 2018/07/2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次講座由見域工作室主辦,文化部106年度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競賽補助。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包含他們為什麼希望推動改善新竹市的行人空間、又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困難,與未來大家可以怎麼做。
如何共創優質行人環境?
新竹市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城市,黃鈞銘先生也直言:「年紀越輕,對於行人環境的重視度越低」,優質行人環境的指標,包含通用、舒適、安全、無礙與連續。「通用」指的是適合所有市民,不管是肢體健全,或者短暫中風、或因車禍短期不良於行,都要可以舒適使用。若是路邊若有花台,不僅要考量美感,更要思考到小孩的高度,是否容易碰傷;又例如城市中有視障朋友,若安排複雜的鋪面景觀,反而不利於視障朋友活動。「舒適」則是指寬度、鋪面需要符合使用者需求,許多高齡者使用輪椅移動,凹凹凸凸的鋪面其實相當不友善,雖然這些朋友過去很少發聲,但也不能漠視他們的權利。
「暢通」即是要讓人行道連接為路網。「天府路旁目前大多是稻田,人行道設置後,使用率偏低。」黃鈞銘先生認為近年來設置的人行道,多在人口稀少的區域施工,對於人口稠密區面臨的行人空間問題有些緩不濟急,相當可惜。
 
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成立於2004年,是全國第一個維護行人權益的公益團體,目前已經邁向第十四年。許多與公部門溝通、協調的經驗,也讓黃鈞銘先生逐漸了解這不是一個能夠一簇可及的議題,需要更多的時間溝通與凝聚共識,搭配組織的重整才能完善。「過去的經驗裡,我發現許多部門的本位主義相當重,無法換位思考,以致於無法有最好的結果。」黃鈞銘先生也發現,若由工務處執行行人道相關計畫,常常有「希望盡快做完、達成目標平方公里數」的想法,以致於採用簡單的工法、選則易執行的路段;若由都發處主導,就會融入景觀設計的想法,希望人行道上都有花圃或街道傢俱等,但也並非處處都適合擺放相關設施,兩個局處各有長處,卻無法整合,本位主義都很重。
改善行人環境的策略
黃鈞銘先生認為,改善行人環境,需要透過教育(Education)、交通工程設施(Engineering)與強力執法(Enforcement)。
強力執法
其中,「維護現有的人行環境」即是首要功課。讓更多人理解、意識到設置人行空間的益處,維持現有重要路段(包含中華路、東大路、光復路等)人行道的淨空與暢通是重要的。然而,目前改善行人環境並不是交通警察最主要的業績目標。黃鈞銘先生認為:「考試領導教學,如果警察的考核能更往『行人權益』走,那執法方向也會有所改變。警察部門可以加強教育警察與行人相關的法律、將維護行人權益列為警察績效指標,加強取締不禮讓行人或闖紅燈的汽機車、加強取締違法佔用騎樓與人行道等。」若能強力執法,相信新竹市將換然一新。
過去,曾有一位新竹地檢署檢察官許大偉先生,發現不少騎樓被隔、人行道被占,亂象叢生,決心整頓。於是鐵腕推動「清道專案」,和新竹市政府合作,一口氣告了公道五路、東大路一段等四十四戶違規商家和住戶。辦理期間,承辦人也接到不少抱怨電話,有民眾激動地說要告市長「瀆職」、甚至聲稱若拆掉違建,「要向市府求償」。雖然後來成功清除許多違建,但也可以看出,許多民眾並不自知佔用人行道已是違法行為,侵害市民權益。
 
交通工程設施
除了新設人行道,市區騎樓(如西大路、中山路、北大路、南大路等路段)的暢通、整平也是一項重要且效果卓著的工程。在過去的分享經驗中,許多人好奇地詢問,哪些道路應該優先改善人行環境?黃鈞銘先生認為即是由使用人數多的地方優先來施作,雖然最需要溝通、協調,也最能看出成效。
黃鈞銘先生也提及,其實市區也曾經有施作人行空間的討論,但還是需要充分的溝通、討論,偶爾主管單位也要扭轉思維、發揮魄力。曾有局處首長熱情邀約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共同討論設置方法;也曾經聽過相關局處一級主管明示:「這個會得罪人,不能做,不要蓋人行道」。不管面臨什麼樣的狀況,黃鈞銘先生都不氣餒,他認為:「如果政府部門不夠重視,那一定是因為我們聲音不夠大聲,他們才忽略我們的想法。做社會觀念行銷,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走得長、堅持到市民意識覺醒」。
改善行人環境需要各局處整合與分工
過去,許多人直覺人行道是工務處或是都發處要「蓋出來」的想法並不符合實際狀況,改善行人環境,政府各單位要動起來。市長室要能帶領財政處尋找財源,交通處、都發處規劃,工務處擬定方式施工,警察局強力執法。
黃鈞銘先生也直言:「其他局處都會看風向,很被動,要有主事者主動整合。」因此,他提出行動策略,要求市長的施政目標應包含「建立完整且安全的行人環境」。包括要求市長組成改善行人環境的專案小組,並由副市長擔任召集人,要求交通處長須將行人設施與現有的交通系統整合等。另外,建議市政府在交通處或工務處底下設立「專責行人事務」的單位,將視野放大到「行人空間」的營造。(註:在許明財市長任內相關事項落在「工務處」下;目前於「交通處」底下。)
黃鈞銘先生也語重心長地表示,在現有體制下,公務員的升遷與預算執行的「效率」有關,卻跟政策「效果」無關,是有問題的:「各個處室做事都很有『效率』,但是對於市民來說卻沒有『效果』。新竹市每年都有拿到預算,但是人行道卻沒有擴張,因為大家一直在舊的人行道上作改善,但是因為新的人行道需要與既有店家做改善,需要溝通與規劃,因此沒有人願意大刀闊斧去執行。」
此外,政策的延續也是重要的。黃鈞銘先生直言:「換了市長,底下的官員也全換,所以很多東西沒有辦法累積,常常要重新來一遍。」童勝男擔任市長時期,曾經在舊城區劃設單行道,但是有非常大的反彈。「大同路是在許明財市長任內重新畫成雙向道……我在香港旅行的經驗是,如果做單行道,就要有全區的路網,對於全區店家才公平合理。」黃鈞銘先生也指出,並非是營業中的店家多就難以取得共識、不可能做單行道的規劃,台北市西門町可以做,新竹舊城區一定也可以做!
 
籌措改善行人環境的經費
執行計畫需要財源,黃鈞銘先生認為可設立改善全市行人環境的作業基金,並從停車費收入中提撥。此外也可以積極爭取內政部營建署《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善計畫》補助款。
交通處與都發處的應有作為
黃鈞銘先生表示:「一年台灣汽車增加30、40萬輛,不能因為大家反應沒有車位就到處蓋停車場,必須由人本的角度重新思考規劃,才是長遠之計」。在道路的設計規劃上應以行人與大眾運輸使用為優先,計畫道路設計時應加寬人行道、改善行人穿越道安全性,及人行道與大眾運輸場站的連接等等,逐步邁向一個行人友善的城市。
「行人空間」與「私有運具」需要平衡,在目前的狀況下,應鼓勵市民使用公車、單車與步行。因此提高大家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誘因、降低使用私有運具的意願,例如:增加市公車的行駛路線與班次、提高市區公有停車場的停車費、停止後續的停車場興建計畫、整合公車與私人接駁巴士的行車資訊,並可藉由網路查詢等等。除此之外,延長行人綠燈秒數、縮減道路路幅至3米以下也更能友善都市中的行人。
一般市民可以怎麼做
希望有好的人行空間,不能單單仰賴政府由上而下的規劃。黃鈞銘先生也呼籲大家:「如果政府部門都不做事,就跟里長或選區議員反應。也可以透過社群軟體串連,宣揚理念,糾結同好」。走路環境是每一個市民應該關心的,從點到線到面,串連一個又一個社區,才能從小網變成大網!
目前,大多數人習慣使用汽機車為代步工具,因而無法看見走路的效益,一時之間也難以轉換概念。黃鈞銘先生也比喻:「習慣的改變很難,這個階段在物理學上就像『靜摩擦力』,但是就是要持續施力、加大力氣。如果台北做得到、高雄做得到,新竹一定也做得到」。內政部營建署有公佈相關排名,七八年前台灣各地人行空間都很不理想,但現在部分城市已小有成績,新竹卻還沒有趕上。
「大家常常出國,但是看到好的東西,很少學起來、落實。觀念這種東西的確是少數人先行,需要時間。從私人企業出來,做類似這樣NGO的事情,我學習到的其實是耐心。」黃鈞銘先生也勉勵大家,道阻且長,需要籌集更多的人、將議題推廣出去。
內容整理/吳君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裡曾是水庫,能撐船領略旖旎風光,曾經是電影拍攝場景,甚至入選台灣十八景;卻也多次嚴重淤積、優養化,讓人感嘆不已。雖然不斷面臨挑戰,有著多重功能的青草湖,始終沒有在新竹人心中失去地位。曾經的觀光勝地,為何逐漸喪失功能呢?本篇專題帶大家沿著明湖路往山裡走,搭配老照片,說一段青草湖景的變遷故事。
為什麼新竹市號稱科技文化城,行人環境卻這麼有問題?見域工作室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
「原來義大利人吃的義大利麵不能配肉丸!」知道這點,像是辨認出一道無聲的文化符碼。有太多理所當然的食物搭配,乃是生成在全球化異地移動後的全新組合——不是不行,但對堅持傳統的胃口來說,令人為難。
走進新竹城隍廟總讓人感到驚奇——很少有廟口的攤販直接就在廟埕上經營起來,甚至就在天公爐旁邊擺起了桌椅。參拜人潮與大啖美食的饕客來回穿梭,飲食與信仰在擁擠的廟口,呈現奇妙的共生關係。人們與貢丸相遇的新竹城隍廟口攤位,究竟從何而來?
除夕夜,新竹市西大路上的暫定古蹟太原第(溫金潭宅)古厝,遭溫家後代雇工拆除,我們也感到惋惜與無奈。今天,我們想談一談,「為什麼要拆古蹟?所有權人為什麼不喜歡文化資產」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p>新竹作為年輕移民眾多的城市,「一個人住」有什麼困難跟優點呢?對於在新竹的獨居者們又有什麼意義呢?本次的專題想了解他們如何在新竹居住和生活,並且在陌生的新竹找到一處安心的所在。</p>
這裡曾是水庫,能撐船領略旖旎風光,曾經是電影拍攝場景,甚至入選台灣十八景;卻也多次嚴重淤積、優養化,讓人感嘆不已。雖然不斷面臨挑戰,有著多重功能的青草湖,始終沒有在新竹人心中失去地位。曾經的觀光勝地,為何逐漸喪失功能呢?本篇專題帶大家沿著明湖路往山裡走,搭配老照片,說一段青草湖景的變遷故事。
為什麼新竹市號稱科技文化城,行人環境卻這麼有問題?見域工作室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
「原來義大利人吃的義大利麵不能配肉丸!」知道這點,像是辨認出一道無聲的文化符碼。有太多理所當然的食物搭配,乃是生成在全球化異地移動後的全新組合——不是不行,但對堅持傳統的胃口來說,令人為難。
走進新竹城隍廟總讓人感到驚奇——很少有廟口的攤販直接就在廟埕上經營起來,甚至就在天公爐旁邊擺起了桌椅。參拜人潮與大啖美食的饕客來回穿梭,飲食與信仰在擁擠的廟口,呈現奇妙的共生關係。人們與貢丸相遇的新竹城隍廟口攤位,究竟從何而來?
除夕夜,新竹市西大路上的暫定古蹟太原第(溫金潭宅)古厝,遭溫家後代雇工拆除,我們也感到惋惜與無奈。今天,我們想談一談,「為什麼要拆古蹟?所有權人為什麼不喜歡文化資產」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p>新竹作為年輕移民眾多的城市,「一個人住」有什麼困難跟優點呢?對於在新竹的獨居者們又有什麼意義呢?本次的專題想了解他們如何在新竹居住和生活,並且在陌生的新竹找到一處安心的所在。</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針對南投縣草屯鎮的交通問題進行探討,從交通工程、交通教育及交通執法三個層面切入,提出可行的道路改善建議。作者認為,道路設計、行人空間及停車空間的規劃需以人本交通為核心,朝向提升居民安全與便利性的方向發展。透過實地的案例分析,期待能引起社會對交通環境改善的關注與共識。
2024.07.16. 竹北市公所 持續改善竹北道路,竹北市公所提案爭取中央經費,規劃縣政二路之路面及人行道空間,獲核定600萬設計費補助,提升安全無礙的通行環境。 竹北市長鄭朝方指出,竹北居住及就業人口不斷攀升,成為13鄉鎮市裡最年輕的城市,但他發現舊有建設多有老化損壞,與城市特性並不相符,尤
Thumbnail
2024.07.14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通學步道建設再邁進,市府積極申請內政部國土署「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推動通學步道改善工程,共計有24所學校獲得補助,總核定金額達4億6,800萬元。其中,竹蓮國小經一年的規劃與設計,已於日前完成招標,施工範圍包括食品路、西大路46巷、東南街及東南街
Thumbnail
2024.07.02 新竹縣政府 為改善行人事故熱點,新竹縣政府配合交通部執行「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今年盤點檢視縣內各鄉鎮市易肇事路口共13處,核定總經費約2600萬元,目前規劃設計中,將盡速完成工程發包,目標9月底完成7處路口改善,年底前全數完成改善。 竹縣府交通旅遊處說明,13處易肇事路
Thumbnail
2024.05.06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為提升竹北國小校園周邊人行環境,提案「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獲中央補助1,999萬餘元,縣府自籌439萬餘元,改善工程今(6日)正式動工,預計150個工作日完工,將串聯人行路網,銜接中央路與中正西路步行路廊,讓整體人行環境更完整,打造出友善安
Thumbnail
2024.03.11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培英國中與新竹高中校園周邊人行環境改善計畫,今(11)日於培英國中舉行開工典禮,市長高虹安表示,此路段為竹市步行城市人行道系統中心,為讓步行城市願景具有一致性與連續性,市府於「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中,成功爭取中央補助款逾1,300萬元,未來將串聯新竹高中
Thumbnail
2024.03.01 新竹市政府 落實交通暢行、致力推動道路環境建設!新竹市長高虹安重視交通建設發展,並戮力完善各項工程品質,為保障市民用路安全,市府積極爭取經費挹注2.62億元,辦理「竹市中華路四段(中山路口)至中華路六段(內湖路口)道路環境改善工程」,今(1)日順利開工,預計114年完工。高市
Thumbnail
2024.02.22 新竹市政府 排除各種困難,就是為了給孩子安全友善的步行環境!新竹市政府今(22)日於關東國小舉辦「綠生活通學廊道改善工程」開工典禮,市長高虹安表示,關東國小長期面臨路幅狹小、通學步道不完整、龐大車流匯集等問題,造成學生通學安全上的疑慮,市府團隊極力爭取中央補助再加上市府自籌,
Thumbnail
2024.02.21 新竹市政府 推動道路建設,解決人車爭道問題!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海山港路人行環境改善工程,今(21)日正式完工啟用。市長高虹安表示,海山港路串聯香山車站、那魯灣公園及海山漁港等竹市香山區重要節點,過去因道路寬度不足,時常發生人車爭道問題,市府透過海水川溪既有水防道路及上方空間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針對南投縣草屯鎮的交通問題進行探討,從交通工程、交通教育及交通執法三個層面切入,提出可行的道路改善建議。作者認為,道路設計、行人空間及停車空間的規劃需以人本交通為核心,朝向提升居民安全與便利性的方向發展。透過實地的案例分析,期待能引起社會對交通環境改善的關注與共識。
2024.07.16. 竹北市公所 持續改善竹北道路,竹北市公所提案爭取中央經費,規劃縣政二路之路面及人行道空間,獲核定600萬設計費補助,提升安全無礙的通行環境。 竹北市長鄭朝方指出,竹北居住及就業人口不斷攀升,成為13鄉鎮市裡最年輕的城市,但他發現舊有建設多有老化損壞,與城市特性並不相符,尤
Thumbnail
2024.07.14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通學步道建設再邁進,市府積極申請內政部國土署「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推動通學步道改善工程,共計有24所學校獲得補助,總核定金額達4億6,800萬元。其中,竹蓮國小經一年的規劃與設計,已於日前完成招標,施工範圍包括食品路、西大路46巷、東南街及東南街
Thumbnail
2024.07.02 新竹縣政府 為改善行人事故熱點,新竹縣政府配合交通部執行「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今年盤點檢視縣內各鄉鎮市易肇事路口共13處,核定總經費約2600萬元,目前規劃設計中,將盡速完成工程發包,目標9月底完成7處路口改善,年底前全數完成改善。 竹縣府交通旅遊處說明,13處易肇事路
Thumbnail
2024.05.06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為提升竹北國小校園周邊人行環境,提案「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獲中央補助1,999萬餘元,縣府自籌439萬餘元,改善工程今(6日)正式動工,預計150個工作日完工,將串聯人行路網,銜接中央路與中正西路步行路廊,讓整體人行環境更完整,打造出友善安
Thumbnail
2024.03.11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培英國中與新竹高中校園周邊人行環境改善計畫,今(11)日於培英國中舉行開工典禮,市長高虹安表示,此路段為竹市步行城市人行道系統中心,為讓步行城市願景具有一致性與連續性,市府於「提升道路品質計畫2.0」中,成功爭取中央補助款逾1,300萬元,未來將串聯新竹高中
Thumbnail
2024.03.01 新竹市政府 落實交通暢行、致力推動道路環境建設!新竹市長高虹安重視交通建設發展,並戮力完善各項工程品質,為保障市民用路安全,市府積極爭取經費挹注2.62億元,辦理「竹市中華路四段(中山路口)至中華路六段(內湖路口)道路環境改善工程」,今(1)日順利開工,預計114年完工。高市
Thumbnail
2024.02.22 新竹市政府 排除各種困難,就是為了給孩子安全友善的步行環境!新竹市政府今(22)日於關東國小舉辦「綠生活通學廊道改善工程」開工典禮,市長高虹安表示,關東國小長期面臨路幅狹小、通學步道不完整、龐大車流匯集等問題,造成學生通學安全上的疑慮,市府團隊極力爭取中央補助再加上市府自籌,
Thumbnail
2024.02.21 新竹市政府 推動道路建設,解決人車爭道問題!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海山港路人行環境改善工程,今(21)日正式完工啟用。市長高虹安表示,海山港路串聯香山車站、那魯灣公園及海山漁港等竹市香山區重要節點,過去因道路寬度不足,時常發生人車爭道問題,市府透過海水川溪既有水防道路及上方空間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