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行』不行——新竹行人空間改善」講座記錄(下)

本次講座由見域工作室主辦,文化部106年度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競賽補助。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包含他們為什麼希望推動改善新竹市的行人空間、又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困難,與未來大家可以怎麼做。

講座QA紀錄

 
Q:很多店家不願意做人行道,怎麼跟在地居民溝通?
A:許多店家擔心做人行道會影響生意,甚至也有首長表示:「只要是會得罪人的事情,我都不做」;也有市民曾「嗆聲」説要讓推動人本空間的首長無法連任。我過去曾經和反對的老先生分享:「好的人行道系統,是維護你健康的最大資產。」最好的市民運動所在,並不是遙遠的十八尖山、運動中心,而是每人家門口的人行道,從對反對者有利的觀點來訴求才是有誘因的。
曾經也有商家反對,說人行道一搞他沒生意,我回覆他「有人潮才有錢潮」。騎摩托車或開車前來,都是特定性行銷,是特別為你的店面而來,開在哪裡並不重要。若是走路環境改善,業種又是對的,一定對於商家有幫助。商家佔用人行道,不論是擺桌椅或是阻隔空間,其實都觸犯都市計畫法規。騎樓是公共空間,有減免地價稅,房東是有享受到好處的,因此騎樓應該要分享給市民。這些都是需要去教育與溝通的。
Q:很多人反對讓出自家騎樓。就行人空間而言,騎樓與行人專用道,分享者認為哪一個比較可行?
A:以舒適度來說,還是贊成將騎樓改善為行人空間,騎樓可以有冬暖夏涼的效果。可以參考義大利波隆那的騎樓規劃,雖然也是老城區,但騎樓相當完整、很平坦。目前的新竹市政府工務處處長陳永源,他還是科長的時候在舊城區做了整平計畫,中央路就有留下痕跡,但從坡度來說,有些幅度太大不利使用,還有改善的空間。
Q:分享者怎麼看當前的行人空間政策呢?
A:目前的許多政策相當重視兒童權益,因此興建了許多公園、進行遊具的改善等。但我認為人行道就是兒童最好的遊樂場,是小孩子探索周邊鄰里最好的地方。現在小孩子都在盒子裡生活,家裡是盒子,家長用車子載去學校也是個盒子,學校又是另一個盒子、補習班也是,現在小孩子缺乏探索世界的能力!
也有人擔心小孩子在人行道玩耍,會不會被綁架?國外有個調查,行人越多的地方,社區越安全。如果晚上大家都在社區走路運動,小偷怎麼敢來?走路不僅能讓大家更健康,更可以有很多額外的社會效果,治安也可以因為行人多了獲得改善!
 
Q:分享者怎麼看「腳踏車」的問題?
A:日前曾經和過去的交通處處長、現任副市長的沈慧虹副市長討論過「腳踏車」的問題。對於單車騎士來說,作為交通工具,「安全」一定是最重要的考量點。我每天騎腳踏車穿梭市區,我在規劃騎車路徑時,優先規劃巷弄。目前舊城區有很多小巷弄、清朝的小路,因為陰暗狹小,有很多心理上的「不安全」,而非真實的「不安全」,只要把這些後巷透過燈光、拉皮等工法變成前巷,就會變成舒適的行人空間,或是單車空間。其實我過去曾經想過製作一個APP,來讓大家共筆協作,指出安全的小巷與道路。每個城市的文化不同,新竹不應該在現有的路網去做單車路網,而是要選擇小的巷弄,做成一個同時兼具安全與文化深度的單車路網。
Q:分享者怎麼看輕軌?
A:比起輕軌,我更看重公車的優化與增班。若要往一個「人本城市」發展,應該減少道路交通建設的投資,補貼新竹市公車,改為符合路寬的小型巴士。就算載運量低,讓公車持續地穿梭,還是比輕軌耗費低。未來必須用創意的作法來解決問題,巴西Curituba是全球最永續發展的城市,他們使用的方式就是將公車捷運化,採用補貼客運業者的方式,跑得越遠的業者補貼越多,建構完善大眾運輸網,盡可能服務所有市民。
內容整理/吳君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見域Citilens
見域Citilens
我們是見域工作室,發行《貢丸湯》不只因為貢丸湯是新竹名產,而是我們相信文化就如同路邊的貢丸湯,在巷口、街邊,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唯有當人們重新談論城市,願意走進城市的不同角落,才有改變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