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讓新竹舊城更好走:我們對步行城市計畫有更高期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古稱「竹塹」,新竹的舊城區有將近三百年的悠久築城史,具特色的市街型構與傳統文化保存至今。然而,這樣的城市,在以私人機動車輛為中心的生活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魅力已經有所損害。

在新竹舊城區裡走路,是否安全?是否便利?是否舒適?步行環境欠佳,導致在新竹舊城區步行是既不安全又不舒適的經驗。有些地方沒有人行道,行人被迫走在馬路上,忍受汽機車從旁擦身而過。有些地方雖有人行道與騎樓,但其上有各式各樣的物體導致人行空間不是太狹窄就是被阻斷,行人到頭來還是被迫走到馬路上。即使在人行道與騎樓皆暢通的地方,也常有行駛中的機車與自行車前來共用,行人仍得戰戰兢兢地走路。穿越馬路,就算走在行人穿越道上,行人還是必須戒慎恐懼,因為許多汽機車並不會禮讓行人先過馬路。

上述現象若不改善,則人們步行的意願降低,連帶地搭乘公共運輸的意願也降低,大家都選擇開汽車、騎機車,我們的城市就必須繼續面對私人機動車輛太多所帶來的種種惡果:交通壅塞、過量的噪音、嚴重的空氣汙染等。

在新竹舊城區最適當的移動方式,無疑是「步行」。來來往往的人們,方為城市繁華與活力的重要來源,而步行亦可為城市的人們帶來經濟上、社會上、健康上、環境上的許多好處。

為實現能快樂步行的健康生活,新竹的市民和政府應該團結一致,打造讓每個人都想走走的道路空間,進而增進都市的繁華,並讓所有身處新竹的人皆可充分領略步行的魅力。

新竹步行城市計畫有哪些問題?

raw-image

全世界有越來越多國家與城市致力提高可步行性(walkability)、鼓勵市民步行,比如荷蘭的住宅街(Woonerf),英國的家園區(Home Zones)和美國的完整街(Complete Streets)等倡議,皆旨在將汽車主宰的道路變成行人友善的街道。一些城市不滿於只改善若干街道,更制定了以全市為範圍的步行環境改善計畫,例如日本京都整合軟、硬體的「步行城市京都交通總合戰略」。

在台灣,新竹市首先宣示推動「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該計畫以歷史文化、生態生活、遊憩通學三大主軸為本,打造特色步道網絡,串聯各地標及景點,內容含有「綠園道與隆恩圳銜接步行空間改善」、「隆恩圳與護城河步行空間改善」、「城隍廟周邊環境改善」、「東門城圓環及中正路東門街道路改善工程」、「新竹公園市民廣場改造」、「汀甫圳學府之道新建」、「發展全市性步行指標系統」等七項政策。

新竹市領先全台,誓言成為步行城市,相當符合國際潮流,應該予以肯定。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出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的幾項問題。

第一,推動步行城市計畫的理由,是文史、環境、休憩等較「軟性」的號召,因而欠缺「急迫感」,這樣是否能提供足夠強大的正當性,以便政策對外溝通時,將可能的批評聲浪降至最低?

第二,步行城市計畫的規劃設計與執行,雖有空間專業者在背後操刀,但公眾參與的程度卻不明,市民意見是否有被納入該計畫中?

第三,步行城市的最起碼條件,是要讓人可以安全地行走,而警方必定掌握了釀成行人傷亡的交通事故位置資料,步行城市計畫的幾大建設之選址,又是否與這些事故熱點有關聯?

第四,步行城市計畫雖名為計畫,事實上只是若干建設專案的集結,而一個真正的計畫,理應具備一份白紙黑字的對外公開文件,將緣起、願景、目標、執行措施及績效考核指標等諸事敘明,如此一來,既方便市府進行對外溝通,也利於市府高層、市議會或外部監督者追蹤進展,但為何新竹市卻遲未有步行城市計畫的文件問世?

改善步行環境:增加舊城魅力,維持輕軌運量

raw-image

我們當然期盼,新竹市的步行城市計畫,能更加順利推行,帶來更長遠的影響。可以如何做呢?

首先,新竹市政府應改用「人人安全」與「人人平等」作為新竹市邁向步行城市的政策號召,以將政策說服力增至最大,杜絕任何潛在的反對意見。再來,在現正進展中的幾項硬體建設專案以外,應再透過網路問卷等方式廣納市民意見,找出行人的其他需求與建議。還有,應善用警方的資料,找出多次發生行人傷亡交通事故的熱點,以作為優先改善之標的。

最後,綜合以上,應公開發布一份計畫文件,以便與各界溝通政策理念,並讓其他欲改善步行環境的台灣城市,將新竹市作為模範。計畫文件怎麼擬?可以效法日本京都的「步行城市京都綜合交通策略擬定審議會」,組成一個涵括學者、各專業界領袖、交通運輸機關與業者、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30人「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擬訂委員會」,並由新竹市副市長出任委員。

新竹有可能繼高雄與新北之後,成為台灣第三個有輕軌的城市,然而,並不是沒有擔憂新竹輕軌營運後將發生財務虧損的質疑聲音。新竹輕軌是否將因運量不足導致虧損?輕軌應如何維持足夠的收益?透過舊城區街道與公共空間的硬體整備與軟體策劃,增強新竹舊城區的吸引力,使竹北與竹科的人們有充分理由頻繁搭乘輕軌前來消費,是確保輕軌運量穩定的方法之一。

新竹舊城的願景圖像,是否也可以效法日本京都來描繪?私人燃油汽、機車的使用受到抑制,公共運輸的使用者則增加,因為公車搭乘起來更加便利,也因為新的輕軌平穩運行;而在道路上,人行道的拓寬及綠化持續進展,休憩空間與長椅等皆有人輕鬆地使用著,城市中則來往著活力滿溢地步行的市民、觀光客與來訪者。

讓新竹舊城更好走!這不但是提升城市魅力與市民生活品質的關鍵所在,更是一個攸關新竹輕軌預計耗資新台幣300億元興建啟用後之財務永續的重大議題。



【作者簡介】

邱秉瑜
台北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空間規劃碩士,台大國企系畢業,去過北京與里昂交換學生,也曾在首爾與東京實習,於台灣歷任顧問公司、地方政府及國會之職務。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聯絡信箱 bingyu.chiu@gmail.com


文、照片提供/邱秉瑜

▍本篇文章出自 《貢丸湯》Vol.18「風城移動物語」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EV736
讀冊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K6BP6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域室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14:00-20:00)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K48ME
Readmoo電子雜誌:https://pse.is/KEBNT

※我想訂閱雜誌:http://pse.ee/SOSSD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城市中公園不只是一個公園而已,台灣許多城市都有城市中綠色亮點。綠色景觀更是 一個城市不可或缺城市之肺,小編之前介紹過台中市太原賞櫻園道、草悟道、新北市新莊區中港大排綠色長廊都是屬於此類城市中心景觀廊帶。新竹市綠園道便是新竹該城市中心景觀地帶。 新竹市綠園道相關資訊:: 地址: 電話: 開 放時間:
Thumbnail
城市中公園不只是一個公園而已,台灣許多城市都有城市中綠色亮點。綠色景觀更是 一個城市不可或缺城市之肺,小編之前介紹過台中市太原賞櫻園道、草悟道、新北市新莊區中港大排綠色長廊都是屬於此類城市中心景觀廊帶。新竹市綠園道便是新竹該城市中心景觀地帶。 新竹市綠園道相關資訊:: 地址: 電話: 開 放時間:
Thumbnail
【清訊新聞/新竹報導】 台灣交通事故一年三千多人死亡,而行人更是道路交通中的弱勢,雖然台灣有些縣市設置俗稱「綠綠路」的標線型人行道,卻很容易被自小客車所佔用,形同虛設,設置實體人行道才能保障行人的用路安全。 圖:綠黨議員劉崇顯爭取實體人行道 --- 更多閱讀:
Thumbnail
【清訊新聞/新竹報導】 台灣交通事故一年三千多人死亡,而行人更是道路交通中的弱勢,雖然台灣有些縣市設置俗稱「綠綠路」的標線型人行道,卻很容易被自小客車所佔用,形同虛設,設置實體人行道才能保障行人的用路安全。 圖:綠黨議員劉崇顯爭取實體人行道 --- 更多閱讀:
Thumbnail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
Thumbnail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了舊城數據分析,數據作為一種理性工具有它巨大的價值,但作為方法論依然有實踐上的局限。地方的真實性常常迷失在繁複冗長的數據集和各執立場的斷章之中。當今天我們在談舊城保存與更新的時候,我們在保存什麼?當舊城生活被現代化進程排除在發展之外,無可挽回地走向凋敝,我們想要實現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上一篇談到了舊城數據分析,數據作為一種理性工具有它巨大的價值,但作為方法論依然有實踐上的局限。地方的真實性常常迷失在繁複冗長的數據集和各執立場的斷章之中。當今天我們在談舊城保存與更新的時候,我們在保存什麼?當舊城生活被現代化進程排除在發展之外,無可挽回地走向凋敝,我們想要實現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在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之後,我們針對目前舊城區內人群移動、公共環境與交通運輸狀況等課題,結合政府開放資料與網路數據環境做進一步探索。 本文截取更改自董其樂、許庭源 2018 年的畢業設計《掩幕行動 - 新竹舊城的共享新城實驗計畫》。
Thumbnail
在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之後,我們針對目前舊城區內人群移動、公共環境與交通運輸狀況等課題,結合政府開放資料與網路數據環境做進一步探索。 本文截取更改自董其樂、許庭源 2018 年的畢業設計《掩幕行動 - 新竹舊城的共享新城實驗計畫》。
Thumbnail
古稱「竹塹」,新竹的舊城區有將近三百年的悠久築城史,具特色的市街型構與傳統文化保存至今。然而,這樣的城市,在以私人機動車輛為中心的生活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魅力已經有所損害。該怎麼走在這個富有歷史的古城中?讓我們看看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的邱秉瑜老師怎麼說!
Thumbnail
古稱「竹塹」,新竹的舊城區有將近三百年的悠久築城史,具特色的市街型構與傳統文化保存至今。然而,這樣的城市,在以私人機動車輛為中心的生活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魅力已經有所損害。該怎麼走在這個富有歷史的古城中?讓我們看看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的邱秉瑜老師怎麼說!
Thumbnail
經過了精彩的演講分享,聽眾針對新竹行人空間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疑惑呢?從騎樓改造、腳踏車甚至到輕軌,來聽聽現場的意見與交流。
Thumbnail
經過了精彩的演講分享,聽眾針對新竹行人空間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疑惑呢?從騎樓改造、腳踏車甚至到輕軌,來聽聽現場的意見與交流。
Thumbnail
上篇指出友善行人空間的重要性後,新竹的行人空間有什麼問題,又該怎麼創造優質的行人環境呢?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的創始人黃鈞銘先生,在本篇中,指出了幾項政府、民間都能參與的改善策略。
Thumbnail
上篇指出友善行人空間的重要性後,新竹的行人空間有什麼問題,又該怎麼創造優質的行人環境呢?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的創始人黃鈞銘先生,在本篇中,指出了幾項政府、民間都能參與的改善策略。
Thumbnail
為什麼新竹市號稱科技文化城,行人環境卻這麼有問題?見域工作室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
Thumbnail
為什麼新竹市號稱科技文化城,行人環境卻這麼有問題?見域工作室邀請到「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黃鈞銘先生前來分享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